《南汪村志》是劉芳彬編纂的地方志。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南汪村志
- 作者:劉芳彬
- 出版時間:2001年04月
- 類別:地方志
內容簡介,作品目錄,
內容簡介
本志記述了南汪村自然、政治、經濟、文化等各方面發展的歷史與現狀。
作品目錄
檢索
封面
南汪村志
領導題詞
中共沙河市委書記李英發題
沙河市市長霍保印題
沙河市人民政協主席劉玉貴題
沙河市副市長王愛英題
聞南汪村志寫成,書贈芳彬友:
詩二首 贈芳彬同志
南汪村在沙河市的地理位置
南汪村區域示意圖
解放前南汪村平面示意圖
南汪村平面示意圖
圖片
南汪村外景
村雙委會成員合影
戰國時期陶燈陶碗
新石器時期石斧清代黑瓷瓮
1949年發放的土地、房屋所有證
於一九九二年重新仿建的“明代文昌閣”
1984年元宵節黃河盛會
《黃河會》打扇鼓
二月二廟會
《黃河會》舞獅
原省委書記程維高到河北大光明集團公司視察(右起第四人程維高、左起前排第三人集團公司董事長劉聚軍)
原省委書記邢崇智為河北遠方集團公司題字(前排右一邢崇智正在題字,右二集團公司董事長劉遠方)
原沙河縣委書記、省委副書記、現任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李炳良同志1978年6月和南汪民兵在一起(前右第—人李炳良)
河北大光明集團公司
河北省沙河市炭黑廠
河北遠方集團公司
河北省吉恆源集團公司
沙河市恆源糠醛有限公司
沙河市華誼玻璃廠
河北省沙河市冶金軸承廠
沙河市友誼玻璃廠
沙河市大光明酒店
河北省沙河市炭黑廠生產線
河北省沙河市炭黑廠理化檢測中心
河北大光明集團公司『格法』玻璃生產線熔制車間外景
玻璃生產車間
玻璃成品檢驗
玻璃成品場地一角
玻璃站台發運
河北大光明集團公司董事長劉聚軍在新加坡考察留影
河北大光明集團公司董事長劉聚軍在泰國考察留影
河北遠方集團公司董事長劉遠方在泰國考察留影
河北省沙河市炭黑廠廠長劉江山隨大陸經濟考察團赴台灣省考察訪問留影
河北省沙河市炭黑廠廠長劉江山在台灣考察留影
作者劉芳彬1995年2月在河南鄭州市省委黨校校對《市志》時留影
南汪村委辦公大樓
南汪學校教學大樓
南汪供銷商場
南汪天主教堂
春灌
夏收
秋播
《母親》一九九0年獲市《風雅杯》攝影賽第一名 劉芳彬攝
《覓》一九九一年獲省攝影賽三等獎 劉芳彬攝
成人教育
捐資修志千秋德 惠澤鄉梓萬古芳
劉聚軍
劉江山
劉振才
李社平
劉保江
劉振民
李志洪簡介
清末和民國時期兌錢糧收據買賣土地文書
文昌閣
1992年建設大街紀念碑
1942年農曆1月26日日偽政府發的“良民證”
舊式石磨
舊式耬、犁
舊式石碾
舊式織布機
1976年5月李炳良書記和社員在一起
1978年6月18日李炳良書記和南汪民兵在一起(右起第三人李炳良)
1978年6月18日縣委書記李炳良與南汪黨支部領導一起研究工作(右起第三人李炳良、第四人支書劉分鎖)
李炳良書記和社員一起改造良田
1978年夏小麥大豐收
1978年10月玉米大豐收
1978年夏南汪村踴躍繳售愛國糧——100萬斤車隊,被政府命名為納糧狀元村
1979年3月16日送糞
1974年7月林場社員摘蜜桃
1980年9月平地
周代陶井
舊式紡車
序
序言
凡例
目錄
第一章 概述
第二章 大事記
第三章 村考
第一節 村莊變遷
第二節 隸屬沿革
第三節 地理位置
第四章 自然地理
第一節 自然概貌
第二節 水文氣候
一、水文
二、氣候
第三節 資源
一、土地資源
二、物產資源
第五章 生產關係變革
第一節 封建土地制度
第二節 土地改革
第三節 農業合作社
一、農業生產互助組
第四節 人民公社
第五節 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
第六章 農業
第一節 農藝農技
一、耕種方式及方法
二、種植技術
三、病蟲害防治
第二節 農機農具
一、耕作機具
二、播種機具
三、收割脫粒
四、排灌機具
五、農副產品加工機具
六、交通運輸工具
第三節 農業氣象
第四節 主要農作物
第七章 林業
第一節 舊時林業狀況
第二節 四旁植樹
第三節 南汪林場
第八章 畜牧 漁業
第一節 家畜家禽
一、家畜
二、家禽
第二節 漁業
第九章 水利建設
第一節 水井
第二節 人畜用水
第三節 修灌溉水渠
第四節 援外水利建設
第十章 工業
第一節 發展狀況
第二節 主要企業
第十一章 交通 郵電
第一節 交通
第二節 郵電
一、郵政
二、電訊
第十二章 村莊建設
第一節 建築狀況
第二節 建築式樣
第三節 建築用料
第四節 施工方式
第五節 宅基地管理
第六節 建築隊伍
第十三章 商業供銷
第一節 個體商業及發展
第二節 合作商業
第三節 集會
第十四章 財稅 金融
第一節 村財政
第二節 農業稅
第三節 金融
一、幣制
二、信貸
第十五章 黨政
第一節 中國共產黨南汪村黨支部
第二節 村委會
第三節 群團組織
一、南汪村團支部
二、南汪村婦聯會
第四節 治安
第十六章 軍事
第一節 駐軍及軍事設施
第二節 兵役及民兵
一、兵役
二、民兵
第三節 軍事鬥爭
一、白槍會與天門會的鬥爭
二、攻克南汪炮樓
三、活捉胡振基
第四節 兵災匪患
一、兵災
二、匪患
第十七章 人口及計畫生育
第一節 人口狀況
一、人口發展
二、人口構成
三、文化狀況
第二節 計畫生育
第十八章 民政
第一節 五保戶照顧
第二節 優撫及救濟
一、優撫
二、救濟
第三節 救災
第四節 家庭
第五節 婚喪管理
一、結婚登記
二、喪葬改革
第六節 選舉
第十九章 教育
第一節 舊時教育
一、古代
二、民國時期
第二節 解放和新中國成立以後教育
一、學前教育
二、國小教育
三、中學班發展狀況及教學工作
第三節 校址的變遷與校舍的擴建
第四節 民校教育
第五節 職業學校
第六節 三代從事教育工作的教育世家
第二十章 文化
第一節 俱樂部
第二節 劇團
一、河北梆子清唱班
二、落腔娛樂班
三、從業餘演出隊到“沙南豫劇團”
第三節 民間文學
一、故事
二、歌謠
三、諺語
四、歇後語
第四節 美術
一、美術
二、書法
三、攝影
第五節 花會 吹歌
一、社火
二、吹歌
三、兒戲
第六節 文物古蹟
一、文物
二、古代廟宇
三、八大景觀
四、金石
第二十一章 衛生 體育
第一節 衛生
一、舊時醫療狀況
二、解放後建立衛生室
三、優秀接生員周春枝
四、合作醫療
五、個體門診所及在外醫務人員
第二節 體育
一、解放前體育活動狀況
二、解放後體育活動狀況
三、村民運動會
四、學校體育
五、優秀運動員
第二十二章 人民生活
第一節 服飾
第二節 飲食
第三節 居住
第四節 行用
第二十三章 風俗
第一節 婚嫁
第二節 誕辰
第三節 喪葬
第四節 傳統節日
第五節 法定節日
第六節 其它
第二十四章 宗教信仰
第一節 天主教
第二節 基督教
第三節 佛教
第二十五章 姓氏
第一節 姓氏溯源
第二節 諸姓尋根
第二十六章 家族
第二十七章 定居他鄉遊子
第二十八章 人物
第一節 人物事略
愛民知縣石琇
“玉老頭”
劉文翰傳略
劉海通傳略
劉培緒事略
第二節 人物簡介
石琇
石玳
劉大元
劉孟弼
劉天和
劉孟麟
劉秉楠
劉培然
劉文翰
劉培緒
劉運鴻
劉海通
劉海蓬
劉海平
呂春堂
呂振堂
楊勝德
袁四箴
楊冀峰
劉蘇保
劉梅玲
劉慶文
劉尚民
劉琛
郜成鎖
劉榮壽
劉海瀛
李德華
李娥
李玉堂
元秀珊
劉獻鎖
劉豐田
劉昆賢
劉明德
郜立山
楊子先
劉健民
郜子陵
劉振民
劉芳彬
石維士
石曉宇
呂景堂
劉立堂
劉維萍
郭洪運
張占群
元秀崑
劉芳彤
石耀榮
劉書山
石黑豆
呂長書
白坤明
呂現考
劉宏德
呂秀軍
呂建軍
呂海池
呂長才
呂朝德
李慶堂
李憲章
張彩
李軍民
劉振民
李興民
呂進軍
董書珍
呂洪恩
劉榮祿
劉蔚然
劉士民
耿平均
郭平運
呂元書
石鴻忠
魏貴江
劉軍林
楊春獻
王聚軍
李香福
劉榮鎖
劉占印
劉海清
劉玉英
劉玉秋
劉彥
劉振江
劉振贏
劉振汲
劉振潮
劉振瀘
劉振潼
劉玉川
石國興
劉振書
郭振亮
李永貴
劉萬景
劉鳳麟
元秀嶺
魏美社
劉志恩
第三節 企業家和創業者
劉遠方
呂孟林
劉聚軍
劉江山
李孟吉
劉華書
郜建英
白彥彬
石建社
劉玉山
李現考
劉安軍
劉長才
呂光社
李志英
劉保軍
李社平
劉玉民
劉俊江
呂桂琛
劉聚芳
劉波
劉福海
呂建軍
呂建國
劉印書
劉志書
劉振才
劉長軍
劉長洪
石平的
李存書
計社平
劉保江
第四節 科技人員
元秀崑
劉芳彤
張彩
郜子陵
石河霜
劉華書
呂志秀
呂國旗
劉玉民
楊冀峰
李娥
劉必名
劉昆賢
劉善敬
李志嶺
劉鴻印
郜振江
李嵐晶
第五節 省級以上英模
呂聚良
劉連立
周春枝
劉清海
劉俊然
劉東鎖
劉榮湖
郭平運
第六節 人民代表政協委員
一、人民代表
二、政協委員
第七節 大專畢業生
第八節 抗美援朝志願兵
劉振河
劉俊然
劉清山
鄧天來
劉進京
李慶堂
楊永祥
石雙鎖
魏貴江
第九節 革命烈士英名錄
郜秀山
李榮貴
劉明明
劉貴的
劉懷保
劉玉鎖
劉連鎖
劉連會
劉春榮
李進才
劉善的
李進伏
劉永聚
劉任月
劉京鎖
石富周
劉振京
石有良
劉晚的
劉振英
劉成柱
耿文章
魏東方
郜銀的
第十節 在台灣人員
第十一節 高壽老人
劉新年
劉慶祥
第十二節 南汪村第一批女工人
第二十九章 雜記
1984年搭黃河紀實
解放沙河縣城
五斃張殿元
死裡逃生
我被抓當勞工的坎坷經歷
隆重的葬禮
劉固河考
追根溯源——山西洪洞大槐樹處遷民紀略
膾炙人口的千年奇書——《百家姓》
建設大街碑記
重建古蹟茶棚廟(麥王廟)碑記
後記
著作權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