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南池子社區
- 位於:北京皇城內
- 分類:社區
- 詞性:名詞
- 總面積約:0.43平方公里
- 行政代碼:110101001
- 郵政編碼:100010
基本概況,社區組成,經濟狀況,社區歷史,
基本概況
北京市東城區東華門街道南池子社區位於北京皇城內,北起東華門大街,南至菖蒲河公園,西臨南池子大街,東鄰皇城根遺址公園,中心坐落著馳名中外的普度寺文物古建。南池子社區總面積約0.43平方公里,戶數1990,居民4975人,平房院落170個。社區內有市屬國家機關、企事業單位31家,其中翠明莊、中山公園、華潤大廈、匯比鄰、興亞公司、東華門街道社區文體中心等都已成為社區共建單位。南池子社區以胡同、四合院為特徵,輔以新建兩層四合樓,東高西低,錯落有致。體現了寓皇城文化、市井文化與現代都市文明於一體的新型社區的現代風韻。新區實現了生活設施現代化,形成了圍繞普度寺的“回”型小區交通構架。社區在中共東華門街道工委的領導下,建立了社區黨委及黨建工作協調分會。共有5個居民黨支部,1個非公企業黨支部,黨員114名。按照中辦發[2000]23號檔案精神,社區建立了社區代表會議制度。社區代表會議是社區的協調、議事和決策機構。由社區代表會議依法選舉產生的社區居民委員會,是民眾性自治組織,對社區代表會議負責。執行社區代表會議的決議,接受社區代表會議的監督,在社區黨組織的領導下開展社區自治工作。
社區組成
南池子環普度寺(含普度寺)已經進行了修繕改造,成為現今新型的48個“四合樓”院落,另有20多個“豪宅院”;有東華門小區4棟居民樓和散落在轄區的6棟居民樓,屬老舊樓房居住類型;其餘有200多個平房院(包括沒有改造、正在改造和已經改造完的),總計南池子社區有307個樓門院。可見,南池子社區屬於混合型社區。社區服務中心建成後,將設社區教育、社區文化、工會、青少年、婦女和僑聯工作活動基地,社區黨校、黨員電教播放站、圖書文化室、警務室、社區衛生站、老幹部“四就近”服務站及老年人日間照料室等多種設施。提供電子教育、琴棋書畫、休閒茶藝、文藝活動、健身鍛鍊、學習培訓等多種服務項目。以滿足社區居民、單位的不同需求,不斷提高廣大民眾的生活質量。南池子社區將按照“以古都風貌為特色,以人文關懷為內涵,以自治管理為手段,以文明共建為基礎”的原則,把社區建成百姓舒心、稱心、歡心、放心、同心的幸福家園。
經濟狀況
南池子地區處在紫禁城和繁華的王府井商業街之間,屬世界文化遺產故宮的緩衝區,無論是建築、交通、經濟開發都受到一定的限制,除去天安門周邊旅遊區、中山公園、文化宮、菖蒲河公園、普度寺周邊外,沿南池子大街兩側、南河沿大街西側、東華門大街南側的各種商業網點,都以小型為主,各類註冊公司多是三兩個人的文化公司。最大機關團體是聯合國學會、北京市對外友好協會、歐美同學會、中國外交官聯誼會;皇史宬國家檔案館、皇城藝術館、中山公園音樂堂、東華門文體中心是著名的文化場所;只有一個學校是北京市財經學校、北京第三幼稚園在中山公園內;翠明莊——中組部招待所、南池子賓館——總參三部招待所;大的酒店有天地一家、皇城食府、金堂食府、香江戴斯和木棉花,劉家鍋飯館也知名;轄區內沒有大型購物場所、沒有澡堂、沒有國小。居民生活大體分為三個層次,住老舊平房的居民差些、風貌區和樓房的好些、居住在豪宅院的是富人。社區每年第二個季度開始舉辦科普季1+9活動,突出一個主題:“倡導科學生活,建設魅力社區”。開展九項活動:一是舉辦科普講座;二是開展科普知識競賽;三是舉辦科普展;四是舉辦家庭科普擂台賽;五是舉辦居民才藝作品展;六是舉辦家居科技產品推介會;七是開設科普互助園地;八是成立社區科普法律服務點;九是創建社區“科普之窗”網站。
社區歷史
據史料,南池子地區在元代時已有建築(太乙神壇),明時為東苑、小南城,曾與“土木之變”、“奪門之變”兩大歷史事件牽連;清初,為多爾袞府邸,“七載金藤歸掌握,百僚車馬會南城”。南池子地區有金水河、御河經過,御庫、衙署多設於此。民國初期(1912年),於天安門東側皇城上辟豁口以利南北交通,此處原稱東華門外南長街,為區別於西側南長街,採用俗稱南池子。1917年建成券門,南池子大街漸成模樣。1965年“文革”期間,更名葵花向陽路,胡同也更名為“葵花向陽X條”,後恢復原名。東西兩側死胡同皆改為南池子大街,統一門牌。九十年代,南池子地區居民較多,居委會規模不大,管片多為三五條胡同,因此有大小居委會七個。隨著北京市五次城管會的召開,居委會規模不斷整合,到如今已成為一個具有社區黨委、社區居民大會、社區居民代表大會、社區居委會,社區服務站的機構完整,設備齊全,辦公現代化的城市基層組織。社區居委會占據500平米的京式四合院,擁有一批大學學歷和有經驗的專職工作者,為社區居委會實現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務、自我監督提供了物質基礎,和人才的保障。南池子地區居住區是由歷史文化保護修繕改造後的“風貌區”、七十年代末建成的東華門居民樓小區和未改造的老舊平房居民區,三部分組成的。社區居民代表、居民小組的劃分,都注意了區片的特性,組成了區片居民代表會,外來人口占適當比例。涉及居民利益的大事情,都要廣泛徵求民眾意見,發各類相關人群調查問卷,進行分析研討,几上幾下,待條件成熟,再作決斷。東華門小區車輛管理、普度寺周邊車輛整頓、居民買菜難的解決方案、居民需求普查、磁器庫南巷14號樓居民與物業關係的處理等等,都採用此種相信民眾,依靠民眾,認真聽取民眾意見的方法,正確引導,讓民眾決策逐步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