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江齒蟾

南江齒蟾

南江齒蟾,外形與寶興齒蟾Oreolalax popei相近,但本種整個腹面及股後無斑紋;脛、跗部背面與體背部的疣粒幾等大;體形較小,雄、雌性體長57mm左右。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南江齒蟾
  • 拉丁學名:Oreolalax nanjianggensis Fei et Ye,1999
  • :動物界
  • :脊索動物門
  • 亞門:脊椎動物亞門
  • :兩棲綱
  • :無尾目
  • 亞目:變凹型亞目
  • :角蟾科
  • 亞科:擬髭蟾亞科
  • :齒蟾屬
形態特徵,生境繁殖,種群狀態,分布範圍,

形態特徵

雄蟾體長53~60mm,雌蟾體長53~58mm。頭略扁平,頭長略大於頭寬,吻端圓,瞳孔縱置;鼓膜隱蔽,有鼓環,耳柱骨長;無犁骨齒,上頜齒髮達。背麵皮膚粗糙,背部、體側及後肢背面疣粒大小一致,顳褶細弱;脛、跗部背面的疣粒與體背部的疣粒幾乎等大;腹麵皮膚光滑,有腋腺和股後腺。前肢較短,前臂及手長不到體長之半;後肢適中,前伸貼體時脛跗關節達眼部,左右跟部相遇或略重疊;內跖突卵圓形,無外跖突;指、趾側微具緣膜或不顯,末端圓,趾基部僅具蹼跡。背面黃褐色,疣粒部位有黑褐色圓斑,分布較均勻,上下唇緣有深淺橫斑紋,有的不清晰;腹面暗黃褐色,無深色斑,僅下頜緣有灰褐色斑。雄性第一、二指有粗大婚刺;胸部刺團一對,較小,刺粒粗大,左右相距較遠;無聲囊,無雄性線。第31~36期蝌蚪全長74mm,頭體長28mm左右,尾長為頭體長的164%;體背面灰棕色,體尾均無斑;唇齒式多為Ⅰ:5+5/5+5:Ⅰ;唇乳突僅在上唇中央缺1~2個;口角部副突較多,其上具小齒。

生境繁殖

該蟾生活于海拔1600~1856m山區較平緩的溪段內。7月中、下旬,白天成蟾多棲於溪內沙灘或淺水石下,黃昏後在岸邊活動或覓食小動物。蝌蚪棲息於流溪水凼邊石下或深水處石間,遊動緩慢,受驚擾後迅速游到深水石下。剛完成變態的幼體,頭體長28~33mm。

種群狀態

中國特有種。該蟾棲息地的生態環境質量下降,其種群數量稀少。
受脅等級:費梁等(2010)建議列為近危NT。

分布範圍

四川(南江、安縣)、甘肅(文縣)、陝西(洋縣) 。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