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歌子·長河修禊

南歌子·長河修禊

《南歌子·長河修禊》是清代詞人張惠言的一首詞。這首詞上闋寫上巳節令清美靈動的景色,下闋則著重抒發他在踏青修禊時的心性:心中雖時而湧出淡淡的憂愁,但最終飛揚的是灑脫與曠達,展示出詞人心性品格中的灑脫淡恬不燥動的一面。整首詞在語言上多對偶句,讀來朗朗上口,音節嘹亮,可稱為創作筆法上之一亮點。“雲重才尋翠,風輕已試香”,“舊跡鶯能說,新愁水自長”諸句就是典型的對偶句中的正名對。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南歌子·長河修禊
  • 創作年代:清代
  • 文學體裁:詞
  • 作者張惠言
作品原文,作品注釋,作品賞析,作者介紹,

作品原文

南歌子.長河修禊
雲重才尋翠,風輕已試香。桃花好在柳初黃,和著三分飛絮,便輕狂
舊跡鶯能說,新愁水自長。只須坐石莫流觴,若到三分薄醉,耐斜陽。

作品注釋

南歌子:唐教坊曲名,用作詞調。又名《春宵曲》、《水晶簾》、《十愛詞》、《南柯子》等。清馮金伯《詞苑萃編》卷一引《樂府雜錄》云:“南歌子,一名《春宵曲》一名《水晶簾》。隋唐以來曲多以‘子’名,張衡南都賦》:‘坐南歌兮起鄭舞’,或作柯,取淳于棼事。”調名當源於此。為唐教坊舞曲,系玄宗開元以前所作。《南歌子》配合短歌小舞,敦煌卷內有舞譜二種,惜均為殘卷。
⑵修禊:古代習俗,於農曆三月上旬的巳日(魏晉以後改為三月三日),到水邊禧游,以消除不祥,叫做“修禊”。王羲之蘭亭集序》:“暮春之初,會於會稽山陰之蘭亭,修禊事也。”
⑶雲重:重(zhong),分量大,與“輕”相對。《孟子.梁惠王上》:“權,然後知輕重。”雲重,指春天的雲層厚實而龐大。
⑷初黃:初,起頭,剛開始。黃,黃色,此處名詞用如動詞,泛黃。指早春時節柳葉泛出的嫩黃色。
⑸和著:和,此處為介詞,猶“連”也。北宋秦觀水龍吟》:“名韁利鎖,天還知道,和天也瘦。”北宋徽宗燕山亭》詞:“怎不思量,除夢裡有時曾去。無據,和夢也新來不做。”和著,連著。
⑹飛絮:指柳絮。
⑺輕狂:多指人的態度輕薄狂妄,不莊重。這裡指桃花在仲春時節燦爛美麗,盡情綻放。
⑻只須:須,猶“是”也,“要”也。只須,只是,只要。北宋王安石《見鸚鵡戲作》:“只須強學人間語,舉世無人解鳥語。”
⑼流觴:見《青門引.上巳》詞“流杯”條註解。
⑽若:若是,假如。
⑾耐:忍受得住,經得起。如“耐冷”,“耐煩”,“吃苦耐勞”。

作品賞析

這是繼上首詞後又一首詠上巳節的詞作。農曆三月初三日上巳節時古人到水邊禧游,以消除不祥,是謂“修禊”。這首詞上闋寫上巳節令清美靈動的景色,下闋則著重抒發他在踏青修禊時的心性:心中雖時而湧出淡淡的憂愁,但最終飛揚的是灑脫與曠達。
上巳時節的仲春,風兒輕拂,天空中團團雲彩飄飛,樹木鬱鬱蔥蔥。飄飛的雲彩,在蔥綠的樹林上晃悠,似乎在尋覓、留戀著大地上那一片片蔥翠的綠色。不時一陣清風吹來,拂過朵朵迎風怒放的花朵,送來縷縷沁人心田的清香。柳葉早已泛出嫩黃,而在此以前,桃花已經灼灼盛開,美麗非常。盛開的桃花與那在天空中無拘無束飄飛的柳絮彼此映襯,顯得那樣的自由、閒適與張揚。在黃鶯鳥的歡快鳴啾中,我走在去年上巳時節踏青時的小道上,而今年上巳出來游賞時心中所鬱積的淡淡憂愁,也被眼前的美景所消解,就象眼前那蜿曲悠長的水流一樣,淙淙流向遠方。只要我靜靜地坐在水流傍的石塊上不去喝那人們從上游放出的酒杯中的酒,或者喝得只是三分微醉,我就能忍受得住夕陽西下的落寂氣氛,而不會覺得有什麼感傷悽惶。
從詞所寫的時令與內容來看,這首詞當與上首詞為同一時間所寫。兩首詞在情感抒發上也有相似之處,它們多不為苦惱之情所困,而能綻放心中含苞待放的曠達花蕾,展示出詞人心性品格中的灑脫淡恬不燥動的一面。這在以抒發“苦”情為主的我國古代詞文化中顯得“另類”且予人以不同凡響的感受。此詞在語言上又多對偶句,讀來朗朗上口,音節嘹亮,亦可稱為此詞創作筆法上之一亮點。如“雲重才尋翠,風輕已試香”,“舊跡鶯能說,新愁水自長”諸句就是典型的對偶句中的正名對。

作者介紹

張惠言(1761~1802) 清代詞人、散文家。原名一鳴,字皋文,武進(今江蘇常州)人。生於清高宗乾隆二十六年,卒於仁宗嘉慶七年,年四十二歲。少受易,即通大義。年十四,為童子師。嘉慶四年(公元一七九九年)進士,改庶吉士,充實錄館纂修官。六年,散館,奉旨以部屬用,朱珪奏改翰林院編修。卒於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