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極菲爾德斯形變監測網

基本狀況

衛星監測試驗網的建立,菲爾德斯半島,

衛星監測試驗網的建立

目前,長城站只有一個頂部設有強制對中裝置的觀測墩,其他監測網點均埋設在地面,過去觀測時要用三腳架採用光學或其他方法對中,這樣不僅麻煩,而且精度不高,加上南極的風特別大,用三腳架安置天線很容易被風颳動,颳倒,形變監測的可靠性差.另外,南極環境特殊,作業人員及儀器數量有限,一般每次科考只有一名從事相關學科考察研究的隊員,最多只能攜帶兩台儀器,觀測條件極為惡劣,南極的天氣變化非常快,可供作業的時間極為短暫,所有這些都給地殼形變監測帶來不便.通過前幾期形變監測結果分析,今後可縮小該形變監測網的監測範圍,重點監測菲爾德斯海峽斷層的三維形探討與研究.為保持形變監測的連續性,本次考察期間,我們在菲爾德斯海峽斷層兩側的四個形變監測點以及山海關峰頂的基準點上,採用垂直投影的方法,在原監測點和基準點上疊加重建五個頂部設有強制對中裝置的觀測墩,為今後菲爾德斯海峽斷層形變監測繼續進行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菲爾德斯半島

菲爾德斯半島位於南極赦德蘭群島地區,其北端是喬治王島(中國長城站即位於菲爾德斯半島東側).大地構造理論認為,喬治王島與南極半島之間存在著區域性的斷層和裂溝,是構造相對活動的區域.
菲爾德斯半島地質構造屬於以玄武質熔岩和火山碎屑為主的火山岩系,其南端與納爾遜島之間有一方向為西偏北的菲爾德斯海峽斷裂,其基底有局部深溝存在.該海峽斷層是長期發育反覆活動的斷裂,具有平推斷層或平推正斷層性質.因此,這一地區是開展地球動力學科研究的較為理想的區域.
根據菲爾德斯半島構造斷裂系的分布特點,中國南極測繪研究中心在中國第二次南極夏季考察期間,建立了第一個監測南極地殼運動的大地形變監測網,並先後在我國第三次,第四次,第五次南極科考時使用測距儀對該形變網進行形變監測.幾年監測資料分析表明,菲爾德斯海峽斷層有擴張的現象.
由於南極氣候和地形條件差,無法對形變網點聯測精密幾何水準,故測邊形變網僅能反映二維平面上的位移,對垂直位移無法監測,因此,很難對菲爾德斯海峽斷層的活動情況作出全面的分析和結論.由於能同時確定點位的三維坐標,為此,中國第八次南極夏季考察期間,將衛星網疊加在該地面網上,對該形變網進行首期形變監測, 年對該網進行了第二期觀測,兩期成果分析結果表明:今後監測的重點區域是菲爾德斯海峽斷裂.為了進一步研究菲爾德斯海峽斷裂的構造運動,在中國第十五次南極考察期間,對該形變監測網進行了重建和複測.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