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極埃默里冰架-格羅夫山綜合地質調查與研究

《南極埃默里冰架-格羅夫山綜合地質調查與研究》是由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力學研究所、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研究所擔任主要完成單位,胡健民、劉曉春、趙越、陳虹、劉健、徐剛、任留東、張拴宏、李淼、崔建軍擔任主要完成人的一項科技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南極埃默里冰架-格羅夫山綜合地質調查與研究
  • 主要完成單位: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力學研究所、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研究所
  • 主要完成人:胡健民、劉曉春、趙越、陳虹、劉健、徐剛、任留東、張拴宏、李淼、崔建軍
  • 等級:二等
  • 獲獎序號:20160061
  • 獲獎證書編號:KJ2016-2-49
  • 獎種:國土資源科學技術獎
項目摘要
立項背景:包括政治的和科學的兩個方面。(1)南極大陸的總面積是1400 km2,權益和資源始終是國際南極考察競爭的焦點。儘管有《南極條約》的約束,一些南極條約國著眼於本國的長遠利益,在高舉科學研究和環境保護的大旗下,都心照不宣地在開展一些與南極領土主權和資源有關的調查,特別是以南極的礦產資源、油氣資源和海洋生物資源為主要目標的調查活動一直沒有停止;(2)南極大陸是全球構造研究的焦點之一,東南極普利茲帶的延伸、性質等直接關係到人們對於南極大陸構造演化的認識,在格羅夫山及埃默里冰架東緣開展詳細的調查和研究對查明泛非造山帶的完整結構、延展方向和演化歷史等方面具有重要意義,這項研究將深化對整個泛非造山帶性質的認識以及岡瓦納超大陸重建的理解。因此,中國地質調查局從國家利益的角度出發,為我國在未來和平利用南極創造有利的條件,增強我國在國際南極事務中的政治和外交地位,參與國際競爭,特別部署了“南極埃默里冰架-格羅夫山綜合地質調查與研究”項目(項目編碼:1212010711509),系統開展南極大陸地質調查與科學研究工作。
總體目標任務:通過系統的野外地質調查、關鍵地區的大比例尺填圖和深入細緻的多學科綜合研究,查明泛非造山帶的組成與結構;確定泛非造山帶的造山作用過程;揭示泛非造山之前的地質歷史;探討泛非造山帶對岡瓦納超大陸重建的意義。
主要工作內容為:(1)泛非造山帶的組成與結構;(2)泛非造山帶造山作用過程;(3)泛非造山之前的地質歷史;(4)泛非造山帶對岡瓦納超大陸重建的意義。
通過3次南極科學考察,並結合大量室內實驗測試和綜合研究,基本理清了東南極普里茲構造帶的組成、結構特徵。主要創新成果包括:(1)在格羅夫山地區發現鎂鐵質高壓麻粒岩,這是南極泛非期普里茲構造帶首次獲得的碰撞造山帶的岩石學證據;(2)在埃默里冰架東緣及東南普里茲灣地區獲得一批高級變質岩和紫蘇花崗岩鋯石定年,奠定了這些地區的岩石組成及年代學格架;(3)岡瓦納超大陸的形成很可能是通過西岡瓦納、印度-南極陸塊和澳大利亞-南極陸塊等三個陸塊沿著兩條造山帶近於同期發生拼合碰撞的結果;(4)確定埃默里冰架東緣發育4期主要構造變形過程;(5)確定了普里茲構造帶碰撞造山後伸展坍塌過程,建立起普里茲造山帶碰撞後伸展垮塌作用過程;(6)格羅夫山地區溝谷-縱嶺地貌與南極最大的裂谷—蘭伯特裂谷的形成有關,也是普里茲構造帶在晚古生代以來破碎的標誌;(7)開闢了東南極冰下地質研究的新領域,這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了南極冰蓋大面積覆蓋、基岩露頭極少所造成的可觀察地質記錄的不足;(8)為我國南極格羅夫山地區隕石搜尋做出貢獻,共蒐集隕石486塊。
套用情況:本項成果主要是科學研究領域的套用。此外,在我國申報“南極格羅夫山地區哈丁山特別保護區”的申請報告及後續南極考察等方面也已被套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