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朝青瓷蓮花尊(南京市博物總館藏南朝青瓷蓮花尊)

南朝青瓷蓮花尊(南京市博物總館藏南朝青瓷蓮花尊)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南朝青瓷蓮花尊,南朝瓷器,1972年出土於南京市江寧區靈山南朝墓,原為一對,其一殘損,後經修復;另一件保存完好,現藏南京市博物總館,於其下轄的南京六朝博物館展覽。

南朝青瓷蓮花尊通高85厘米,口徑21厘米,底徑20.8厘米,青瓷質,其造型特點包括喇叭口長頸、帶蓋、尊身作橢圓形、底足外撇、通身飾仰覆蓮花等等。該器集浮雕,模印、刻劃等裝飾手法於一身,尤其在蓮花紋的表現上變化多端。

南朝青瓷蓮花尊是罕見的佛教藝術珍品,為中國南北朝時期同類器物中最大最精美者,有“青瓷之王”之譽。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南朝青瓷蓮花尊
  • 出土地點:南京市江寧區靈山南朝墓
  • 館藏地點:南京市博物總館下轄南京六朝博物館
  • 所屬年代:南朝
  • 類別:瓷器
  • 出土時間:1972年
文物歷史,文物特徵,文物鑑賞,文物價值,重要展覽,文物爭議,文物用途,文物主人,

文物歷史

1972年(一說發掘時間為1973年),南朝青瓷蓮花尊出土於南京市江寧區東郊麒麟門靈山南朝墓。出土時原為一對,其中一尊品相完好,保存在南京市博物館;另一尊有破損,但破損狀況和入藏情況,媒體有不同報導:一說其只是略有破損,後入藏國家博物館,並得到修復,一說其破損嚴重,碎成十多片,修復後亦保存於南京市博物館。該文物的年代一說為梁朝,但學術界並無確切結論,故一般模糊表述為南朝。
2014年,南京市博物總館下轄的南京六朝博物館建成並開放,原展於南京市博物館、品相完好的南朝青瓷蓮花尊,移入六朝博物館展覽。

文物特徵

南朝青瓷蓮花尊,通高85厘米,口徑21厘米,底徑20.8厘米,最大腹圍129厘米。胎質細潔,胎色灰白,釉色青中泛黃褐,胎釉結合緊密。喇叭形敞口,長頸,橢圓形腹, 圈足。上有喇叭形蓋 。蓋內為子母口,青瓷質,蓋內為子母口, 蓋頂中央有一方形鈕,鈕四周堆塑肥厚短小的覆蓮兩層,周邊飾豎立的三角形鋸齒狀變形蓮瓣一周 ,整個器蓋形似僧帽。尊口外有對稱的橫系一對,肩部有 寬厚的橋形豎系六個。
南朝青瓷蓮花尊通體遍施劃花、貼花和刻花紋飾,頸部以凸弦紋間隔,分為三段。上段貼飾飛天五人,長臉、不露足,手作捧物狀;中段堆塑六個人物形象(一說為熊),均一腿前伸,一腿後屈;下段貼附對稱的二龍戲珠和忍冬、 鱗圖案各兩組。與器身相接處為六條雙系。腹上部飾模印重瓣覆蓮兩周,蓮瓣尖微向上卷,其下飾貼花菩提葉一周並刻畫瘦長蓮瓣紋一周,蓮瓣下垂,瓣尖上翹。腹下部飾仰蓮紋兩層,蓮葉較為瘦長。圈足如一喇叭座,飾覆蓮紋兩周。各層蓮瓣均向外翻卷,豐腴肥碩。

文物鑑賞

南朝青瓷蓮花尊裝飾繁縟華麗,以蓮花為主要裝飾圖案,在一件器物上集中了浮雕,模印、刻劃等裝飾手法,將蓮花紋恰當地裝飾在每個部位,形態豐富,變化多端,造型有仰蓮或覆蓮、單瓣或復瓣,巧妙穿插,上下呼應,創造了完美的藝術造型。

文物價值

南朝青瓷蓮花尊為一級文物,是罕見的佛教藝術珍品,為中國南北朝時期同類器物中最大最精美者,堪稱青瓷之王。除體型大外,該件蓮花尊的裝飾紋樣也十分精美,體現出高超的造型手法、先進的窯爐技術,成為研究南北朝的制瓷工藝的發展水平的重要參考。

重要展覽

2007年,南朝青瓷蓮花尊亮相南京市博物館的“龍吟虎嘯——館藏珍品展”。一說在該展上,兩件南朝青瓷蓮花尊同時展出。
2013年,“青瑩之韻——南京市博物館館藏六朝青瓷展”在杭州南宋官窯博物館舉行,南朝青瓷蓮花尊參展。

文物爭議

文物用途

關於南朝青瓷蓮花尊的用途,有多種不同說法。一說其為明器,在日常生活中無實際用途。一說其為酒器,這種說法著眼於“尊”字,系從青銅器中的“尊”的用途定義引申而來,可靠度不高。一說其為用於禮佛的陳設供器,這是主流觀點。

文物主人

南朝青瓷蓮花尊所出土的墓葬,主人不詳,截至2012年另一座同樣位於靈山的南朝墓葬的發掘簡報發表時,1972年發掘的這座墓葬的考古資料仍未正式發表。學者羅宗真認為,1972年發掘的靈山南朝大墓,就是陳文帝陳蒨永寧陵。但也有學者指出,從形制上看,該墓達不到帝陵的標準,不可能是陳文帝永寧陵,則該墓及該文物的主人的身份,又當另做別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