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朝青瓷四系罐是南朝文物,為盛儲汲水用具,現收藏於安康博物館。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南朝青瓷四系罐
- 館藏地點:安康博物館
- 所屬年代:南朝
- 出土地點:漢濱區解放路
南朝青瓷四系罐是南朝文物,為盛儲汲水用具,現收藏於安康博物館。
南朝青瓷四系罐是南朝文物,為盛儲汲水用具,現收藏於安康博物館。文物尺寸高19cm,腹徑15cm,口徑9cm。文物特徵 侈口圓唇、鼓肩斜腹,平底,肩部勻布四系,下腹露灰白胎。是南朝青瓷器在漢水流域廣泛使用物證之一。1...
南朝青瓷四系罐 南朝青瓷四系罐是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收藏的瓷器。
青瓷四系蓮瓣罐 青瓷四系蓮瓣罐 1985年,城南鄉新春村出土。南朝器物。通高9. 10厘米,口徑370厘米,底徑460厘米。直口,弧腹,腹部飾凸棱一圈,下腹內收至底,假圈足。肩附對稱四系,上腹部雕飾仰狀蓮,瓣尖上卷,花瓣肥厚。通體施青黃釉,釉面透明,有冰裂紋。二級文物。
南朝青瓷刻蓮瓣四系罐 南朝青瓷刻蓮瓣四系罐是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收藏的瓷器。
所謂“六朝青瓷”是指當時生產於江南地區的青瓷器。這六個朝代分別是:三國時期的吳、東晉(包括西晉)及南朝的宋、齊、梁、陳等。“六朝”的都城都在建業(今南京市)。六朝青瓷上承東漢青瓷,下接唐宋青瓷,具有承上啟下之作用。產地 瓷器的產地俗稱“窯口”,主要是近、現代考古和文物工作者根據古代文獻記載,...
較原始青瓷,漢三國兩晉南北朝瓷器上的縮釉及麻癩現象減少。四系罐、盤口四系尊一類器物頸肩交接的積釉地方出現美麗的乳濁釉塊斑。隋代青瓷的裝飾技法多樣 隋代青瓷的裝飾技法主要刻花、劃花、捏塑和印花。花紋有圖案類、花卉類和動物類。圖案類有弦紋、繩紋、瓦溝紋、席紋、篦紋、聯珠紋、直線方塊紋、雙圈紋、...
東晉、南北朝時,青瓷生產已遍布浙江、江蘇、江西、福建、湖南、湖北、四川、山東等地,在浙江曹娥江兩岸山坡就發現窯址二百七十餘處。隋代瓷器仍以青瓷為主,重要的窯址有河南的安陽窯、鞏縣窯;河北磁縣的賈壁村窯;安微淮南窯;湖南湘陰窯和四川省的邛崍窯。唐代時青瓷仍具有重要地位。浙江的越窯、甌窯、婺州窯;...
東晉、南北朝、隋主燒青瓷,但其生產規模較小,產品種類少,瓷質偏劣,僅供本地及周邊州縣人群使用,可以說在當時是名不見經傳的小窯口。唐、五代時期主燒白瓷,亦燒青瓷、黑瓷,生產規模較之前代明顯擴大,一定數量的瓷器已通過大運河銷往外地,制瓷工藝技術有了長足進步。時至五代末年,磁州窯在北方窯口中無...
縣城古墓葬出土的青瓷四系罐、油燈、碗、碟等都是“岳州窯”制器,一起出土還有“大泉五十”“直百五朱”“太平百泉”錢幣,佐證了系漢三國兩晉器物。專家認定,“岳州窯”為最早的青瓷。二、最早使用匣缽腹燒 湘陰馬王堪龍形窯址系屬兩晉、南北朝、隋代窯址,維繫時間長,文化層面清晰可辨,窯壁用方磚砌成,...
漢代,青瓷罐因燒造技術成熟,加上質地堅固,又有宜人的青綠光澤,便取代陶罐,成為人們生活需求的首選物品。東漢時,青瓷罐的形制呈顯多樣化,其中的青釉五孔罐、青釉布紋四系罐,為當時代表作。罐的肩部帶系的模式,後來在兩晉南北朝非常風行,並延續至唐宋。這顯然與系在當時所起的能提能掛作用有關。同時,亦...
主要有南朝和唐代兩個堆積層,堆積厚度在1~3米左右。出土遺物總數達15784件。其中窯具約1萬件,器物5000多件。器物中屬於南朝的3000餘件,唐代的2000餘件。南朝堆積層中,出土的器物相當豐富。器形類別較多,大部分屬日常生活用具,有大小不同青釉雙系盤口壺、雙系罐、四系罐、圓口槽肩罐、卷唇盆、雙系帶扳...
這時南方青瓷造型趨向簡樸,裝飾減少,有些器物只作簡單的褐色斑點。南朝時期,青瓷上出現蓮花瓣裝飾。北方一度陷於戰亂,但在北魏遷都洛陽以後,制瓷業又發展起來。北方青瓷在造型、胎釉、紋飾等方面與南方不同,一般器型較大,以尊、瓶、罐、缽之類居多。胎體厚重,胎色灰白,釉較厚,玻璃質強,流動性大,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