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朝造像碑現藏四川博物院。
南朝造像碑現藏四川博物院。
南朝造像碑1現藏四川博物院。文物特徵南朝造像碑1高62.9寬58.5厘米文物鑑賞南朝造像碑1紅砂石,碑正面浮雕須彌山和華蓋,中間高浮雕出蘑菇狀須彌山,須彌山下部呈柱形,飾盤龍纏繞。正面下半部分為高浮雕華蓋。蓋身呈圓弧形突...
近拓南朝周文有大莊嚴寺造像是清朝的造像。詳細簡介 《周文有大莊嚴寺造像》,墨拓整紙本,已裱立軸,本幅縱116cm,橫55cm。視紙墨當為清末至民國初年拓本。無題記印章。據此拓形制可知原石為造像碑。碑上部陽刻一佛二脅侍菩薩,造形...
四、四川南朝造像與北方石窟造像的關係 五、結語 四川地區的南朝佛教故事與佛教經變浮雕 董華 一、佛教故事浮雕 二、佛教經變浮雕 三、結語 四川博物院藏2號造像碑伎樂人淵源及相關問題 一、2號造像碑上的伎樂人 二、四川出土南朝佛教...
劉碑寺造像碑 位於登封市東南20公里劉碑村。北齊天保八年(557年)豫州剌史劉碑等人刻立。後人因碑興建佛寺,因名“劉碑寺”,又為保護此碑建碑樓,俗稱“碑樓寺”。《金石萃編》云:“碑樓寺在縣東四十里石淙東源上,內有豫州...
劉碑寺造像碑,位於登封市東南20公里劉碑村。北齊天保八年(557年)豫州剌史劉碑等人刻立。後人因碑興建佛寺,因名“劉碑寺”,又為保護此碑建碑樓,俗稱“碑樓寺”。劉碑寺造像碑由石灰岩雕造,通高398厘米,是河南現存造像碑...
造像碑多有正、背之分。正面雕刻主要尊像,背面雕與其信仰有關的浮雕或供養人像,碑側則常有紀年或其他尊像。如南朝齊隆緒元年(527年)的《王阿善造像》,正面刻有兩龕,龕內分別有兩位道士裝扮的老者坐於其中,後方另立三位道教...
由於造像碑是古代宗教雕刻藝術的一個類別。單獨成件的碑形雕刻作品,多見於南北朝、隋、唐。常是中層信徒一人或多人出資雕造,在碑身正面,或二面、四面,以浮雕、線刻形式開龕造像,也常刻有發願文,施主(或供養人)姓名及紀年,...
襄汾造像碑在山西襄汾縣境內,原分布在善惠寺等五座寺廟中。簡介 寺宇早毀,尚存造像石刻二十二通,形象秀美,刻工洗鍊。造鑿於魏、北齊、隋、唐四代。碑高大者2.8米,小者1.5米,一般在2米左右。內容主要是佛、菩薩、弟子、...
此碑像北周(即後周)保定四年刻,原在縣東北二十里椿林鄉敬母寺遺址前東側,向南,現存陝西蒲城博物館內石刻壁廊。此碑高2.21米,寬0.75米,厚0.39米,保存基本完好,像多線雕,古樸生動,碑文為楷書,書法古雅,提名多複姓,...
在四川省成都市萬佛寺廢址出土的紅砂岩造像中,發現有紀年明確的南朝造像,使人從而了解到南朝石造像的一些特點,與北方比較,其表現手法細膩,衣著裝飾繁縟,顯示出纖巧華美的風格(見成都萬佛寺石刻)。除一般造像外,北朝時又流行造像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