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朗林氏跌打

南朗林氏跌打

南朗林氏跌打,流傳於廣東省中山市南朗縣的傳統醫藥,中山市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

南朗林氏跌打,是中山南朗欖邊西江里村林氏家族世代傳承、發展,以針對不同部位、程度、症狀跌打損傷的百年家傳驗方為特色,以崇德重義、辨證論治為原則的嶺南地方傷科派系,其脈承嶺南傷科,起源於清末,歷四代人傳承實踐至今。

2020年10月20日,南朗林氏跌打列入中山市第八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項目編號:Ⅳ-1。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南朗林氏跌打
  • 遺產級別:市級
  • 遺產類別:傳統醫藥
  • 申報單位:中山林幼泉中醫診所有限公司
  • 批准時間:2020年10月20日
  • 遺產編號:Ⅳ-1
歷史淵源,技法特徵,傳承保護,社會影響,

歷史淵源

清末,中山南朗欖邊西江里村人林喜吉,在20多歲時”賣豬仔”到美國夏威夷,結識一位當年因反清復明而逃往美國的潮州人(姓名今不詳)。這位潮州人見林喜吉人品忠直,為欣賞,遂將其所學的跌打知識盡數傳授。後林喜吉返回家鄉,在家中設醫館行醫。
林喜吉之子林幼泉自幼習醫練武,樂善好施。其承父業行醫濟世,深受民眾及僑胞僑眷信任。《中山市南朗鎮志》載:“民國時期,南朗個體行醫興盛,鄉村設有私人診所,其中較著名的.....跌打(骨科)林幼泉”。《中山文史》《中山市人物誌》等對其人其事亦有記述。
抗日戰爭時期,林幼泉常冒著殺頭抄家的風險,深入抗日部隊駐地,為傷病員施醫送藥,先後救治本地林慶雲、林天益等抗日游擊隊隊員。後林幼泉於1946年至香港,在九龍深水牆汝州街掛牌行醫,開設“林幼泉跌打診所”。至1948年初,林幼泉返回家鄉,此後一直在鄉行醫,曾參與創建南朗聯合診所(今南朗醫院)。
林幼泉後將南朗林氏跌打傳授給孫子林深湖,林深湖13歲即承祖業行醫,至此,南朗林氏跌打歷四代人傳承實踐至今。

技法特徵

南朗林氏跌打對新舊跌打損傷至槍械傷均有豐富救治經驗。
南朗林氏跌打整復理傷筋骨並重,以正骨手法為主,適用於骨折、脫臼,包括觸摸、擠壓、拉伸、端提、屈伸、旋轉、分骨、折頂、迴旋、捺正、叩擊等。有“林氏正骨八法”留傳:“宜輕宜重為高手,兼勸尊騙是上功,法使驟然人不覺,患者知其骨已攏”。骨折整復後以中藥外敷,用杉皮夾縛固定,並根據傷口發腫程度,靈活調整鬆緊程度。針對風濕筋骨痛等症,則綜合運用推拿、按摩、外敷、內服、針灸等法。
百年家傳驗方內外兼用,根據跌打損傷的不同部位(頭、心、肚、手、腳等),程度(外傷皮肉、內傷氣門)與症狀(紅腫、疼痛、吐血、大小不通等),選配不同藥引,以發揮最大藥效。如頭傷,多以川芎上行化巔頂淤血;腳傷多用牛七,手傷多用桂枝,並可因時、因地、因人制宜。方劑歌訣數百條,常用方劑20餘種,劑型含湯、散、膏、酒等,以辛涼化濕、活血祛瘀之嶺南本草為主,兼以藥膳配合調理。
南朗林氏跌打
南朗林氏跌打所使用的各種傳統製藥工具

傳承保護

傳承價值
南朗林氏跌打具有“簡、便、驗、廉”的民間醫藥特色,其治法之效驗與實惠家喻戶曉。在嶺南傳統傷科基礎上,又融合了家傳驗方、療法,富於地方特色,素有醫術與仁心兼修之傳統。南朗林氏跌打亦在戰爭的洗禮中得以發展,抗日救亡時期,林幼泉多次冒死為抗日部隊施醫送藥,為地方革命事業做出巨大貢獻,故南朗林氏跌打具有歷史文化內涵、歷史價值、醫學價值與社會價值。
傳承狀況
南朗林氏跌打起源於清末,歷四代人傳承實踐至今。南朗林氏跌打第三代傳人林深湖、第四代傳人林嘉傑繼續運用家傳醫術惠及一方。林嘉傑經營打理著“中山林幼泉中醫診所”,林嘉傑母親、妻子亦協助打理。
傳承譜系
代別
姓名
性別
出生年月
文化程度
從藝時間
傳承方式
居住地
第一代
林喜吉
清末
私塾
清末—1919年
師傳
已故
第二代
林幼泉
1890年
私塾
1910年—1960年
家傳
已故
第三代
林深湖
1946年8月
國中
1960年至今
家傳
中山市南朗縣
第四代
林嘉傑
1988年12月
本科
2012年至今
家傳
中山市南朗縣

社會影響

除了中山本地,周邊珠海、江門、港澳,台灣、浙江、內蒙古等省市地區,乃至美國、加拿大等海外地區,均有患者慕南朗林氏跌打之名前來中山求醫。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