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市志(1986~2004)上卷》是南昌市地方志編纂委員會編纂的地方志。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南昌市志(1986~2004)上卷
- 作者:南昌市地方志編纂委員會
- 類別:地方志
- 出版社:方誌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09年8月
- ISBN:9787802385405
內容簡介,作品目錄,
內容簡介
《南昌市志(1986~2004)》是1997年出版的新編《南昌市志》的續志。本志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觀點,實事求是地反映斷限期內南昌地區地情的基本面貌,力求思想性、科學性和資料性的統一。
作品目錄
封面
南昌市志
圖片
軍旗升起的地方——江澤民
南昌市行政區劃圖
南昌市區街道標準地名圖
南昌市城市總體規劃(2001-2020)
2004年南昌城鳥瞰圖
大氣開放 誠信國強
1 滕王閣
2 八一起義紀念館
3 天香園
4 南昌之星——摩天輪
5 中國南昌金秋經貿活動月
6 八一廣場
7 小平小道
1 安義古村群
2 繩金塔
3 李渡燒酒作坊遺址
4 “華夏筆都”文港鎮
5 秋水廣場
6 八大山人紀念館
7 生米大橋
8 西山萬壽宮
洪都集團
江鈴汽車
南昌亨得利
軍山湖清水大閘蟹
家庭醫生報
城市榮譽
1 青山湖
2 玉帶河
3 象湖
4 八一大橋
5 艾溪湖
6 中日友誼林
7 翠林高爾夫球場
8 面具公園
1 英雄大橋
2 洪都大橋
3 紅角洲
4 紅谷大廈
5 萬科社區
6 農民新居
1 南昌火車站
2 昌北機場
3 海鐵聯運
4 南昌國際貨櫃碼頭
1 雙層巴士
2 計程車
3 青山湖隧道
4 西外環高速公路
1 青雲水廠
2 天然氣母站
3 500千伏南昌變電站
4 青山湖污水處理廠
1 電信綜合監控網路機房
2 市郵政輕件處理中心
3 電信大廈
1 高新區管委會大樓
2 南昌出口加工區
3 中國江西留學人員創業園
4 火炬大街
1 南昌經開區管委會大樓
2 江西北大科技園
3 江西清華科技園
4 楓林大街
紅谷灘新區行政服務中心大樓
會展中心
紅谷灘新區數位化城市管理信息系統
鳥瞰紅谷灘
1 南昌英雄經濟技術開發區
2 南昌長凌外商投資工業區
3 南昌民營科技園
4 南昌昌東工業園區
5 江西南昌小藍經濟開發區
6 江西安義工業園區
7 南昌昌南工業園區
8 江西桑海經濟技術開發區
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農民人均收入(元)
城鎮儲蓄(億元)
城鎮居民人均支出(元)
農村居民總支出(元)
南昌市地方志編纂委員會
《南昌市志(1986~2004)》編輯部
序
凡例
目錄
總述
大事記
專題記述
一 國家“雙擁”模範城創建
二 “國家衛生城市”創建
三 1998年抗洪搶險紀實
四 2003年抗擊非典紀實
第一篇 區劃 駐市單位
第一章 行政區劃
第一節 區位
第二節 區劃調整
第二章 市屬區
第一節 東湖區
第二節 西湖區
第三節 青雲譜區
第四節 灣里區
第五節 青山湖區
第三章 市轄縣
第一節 南昌縣
第二節 新建縣
第三節 進賢縣
第四節 安義縣
第四章 駐市單位
第一節 中央駐市單位
第二節 省駐市單位
第二篇 自然環境
第一章 地質 地貌
第一節 地質
第二節 地貌
第二章 氣候 水文
第一節 氣候
第二節 水文
第三章 土壤 植被
第一節 土壤
第二節 植被
第四章 自然資源
第一節 土地資源
第二節 礦產資源
第三節 水資源
第四節 植物動物濕地資源
第五章 自然災害
第一節 水災
第二節 旱災
第三節 風災
第四節 其他災害
第三篇 人口 民族
第一章 人口
第一節 人口數量
第二節 人口結構
第三節 人口分布
第二章 人口控制
第一節 人口生育計畫
第二節 政策法規
第三節 宣傳教育
第四節 節育措施
第五節 流動人口計生管理
第六節 機構
第三章 民族
第一節 民族族別
第二節 民族政策落實
第四篇 居民生活
第一章 生活水平
第一節 城鄉居民收人
第二節 城鄉居民支出
第三節 城鎮儲蓄
第二章 生活方式
第一節 家庭規模
第二節 衣食
第三節 住行
第四節 休閒娛樂
第五節 保健
第三章 打工族生活
第一節 市內打工族生活
第二節 外地到昌打工族生活
第三節 外出打工族生活
第四章 農村居民小康建設
第一節 農村小康實現程度
第二節 農村小康進程
第三節 小康村建設
第五篇 思想道德建設
第一章 思想教育
第一節 愛國主義教育
第二節 社會主義教育
第三節 革命傳統教育
第四節 法紀教育
第二章 道德建設
第一節 公民形象建設
第二節 “四有”公民培養
第三節 “三德”教育
第四節 學習英雄模範
第五節 講文明樹新風
第三章 文明創建活動
第一節 文明城市建設
第二節 文明單位建設
第三節 文明村鎮建設
第四節 軍(警)民共建
第四章 新風美德選錄
第一節 無私奉獻
第二節 助人為樂
第三節 見義勇為
第五章 組織機構
第一節 市級機構
第二節 縣區機構
第六篇 人物
第一章 人物傳
陶博吾
楊厚興
王咨臣
王夢石
萬笑玲
陸笑彭
鄧筱蘭
張剛
張大祥
第二章 人物簡介
第一節 黨政領導
張夫生
姚熙仲
林本英
王顯文
李秉榮
李愛蓀
洪大誠
程安東
馬世昌
程金鵬
史駿飛
鐘家明
彭崑生
陳守朴
蔣仲平
熊煥高
周啟球
李豆羅
王樣生
吳新雄
劉偉平
胡憲
余欣榮
第二節 專家
章金媛
石屏
張文海
江風益
第三節 藝術家
魏作善
周信興
熊曼玲
第四節 奧運冠軍
許艷梅
彭勃
第三章 勞動模範與先進工作者名錄
第一節 全國勞動模範與先進工作者
第二節 全省勞動模範與先進工作者
第三節 南昌市勞動模範與先進工作者
第七篇 城鄉建設 環境保護
第一章 城鄉規劃
第一節 總體規劃
第二節 區域規劃
第三節 商業規劃
第四節 規劃管理
第五節 機構
第二章 園林綠化
第一節 園林規劃
第二節 園林建設
第三節 公園建設
第四節 風景區建設
第五節 道路綠化
第六節 城市廣場
第七節 社區綠化
第八節 全民義務植樹
第九節 花木經營
第十節 園林科研
第十一節 機構
第三章 市容管理
第一節 環境衛生
第二節 環衛設施
第三節 環境衛生科研和設施規劃
第四節 市容整治與城管執法
第五節 機構
第四章 房地產業
第一節 住房制度改革
第二節 房產管理
第三節 房地產開發
第四節 房地產市場
第五節 機構
第五章 鄉鎮建設
第一節 移民建鎮
第二節 小城鎮規劃
第三節 小城鎮建設
第四節 機構
第六章 建築業
第一節 勘察設計
第二節 建築管理
第三節 經營管理
第四節 建築企業
第五節 教育培訓
第六節 “魯班獎”工程
第七節 機構管理
第七章 重點工程
第一節 昌北機場建設
第二節 南昌火車站擴建
第三節 南昌大橋建設
第四節 八一大橋建設
第五節 生米大橋建設
第六節 八一廣場改造
第七節 秋水廣場建設
第八節 象湖風景區建設
第九節 青山湖風景區建設
第十節 污水處理廠建設
第十一節玉帶河整治
第十二節 城市排水系統改造
第十三節 引活水工程
第十四節 紅谷大廈建設
第八章 環境保護
第一節 環境狀況
第二節 環境監測
第三節 污染控制
第四節 監督執法
第五節 宣傳教育
第六節 機構
第九章 國土資源管理
第一節 土地使用制度改革
第二節 土地規劃與耕地保護
第三節 地籍管理
第四節 建設用地管理
第五節 土地市場建設
第六節 宣傳與執法
第七節 地質礦產
第八節 機構
第八篇 開發區
第一章 南昌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第一節 區域環境
第二節 規劃管理
第三節 區域建設
第四節 招商引資項目與政策
第五節 經濟和社會效益
第六節 技術創新
第七節 人事勞動管理
第八節 財政管理
第九節 社會事業
第十節 機構
第二章 南昌經濟技術開發區
第一節 區域環境
第二節 規劃管理
第三節 區域建設
第四節 招商引資項目與政策
第五節 財政稅收
第六節 社會事業
第七節 機構
第三章 紅谷灘新區
第一節 新區規劃
第二節 開發建設
第三節 招商引資項目與政策
第四節 教育興區
第五節 機構
第四章 其他開發區
第一節 江西桑海經濟技術開發區
第二節 南昌向塘開發區
第三節 南昌長堎外商投資工業區
第四節 南昌民營科技園
第五節 南昌昌東工業園區
第六節 江西南昌小藍經濟開發區
第七節 江西安義工業園區
第八節 南昌昌南工業園區
第九篇 基礎設施
第一章 水利
第一節 防洪工程建設
第二節 排澇工程建設
第三節 灌溉工程建設
第四節 防汛抗旱
第五節 水土保持
第六節 水利歲修
第七節 水政水資源管理
第八節 水利科技
第九節 水利經濟
第十節 機構
第二章 市政公用事業
第一節 道路
第二節 橋樑
第三節 排水
第四節 公共照明
第五節 公共運輸
第六節 供水
第七節 供氣
第八節 機構
第三章 電力
第一節 發電
第二節 電網勘察設計
第三節 電網建設
第四節 供電設備維護
第五節 電力供應
第六節 機構
第四章 水路
第一節 航道
第二節 港口
第三節 運輸
第四節 造船
第五節 機構管理
第五章 公路
第一節 線路
第二節 橋樑渡口
第三節 公路養護
第四節 站場
第五節 運輸
第六節 管理
第七節 機構
第六章 鐵路
第一節 鐵路建設
第二節 車站
第三節 鐵路運輸
第四節 運輸設施
第五節 機構管理
第七章 航空
第一節 機場
第二節 運輸
第三節 通用航空
第四節 運行保障
第五節 機構
第八章 電信
第一節 通信設施建設
第二節 電話
第三節 電報
第四節 數據通信
第五節 無線尋呼
第六節 移動通信
第七節 電信行銷
第八節 機構
第九章 郵政
第一節 業務
第二節 郵政網點
第三節 分揀封發
第四節 郵件投遞
第五節 郵路
第六節 郵政設備
第七節 機構
著作權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