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大學生物學實驗教學中心(以下簡稱為“中心”)成立於2004年,隸屬生命科學學院,整合了原分散於生物科學系和生物技術系各教研室的教學實驗室,成為集實驗教學和實驗室管理為一體的實體單位,實現了實驗教輔人員、儀器設備等教學資源的集中管理、完全共享。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南昌大學生物學實驗教學中心
- 始源:國立中正大學
- 創建:1940年
- 創始人:胡先驌、張兆騫、嚴楚江
學院簡介,學院設施,理論發展,學院榮譽,
學院簡介
生物學實驗室是南昌大學創立最早的實驗室,始源於國立中正大學,由著名植物學家胡先驌、張兆騫、嚴楚江等創建於1940年。歷經六十餘年的發展,在歷代師生員工的努力下,形成了“篤學、求真、勵志、明德”的優良學風。
中心的建設,得到了學校領導和專家學者的指導、重視和支持,得到了世行貸款和中央與地方共建地方高校基礎實驗室項目的支撐,先後投入2000餘萬元,建成了前湖校區總使用面積為5200平方米的實驗場地,每年服務學生4000餘人,年實驗總人時數達到28萬,使之成為南昌大學本科生進行生物技能訓練和創新實驗的重要基地。
中心為獨立建制的南昌大學校級實驗教學中心,實行校、院二級管理的中心主任負責制和全員聘用制,建全了中心工作規程、崗位職責和學生實驗及儀器設備管理制度。中心下設三個教學組,由學術水平高、教學經驗豐富、責任心強的教師擔任教學組長,負責實驗教學的組織、管理及改革創新。
學院設施
建立了基礎生物學、形態結構與系統發育、細胞生物學與遺傳學、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生態學、人體及動物生理學、生物信息學、生物工程等基礎和專業實驗室以及接種室、培養室、儀器室、消耗品室,此外還有館藏15萬份標本的生物標本館及占地近200畝的“先驌生物園”等實踐教學基地。
配備了一大批可以滿足現代化生物學實驗教學需要的儀器設備和安全防護設施。擁有大型、精密、貴重儀器19台套,總原值達380萬元。圍繞信息化建設,中心實驗室配備了投影儀、計算機網路、數碼顯微鏡、數碼顯微鏡、數碼體視鏡、實物展示台等多媒體教學設備,豐富了現代化教學手段。建立了“中心”信息化網路平台,學生可以在網上獲取中心的大量教學資源與信息,並開通了網上選課的開放平台。儀器設備、實驗消耗品管理實現了網路化管理,提高了設備的利用率。
為提高實驗教學隊伍素質,學校和學院都制定了相關制度和激勵措施,吸收了一大批學歷層次高、科研能力強、肯奉獻的中青年教師,進入中心從事實驗教學和研究。 目前,中心擁有一支由43人組成的團結進取的高素質實驗教學隊伍。組成了三支隊伍,一是以專兼職實驗教師為主的教學隊伍,實行課組長負責制,每個課組負責一個模組的教學; 二是實驗技術人員隊伍,整體性地服務於實驗教學; 三是實驗工人隊伍,主要負責標本室、生物園管理及消耗品採購和實驗材料的種養。
實驗專、兼職教師中有教授15人,副教授11人,其中省級教學名師2人,博士生導師6人,60%具有博士學位,實驗員隊伍70%具有碩士學位,平時年齡39歲。實驗中心教師近三年來承擔各類科研項目52項,其中國家自然基金12項,國家級其他課題7項,省級科研項目39項,總經費770萬元;發表科研論文權威以上的有94篇,其中“SCI”收錄18篇。教學與科研的結合,使許多科研成果很快轉化為實驗教學項目,並直接受益於實驗學生。
理論發展
中心結合生命科學學科的發展,依據實驗內容的遞進性、儀器設備的共用性、實驗手段的相關性,以及人才培養的規律性,設計了分層次的實驗教學體系。按照“加強基礎,鞏固專業,強調綜合,因材施教”的教學要求,重點解決“巨觀與微觀、結構與功能、部分與整體、交叉與綜合”等幾個關係,形成了:生物學實驗基礎---基礎生物學實驗----專業系統綜合實驗----創新訓練----綜合實習----畢業論文等幾個層次的實踐教學體系。
通過實驗教學培養了一批高素質的學生,近幾年來,生命學院學生在全國大學生挑戰杯競賽中獲國家級獎勵4項,省級一等獎4項,二、三等獎8項,本科生在各級學術刊物上發表論文34篇,出版著作1部,取得科研立項50項和大學生創新性實驗22項,每年有35%的畢業生考取碩士研究生,一次性就業率達到95.6%。其中,孫凌飛同學榮獲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獎。
中心積極組織開展教學改革研究,近年來,承擔完成省級教改項目19項,南昌大學校級教改項目17項,發表省級教改論文7篇;獲得省教學成果一等獎1項、二等獎4項,省級精品課程5門;又有《基因工程》為國家雙語示範課程,《人體組織學與解剖學實驗(第四版)》為“十一五”國家規劃教材。
學院榮譽
中心在2005年被評為江西省首批省級教學示範中心。目前,中心實驗設施齊全,教學人力資源豐富,管理高效規範,在綜合創新型人才的培養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在省內外產生了良好的示範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