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大學生命科學研究院

南昌大學生命科學研究院

南昌大學生命科學研究院成立於2010年1月,屬獨立建制的校級科研機構,是江西省生命科學基礎研究和套用基礎研究、聚集優秀科學家、培養創新性人才、開展學術交流的重要基地,是江西省科技創新“六個一”工程及高校創新平台(“311”工程)的重點建設單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南昌大學生命科學研究院
  • 外文名:Institute of Life Science,NCU
  • 簡稱:ILS,NCU
  • 創辦時間:2010年1月
  • 現任校長:李葆明
  • 所屬地區:江西南昌
  • 主要院系:神經精神疾病研究所、流域生態學研究所、水生生物遺傳育種研究所
  • 性質:校級科研機構
  • 下設機構數量:下設有三個研究所
研究所理念,研究內容,下設研究所,人才培養,

研究所理念

研究院致力於打造寬鬆、活躍和高效的學術環境,搭建先進和開放的共享平台,面向生命科學國際前沿,服務國家特別是江西社會經濟發展及鄱陽湖生態經濟區建設。

研究內容

目前,生命科學研究院下設有三個研究所:神經精神疾病研究所、流域生態學研究所、水生生物遺傳育種研究所,開展人口與健康(重金屬污染對腦功能的影響、兒童注意力缺損多動症、焦慮與恐懼症、神經迴路發育及疾病、離子通道及相關疾病等)、江湖生態環境演變與保護(鄱陽湖流域生態演變、生物多樣性保護及自然保護區建設)以及珍貴水生生物物種資源保護及遺傳育種的研究。

下設研究所

神經精神疾病研究所
神經精神疾病研究所整合南昌大學現有神經科學研究隊伍,並著重從海內外引進優秀的中青年科學家,構建一支高水平、受過嚴格科學訓練、具有國際學術視野的研究團隊。研究所主要針對重金屬污染對腦功能的影響、兒童注意力缺損多動症、焦慮與恐懼症、神經迴路發育及疾病、離子通道及相關疾病等與我省人口健康密切相關的若干主題,進行多層次多學科的研究,發現藥物作用靶點,研發新的治療藥物。研究所的建設對提升我省神經科學研究水平及其在國內外的學術地位,研發擁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生物醫藥,具有重大的戰略意義。
根據發展規劃,通過3-5年建設,研究所固定學術帶頭人將達到12名左右。每個學術帶頭人將招聘2-3名實驗技術人員及工作人員,並培養一批具有良好專業素質、具有獨立工作能力碩士和博士研究生。
神經精神疾病研究所是江西省神經科學重點實驗室(江西省“六個一工程”建設項目)、江西省高校高水平重點實驗室(江西省“311工程”建設項目)、江西省優勢科技創新團隊以及江西省神經科學學會的依託單位。
流域生態學研究所
南昌大學生命科學研究院流域生態學研究所成立於2010年6月,陳家寬教授任研究所所長。流域生態學研究所瞄準國家和區域發展的重大需求,研究在自然或自然與人類雙重作用下流域尺度上生物與環境的相互關係,重點以鄱陽湖及5條長江支流為研究區域,在生物多樣性、環境演變、人類活動與人類健康的相互關係上開展“流域生物多樣與保護”和“流域環境演變、驅動力與科學管理”兩個方向的研究。
目前,研究人員有10人(其中6位是復旦大學生態學國家重點學科的學術帶頭人或學術骨幹聘為該研究所兼職研究人員),均為博士學位獲得者,實驗技術人員1人。在復旦大學生態學國家重點學科全面支持下,力爭把南昌大學生命科學研究院流域生態學所建設成為我國流域生態學科研和教學的重要基地,組建一支能解決國家和區域發展中流域尺度層面重大需求,並處於學科研究前沿、國內一流的流域生態學研究隊伍;建設成較為完整的流域生態學野外和實驗室的研究平台;瞄準長江流域特別是鄱陽湖流域的生態安全及其與相關的人類健康中的重大科學問題,集中力量攻關,發表一系列較高水平的學術論文,向政府提出流域管理的科學方案;為國內培養一批流域生態領域優秀的青年人才。
研究方向:
1、流域生物多樣性與保護(負責人:陳家寬教授)
以鄱陽湖流域和贛江等支流為研究區域,研究生物多樣性特別是動物中的魚類、兩棲爬行類、貝類和土壤動物時空分布特徵,以及與自然地理特徵和各種生態系統的關係的相互關係,評價現有自然保護區的有效性,提出自然保護的策略、自然保護區群的方案和制定法律法規建議。
2、流域環境演變、驅動力與科學管理(負責人:李博教授)
研究自然和人為雙重作用下,流域的環境演變規律與驅動機制,特別要研究全球變化背景下,區域氣候變化以及大中型水利工程、外來物種的引入、江湖阻隔、紅壤生態系統退化等雙重作用下的流域環境變化規律,研究區域社會經濟發展與流域生態保護的衝突與對策。
水生生物遺傳育種研究所
水產生物遺傳育種研究所主要研究方向包括:水生動物發育遺傳學、水生動物細胞結構與功能、水產動物遺傳育種、水產健康生態養殖學。長期以來,研究所科學研究人員以鄱陽湖及主要河流湖泊的生物多樣性、水生動物資源的遺傳特性為研究對象,針對江西特色水生經濟動物開展優良品種的遺傳育種工作,成功地選育出荷包紅鯉、興國紅鯉、玻璃紅鯉和萍鄉(肉)紅鯽等水產良種。目前,研究所正在開展池蝶蚌、鄱陽湖三角帆蚌、鄱陽湖中華鱉的核心家系選育研究,獲得了一批重要的與生長、抗病、育珠品質和免疫相關的基因,建立了多個水產動物種質標準和生產操作技術規程。研究所現有雙聘教授/研究員3人,實驗室面積500平方米。

人才培養

一、本科教育
生命科學研究院在學校開設了神經科學及相關學科的課程,包括:
1.《套用心理學》:面向教育學院套用心理學專業學生,講授腦科學的發展、現狀及心理活動的神經基礎。
2.《認知神經科學》:面向生命科學與食品工程學院生物科學、生物技術及生物工程專業學生,講授認知科學的基礎知識和最新進展,以及感覺、注意、學習、記憶、語言、知覺、思維等不同層次認知活動的腦機制。
3.《大腦如何工作》:面向全校學生開設的II類通識課程,系統介紹腦科學的基本概念、腦的功能及產生機制;結合授課教師的專業特長,對一些前沿內容進行深入淺出的講解,激發學生對腦科學的興趣和熱情。
二、碩士及博士研究生專業方向
1.神經精神疾病研究所
1)學習記憶的神經機制
2)精神障礙的神經基礎
3)離子通道及相關疾病
4)神經發育及相關疾病
2.流域生態學研究所
1)流域生物多樣性保護
2)流域環境演變、驅動力與科學管理
3.水生生物遺傳育種研究所
1)水生動物細胞結構與功能
2)水產動物遺傳育種及水產健康生態養殖
3)水生動物寄生與免疫學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