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楊家將

根據楊氏譜牒和有關史料記載,自唐至明,出自城步的楊家將領多達30多位。城步楊家將屬非物質文化遺產。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南方楊家將
  • 別名:城步楊家將 
背景介紹,代表人物,楊再思,楊正修,楊洪,楊瑛,楊喬然,楊通貫,相關研究,保護措施,後世紀念,

背景介紹

城步楊姓自唐末、宋、元、明700多年間是大族,整個城步及周邊縣市以楊姓為大姓,史稱“楊半邊”,占周邊縣市常住人口的50%。從城步本縣正史記熱樂舟載關於南方楊家將的資料不多,現存發現的是國家正史二十四史中的《宋史》、《元史》、《明史》及城步民間楊姓村居明、清時期的《楊氏家譜》。
公元857年,朝廷為平息叛亂,派鎮國大將軍楊居本鎮守靖州,後楊居本三子楊正修、二子楊正滔定居城步。南方楊家將的故事就此展開。

代表人物

楊再思

城步楊姓始祖楊再思(860-954)生於唐末,身經五代十國,是中國南方楊家將的奠基人。他曾在靖州城西北5公里處的飛山建立了楊氏軍事集團。五代十國之亂,而楊再思統領下的湘西南兵民屯集,經濟繁榮,社會和諧,民族團結,享60多年的安寧與發展,逐漸形成了以飛山為中心的湘西南民族經濟、政治、文化、軍事集團——“飛山蠻”。
南方楊家將
楊再思像
“飛山蠻”影響了湘桂黔鄂渝五省(市)毗鄰區域,跨長江、珠江兩大水系和雪峰山、武陵山洪挨充、南嶺三大山系,後影響逐及川滇、東南亞等地。楊再思生前有力促進了當時誠敘二州及其湘桂黔邊區經濟社會的發展和各民族的融合,使苗、侗、土、瑤等各族先民由部落共同體轉化為民族共同體,先後兩次被封王,兩次被封公,五次被封候。
北宋神宗元豐六年(1083),朝廷賜建“楊再思廟”于靖州城西北飛山主峰,名“飛山廟”。楊再思被後人尊稱為“飛山令公”“飛山王”,後“奉旨列入祀典”。

楊正修

楊正修,世居赤水峒(今城步蔣坊鄉杉坊、茅坪鎮金興地帶)。宋太平興國五年(980),授銀青光祿大夫。
楊正修自幼熟讀《四書》《五經》,奪經魁、中進士。在家規、家訓、家風的教育下,楊正修積極學習傳播儒學思想,以天地國親師、孝悌忠信為行為規範。在他的管理下,宋初湘西南五溪地區社會穩定。
南方楊家將
楊正修像
元朝時期,後人楊再成根據楊正修的遺訓,在鄉紳名士楊景清、江長順、張茂卿等人的協助下,籌款捐資,於元皇慶二年(1313年)在城步地區創建了“儒林書院”。一批又一批學子在埋恥祝這裡求學,考取功名。民國二十九幾拔迎辯年(1940年),城步縣城首次設鎮,即以“儒林”命名。

楊洪

楊洪,楊昇次子,生於明洪武十四年(1381)城步大竹坪村大巷子,成長於天津瀛西西大營,一生戍邊四十八年。楊洪襲父職,調任開平。
明永樂十二年(1414),楊洪隨成祖征討北寇,他善騎射,打仗身先士卒,衝鋒陷陣,被封為千戶。
明正統元年(1436),英宗皇帝登位,加封楊洪為游擊將軍。
正統二年,楊洪官升都指揮僉事。
正統七年,楊洪在多涼亭擊敗邊寇兀良哈,升為指揮同知。之後,楊洪向朝廷陳報修築加固開平城和抵禦外寇之法,官授都指揮使。
正統九年,楊洪出兵大同,打敗列蘇,升為總都督,部下將士受賞的達9900餘人。楊洪為當時邊關將領的佼佼者。他還愛好文學,曾報請朝廷在軍中建立學府,教授將士子弟。
正統十二年,楊洪任總兵官。北部邊寇進逼京城,楊洪追敵至霸州,擊潰了敵寇,並擒獲寇首阿永催匙淚歸,俘獲人馬上萬。
正統十四年,英宗被瓦剌部落虜獲。邊境告急,楊洪陳獻保國禦敵之策,交兵部議行。代宗即位後,封他為奉天翊衛宣力武臣。明景泰二年(1451),楊洪佩鎮朔大將軍印,權鎮宣府。

楊瑛

楊瑛,楊洪子,襲都指揮僉事,升左參將,分守獨石口,有功升副將,協守寧夏,於楊顯堡獲賊有功,授都督僉事。正統年間,掛帥征西將軍鎮守湖廣,撫安貴州,轉至華容縣病故,勅封襲昌平侯。

楊喬然

楊再祿第十世孫楊喬然,隆武二年(1646)五月二十四日回城步大竹坪祭祖,掛匾“派總關西”,根據明皇旨意更楊氏祠堂為“楊氏官廳”。楊喬然後隨南明皇室於武岡州轉桂林,再達昆明,輔佐南明皇朝在昆明立都二十三年,任雲貴總督二十年。後被明朝叛將吳三桂趕至緬甸,三年後被吳三桂殺害於昆明。吳三桂稱只要楊喬然脫離明朝皇室,簽祝即可活命,但楊喬然誓死不從,歿後葬貴州黎坪

楊通貫

楊完者,原名楊通貫,楊再思第十七世孫,他“善騎射,通文章,有入相出將之鴻才”。在十歲就能組織苗家少年操兵練武,悼漏犁從少練就了軍事指揮才能。大元末壬辰年間,楊正衡帶領弟楊正仁、正德,子通昭、通傅、通貫,侄通泰、通智、通朗,父叔九人,統率萬餘苗鄉子弟,經過四個月的徵召和強訓,隊伍擴展到二萬六千人。至正十二年(1352)徐壽輝攻陷武昌,又陷岳州(今岳陽),元廷急忙諭令各地勤王鎮亂。元朝鎮亂大臣陶夢禎派人請城步楊氏出兵,他們就自備糧餉、衣裝,派子侄往謁。陶夢禎見苗軍將領士氣高漲,即贈正衡千戶,以苗軍為先鋒,挺進武漢,一舉收復武昌。元廷對城步楊氏封賞。
由管軍千戶逐升至元帥、宣慰使都元帥、浙江行省參政左丞等職。元順帝為嘉其戰功並賜名為“楊完者”和“驃騎將軍”。
元朝至正十三年(1353年)楊完者招降張士誠的農民起義軍後,與右丞相達識帖睦邇不和,達賄賂張士誠,張士誠突然調兵圍攻杭州,完者兵潰被殺。

相關研究

2004年4月至2008年11月,湖南省文史館館員、中國民俗學家李鳴高,湖南省文史館館員、省政府參事、湖南文藝出版社原社長弘征,湖南省政府參事、省政策研究室原主任郭輝東,湖南省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原所長、研究員、省文史館館員伍新福,湖南省文史館館員、研究員、省文聯副主席、省民間文藝家協會主席張勁松等十八位專家一行,經過多次深入城步考察,對城步楊家將的歷史遺蹟、民間史料與國家正史、地方史志相核對後,一致評定城步為“中國南方楊家將文化藝術之鄉”。
南方楊家將
評審專家意見表

保護措施

2011年1月城步楊家將故里“楊氏官廳”被湖南省人民政府列入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
2012年8月,城步“苗族楊家將傳說”被湖南省人民政府確定為“湖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
南方楊家將
苗族楊家將傳說列入省級非遺
2019年,城步楊家將村入選第五批“中國傳統村落”名錄。

後世紀念

城步楊家將後裔楊瑀於明朝萬曆十年(1582年)回大竹坪村(今楊家將村)楊氏官廳祭祖後,每年都按先輩制定的規矩,在清明節立夏日、冬至日以及楊再思誕辰日(農曆六月初六)和忌日(農曆十二月初六)組織楊氏後裔共同祭祀先祖。
自1985年開始,廣東、貴州、廣西、雲南等地的楊氏後裔以小團體的形式,到楊再思墓地和楊氏官廳進行祭祀。
正統十二年,楊洪任總兵官。北部邊寇進逼京城,楊洪追敵至霸州,擊潰了敵寇,並擒獲寇首阿歸,俘獲人馬上萬。
正統十四年,英宗被瓦剌部落虜獲。邊境告急,楊洪陳獻保國禦敵之策,交兵部議行。代宗即位後,封他為奉天翊衛宣力武臣。明景泰二年(1451),楊洪佩鎮朔大將軍印,權鎮宣府。

楊瑛

楊瑛,楊洪子,襲都指揮僉事,升左參將,分守獨石口,有功升副將,協守寧夏,於楊顯堡獲賊有功,授都督僉事。正統年間,掛帥征西將軍鎮守湖廣,撫安貴州,轉至華容縣病故,勅封襲昌平侯。

楊喬然

楊再祿第十世孫楊喬然,隆武二年(1646)五月二十四日回城步大竹坪祭祖,掛匾“派總關西”,根據明皇旨意更楊氏祠堂為“楊氏官廳”。楊喬然後隨南明皇室於武岡州轉桂林,再達昆明,輔佐南明皇朝在昆明立都二十三年,任雲貴總督二十年。後被明朝叛將吳三桂趕至緬甸,三年後被吳三桂殺害於昆明。吳三桂稱只要楊喬然脫離明朝皇室,即可活命,但楊喬然誓死不從,歿後葬貴州黎坪

楊通貫

楊完者,原名楊通貫,楊再思第十七世孫,他“善騎射,通文章,有入相出將之鴻才”。在十歲就能組織苗家少年操兵練武,從少練就了軍事指揮才能。大元末壬辰年間,楊正衡帶領弟楊正仁、正德,子通昭、通傅、通貫,侄通泰、通智、通朗,父叔九人,統率萬餘苗鄉子弟,經過四個月的徵召和強訓,隊伍擴展到二萬六千人。至正十二年(1352)徐壽輝攻陷武昌,又陷岳州(今岳陽),元廷急忙諭令各地勤王鎮亂。元朝鎮亂大臣陶夢禎派人請城步楊氏出兵,他們就自備糧餉、衣裝,派子侄往謁。陶夢禎見苗軍將領士氣高漲,即贈正衡千戶,以苗軍為先鋒,挺進武漢,一舉收復武昌。元廷對城步楊氏封賞。
由管軍千戶逐升至元帥、宣慰使都元帥、浙江行省參政左丞等職。元順帝為嘉其戰功並賜名為“楊完者”和“驃騎將軍”。
元朝至正十三年(1353年)楊完者招降張士誠的農民起義軍後,與右丞相達識帖睦邇不和,達賄賂張士誠,張士誠突然調兵圍攻杭州,完者兵潰被殺。

相關研究

2004年4月至2008年11月,湖南省文史館館員、中國民俗學家李鳴高,湖南省文史館館員、省政府參事、湖南文藝出版社原社長弘征,湖南省政府參事、省政策研究室原主任郭輝東,湖南省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原所長、研究員、省文史館館員伍新福,湖南省文史館館員、研究員、省文聯副主席、省民間文藝家協會主席張勁松等十八位專家一行,經過多次深入城步考察,對城步楊家將的歷史遺蹟、民間史料與國家正史、地方史志相核對後,一致評定城步為“中國南方楊家將文化藝術之鄉”。
南方楊家將
評審專家意見表

保護措施

2011年1月城步楊家將故里“楊氏官廳”被湖南省人民政府列入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
2012年8月,城步“苗族楊家將傳說”被湖南省人民政府確定為“湖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
南方楊家將
苗族楊家將傳說列入省級非遺
2019年,城步楊家將村入選第五批“中國傳統村落”名錄。

後世紀念

城步楊家將後裔楊瑀於明朝萬曆十年(1582年)回大竹坪村(今楊家將村)楊氏官廳祭祖後,每年都按先輩制定的規矩,在清明節立夏日、冬至日以及楊再思誕辰日(農曆六月初六)和忌日(農曆十二月初六)組織楊氏後裔共同祭祀先祖。
自1985年開始,廣東、貴州、廣西、雲南等地的楊氏後裔以小團體的形式,到楊再思墓地和楊氏官廳進行祭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