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晉僑置。隋開皇九年(589)平陳,廢南新蔡郡入尋陽縣。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南新蔡郡
東晉僑置。隋開皇九年(589)平陳,廢南新蔡郡入尋陽縣。
東晉僑置。隋開皇九年(589)平陳,廢南新蔡郡入尋陽縣。...... 東晉僑置。隋開皇九年(589)平陳,廢南新蔡郡入尋陽縣。中文名稱 南新蔡郡 晉...
東晉僑置東晉大興元年(318),僑置苞信縣,治今湖北黃梅蔡山附近古城村,屬豫州新蔡郡。 太元三午(378),為了把僑郡與北方原新蔡郡相區別,例稱南新蔡郡。苞信縣...
陳永定元年(557年)十月,置西江州於潯陽(江西九江市),領潯陽、太原、高塘、齊昌、南新蔡5個郡。...
南新蔡郡只是郡治尋陽古城,主要是轄僑置縣,並不轄尋陽縣,尋陽縣仍為尋陽郡轄。南朝宋大明八年(464),僑置苞信縣,治尋陽古城。南齊武帝永明四年(486)新建...
蘄陽(即蘄春)及僑置4縣(西晉末年北人南渡,東晉設僑置縣來安撫南渡北人,即在南渡北人聚居地設立與北方同名的縣),東晉孝武帝太元三年(378年)改名為南新蔡郡。...
鹹康四年 (公元338年),在邾縣僑置豫州,五年,豫州僑遷蕪湖,西陽郡沿屬豫州。孝武帝太元三年 (公元378年), 在九江王英布舊城置南新蔡郡 (今黃梅西南),轄蘄...
公元378年(東晉太元三年),孝武帝司馬曜因避其母阿春諱,改蘄春縣為蘄陽縣,隸屬南豫州南新蔡郡。蘄陽沿用至南齊,共108年。[4] 公元448年(南北朝文帝元嘉二十...
顧祖禹《讀史方輿紀要》卷七十六“黃梅縣”載:“東晉置南新蔡郡及永興縣……隋開皇初,復曰新蔡。”南新蔡郡的治所就在蔡山鎮(《文獻通考》“晉武於九江王...
一名陽唐縣。南朝宋大明八年(464)僑置,屬南新蔡郡。治所在今湖北黃梅縣西。梁廢。 ...... 南朝宋大明八年(464)僑置,屬南新蔡郡。治所在今湖北黃梅縣西。梁...
鹹康四年(公元338年),在邾縣僑置豫州,五年,豫州僑遷蕪湖,西陽郡沿屬豫州。孝武帝太元三年(公元378年),在九江王英布舊城置南新蔡郡(今黃梅西南),轄蘄陽(即...
東晉孝武帝時(公元373——396年),在九江城舊地設立南新蔡郡。唐李希烈兵阻蔡山,險不可攻,亦在此。於今蔡山的浪泊石、望江石獅、敲鑼石、船纜石、潑墨石等...
梁末((556),改苞信縣為新蔡縣。隋開皇九年(589),省尋陽、南 新蔡二郡及汝南、柴桑、新蔡3縣,復置尋陽縣。隋開皇初年(581),隋文帝撤州郡置總管府,改...
泰始五年(469年),隨西陽郡還隸豫州。 南齊永明四年(486年)析蘄陽縣之東境立永興縣。隋開皇初(581年),改永興縣為新蔡縣。十八年(598年),改新蔡縣為黃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