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斯拉夫自出現政黨後,政黨體制經歷了多黨到一黨、一黨到多黨的歷史過程。1945年全國解放後,南斯拉夫共產黨(後改稱南斯拉夫共產主義者聯盟)成為執政黨,並在1948年以後成為國內唯一的政黨。1989年底開始出現多黨的局面。
南斯拉夫自出現政黨後,政黨體制經歷了多黨到一黨、一黨到多黨的歷史過程。1945年全國解放後,南斯拉夫共產黨(後改稱南斯拉夫共產主義者聯盟)成為執政黨,並在1948年以後成為國內唯一的政黨。1989年底開始出現多黨的局面。
南斯拉夫自出現政黨後,政黨體制經歷了多黨到一黨、一黨到多黨的歷史過程。1945年全國解放後,南斯拉夫共產黨(後改稱南斯拉夫共產主義者聯盟)成為執政黨,並在1948年...
南斯拉夫共產黨於1919年創建。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在狄托的領導之下,於戰後取得政權。1952年,南斯拉夫共產黨第六次全國代表大會期間,改組為“南斯拉夫共產主義者聯盟...
南斯拉夫新共產黨(簡稱“南新共”)成立於1990年7月30日。擁有1.7萬名黨員,為登記註冊的最大的合法的共產黨。黨的總書記是貝爾格勒大學法學院布朗科·基塔...
1974年南斯拉夫憲法規定實行社會主義自治政治制度,採取議會制的政權組織形式和聯邦制的國家結構形式。20世紀90年代初,南斯拉夫聯邦共和國解體,原來聯邦的政治制度也隨之...
南斯拉夫解體是指一系列的衝突和政治動盪使得南斯拉夫社會主義联邦共和國解體的過程,南斯拉夫的八個聯邦構成單位包括了六個共和國:斯洛維尼亞、克羅地亞、波士尼亞和...
南斯拉夫(塞爾維亞語:Југославија),1929年-2003年建立於南歐巴爾幹半島上的國家,曾用名南斯拉夫王國、南斯拉夫聯邦人民共和國、南斯拉夫社會主義联邦共和...
南斯拉夫社會主義自治制度(yugoslavianSystem of Socialist Autonomy)是從1950 年開始南斯拉夫在工人自治基礎上逐步確立的政治經濟和社會發展的根本制度。...
南斯拉夫共產主義者聯盟(League of Communists of Yugoslavia),南斯拉夫社會主義联邦共和國執政黨。簡稱南共聯盟。1990年2月4日,斯洛維尼亞共產主義者聯盟宣布獨立,並...
南斯拉夫社會主義联邦共和國地處東南歐巴爾幹半島的西北部。官方語言為馬其頓語、塞爾維亞-克羅地亞語、斯洛維尼亞語、阿爾巴尼亞語。首都貝爾格勒。...
南斯拉夫王國 (1918年——1945年),是一個位於巴爾幹半島的君主制國家,是塞爾維亞卡拉喬治維奇王朝以統一南部斯拉夫人為訴求而建立的,從一戰後在奧匈帝國手中贏取...
黑山南斯拉夫共產黨(黑山語:Jugoslovenska Komunistička Partija Crne Gore)是黑山的一個共產主義政黨。該黨成立於2009年9月25日。它的意識形態是共產主義、馬克思...
南斯拉夫社會主義联邦共和國(塞爾維亞-克羅地亞語:Socijalistička Federativna Republika Jugoslavija,馬其頓語:СоцијалистичкаФедератив...
1945年,南斯拉夫從納粹德國手中獲得解放,宣布成立南斯拉夫聯邦人民共和國,1963年改國名為南斯拉夫社會主義联邦共和國。狄托任總統。聯邦由塞爾維亞和黑山、克羅地亞、斯洛...
為了強調他統治的是一個統一的王國,亞歷山大一世把國名改為南斯拉夫王國。國王的獨斷專橫引起各資產階級政黨的不滿和外國投資者的擔心,加上1929年爆發的世界性經濟...
1941年4月6日,德國入侵南斯拉夫,很快南斯拉夫就被瓜分,只剩下一個“並不獨立”的“克羅地亞獨立國”,從此南斯拉夫人民的抵抗運動就如火如荼地展開了。在南斯拉夫...
《東歐六國和南斯拉夫政治概覽》是1989年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李嘉恩等。...
簡介南斯拉夫人民民族解放軍及黨衛隊(Narodno-oslobodilačka vojska i partizanski odredi Jugoslavije,NOVJ),為南斯拉夫共產黨為對抗納粹德國所組成的武裝部隊。通常...
《世界歷史文庫:南斯拉夫史》旨在從大量可得到的證據、學術研究和外交報告中集合足夠的線索,去將兩個南斯拉夫和它們的起源連線起來、將它們的實力和其弱點連線起來,...
米洛萬·吉拉斯( 英語:Milovan Đilas,塞爾維亞:Милован Ђилас,舊譯:密洛凡·德熱拉斯,1911年6月4日——1995年4月20日)。前南斯拉夫黨和國家...
保加利亞的理由是,它是與“南斯拉夫聯邦共和國”組成聯邦,而不是與克羅地亞、塞爾維亞等國聯合。南斯拉夫人則強調,“南斯拉夫聯邦共和國”的實體是六個共和國,而六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