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南康莊村
- 所屬地:河北省-石家莊市-井陘縣
- 行政區好:130121
- 郵政編碼:050399
- 人口數量:890人
- 耕地面積:1500畝
地理位置
歷史
寥寥數筆的資料記載,讓南康莊不少年輕人感覺實在有些遺憾,抱怨世人對他們知之太少,但村中的老人們則每每談論於此時只是哈哈一笑,在他們眼裡簡短的描述只會平添村莊的幾許神秘,增加世人的無窮好奇,頗想一探究竟。
“每年都會有學者、專家到村里考察考察、搞搞研究。”南康莊支部書記張鎖雙證實了老人們的說法。張鎖雙稱,近幾年南康莊不少歷史及風俗被逐步挖掘了出來。
剛剛走進村莊,村民們此起彼伏的嶄新房屋似乎宣告歷史的痕跡已開始漸漸磨滅。這多少讓記者探尋的心裡有些失落。但隨著花崗石路的不斷出現,記者的心裡開始漸漸欣喜。雕花的門樓、褪色的“功勞匾”、厚有一米的石頭房屋,不禁讓人醒悟,村莊的歷史需要拋去功利的文字,靜下心來慢慢去看、去聽、去觸摸。
攀談了多人,讓記者頗感意外的是名為南康村卻未有一個人姓康。村民們笑稱,記者就是把村子問個遍都不會找到一戶康姓人家。張鎖雙告訴記者,南康莊目前有890口人,的確沒有一人姓康。幾位年長的老人指著村南一座山告訴記者,該山名叫“豬坡石”,是一處豬脈。豬吃‘糠’,康與糠同音,因此老輩人流傳,康姓在此處豬脈之下並不會興盛,到了清末,康姓在南康村便已經完全不復存在了。
井陘縣文聯常務副主席馬佶稱,關於南康莊康姓的消亡,為南康莊的歷史增加了一些神秘。
千年老槐樹
人物
南康莊村未有康姓,邢姓乃該村第一大姓,占到了一半人口。座落在村裡的邢家祠堂充分顯示出了邢姓在該村的地位。
邢家祠堂系村民為明湖廣按察司副使邢端所建,建於清光緒19年,邢端也是南康莊村出來的第一位級別頗高,有典可查的官員。1921年商務印書館出版的《中國人名大辭典》中這樣記載邢端:邢端,井陘人,永樂舉人。授監察御史,擢湖廣副使。撫輯苗夷,甚有恩紀。秩滿,父老懇留。卒官。在《井陘縣誌》里,則對邢端勤政愛民、清正廉潔、忍辱負重、顧全大局、剛正不阿的一生有生動的記述。2012年,邢家第24代子邢春毓7,他稱,邢端一生保了四位皇帝,政績顯赫,最後戰死在南方沙場。至今井陘一帶還流傳著邢端一生的許多故事。
邢氏子孫口熟能詳的便是邢端利用石灰陣大敗苗寇的故事。邢春毓說,明宣德年間雲南有苗寇興風作浪,當時的皇帝幾次出兵平叛不力,邢端臨危受命。邢端手持火龍棒,身先士卒,打得苗寇大敗而逃。但苗寇識水性,幾次潛入水而逃。邢端想起老家井陘盛產石灰,便命令兵士再次作戰時攜帶石灰。當苗寇再次入水準備逃跑時,邢端便命士兵將石灰投入水中。石灰水熱力發作,燙得苗寇無處逃命,只得投降。邢端大勝而歸,苗寇稱其為“邢老虎”。回到朝廷,明宣宗大力嘉獎了邢端。
談起邢端,邢氏子孫渾身透出了自豪。但邢端戰死南方後,邢家突然留下祖訓:寧可拽豬尾巴,別當官。邢春毓說,邢端之後的子孫認為當官會沒有好下場,不想子孫後代遭難便留下了這段祖訓。邢端之後,邢家再沒有出什麼大官,但邢春毓稱,邢氏子孫平靜之中自有一番平靜的樂趣。
馬佶稱,井陘縣誌記載井陘有史可查一共出了六名進士,其中兩名便來自於南康莊村,這對於一個只有數百口人的小村是一個奇蹟,也是井陘歷史上的一道奇觀。
2011年9月4日人民日報4版刊登了原第一機械工業部副部長兼政治部主任張效曾同志因病醫治無效,於2011年8月10日在北京逝世的訊息。張國文稱,張效曾便是南康莊村走出來的又一高官。
張國文說,張效曾雖已官至部級,但不忘家鄉養育之恩,經常給老鄉、朋友來信了解情況,希望家鄉日新月異,繁榮昌盛。
此外,南康莊一塊革命烈士碑上也記載了該村出過幾十名為國捐軀的烈士。
人才輩出,這充分顯示了南康莊村深厚的人文積澱與厚重的歷史氣息。
民俗
民俗在井陘俯手可拾,在南康村亦是如此。尤其南康莊粉條製作技藝、南康莊跑燈為該村最具特色民俗。截止到2012年,小小村莊已有3項非物質文化遺產。
據馬佶稱,南康莊粉條主要原料為山藥(紅薯),製作工藝十分講究技巧、溫度、濕度,認真掌握火候,才能漏出好吃爽口、粉味純正、筋道耐煮透明的粉條。
一位年長的老者稱,南康莊粉條傳統做法,費工、費時、費力,村內的年輕人多不願去學去做,故無人問津,處於後繼乏人局面。馬佶說,南康莊粉條製作非遺已經列為石家莊市非遺目錄,井陘縣也正在多方求法力求保住這一古老技藝。
張鎖雙說,南康莊跑燈流傳在南康莊及周邊地區,自明朝永樂年間傳承至今。“明朝永樂年間,南康莊村出了柴本、康寧兩位進士又出了邢端這個大官”張鎖雙說了,村子的百姓很是高興紛紛在自家門前舉燈慶祝,並在春節、元宵節晚上,結合社火裡面的陣法,舉燈跑陣,後演繹成為氣勢磅礴、場面壯觀,集強身健體和觀賞為一體的表演藝術“跑燈”,為節日增加了歡樂氣氛。
南康莊一位跑燈藝人介紹,燈具有旗燈、宮燈、壇燈、猴燈、狗燈、公雞燈、蠟燈、斧燈、表燈等各種動植物、生活生產用具造型燈。燈具由各家各戶自己製作,用鐵絲和高粱秸做成骨架,外面用畫有不同圖案的紙糊上,裡面用稍粗一點的鐵絲做一個架子插蠟燭,燈的一邊留一個可捲起放下的小口用以伸手安裝蠟燭,燈把是1米多長的木棍。跑燈時,由最年長傳承人舉旗燈,率領青壯年高舉各種各樣的燈具,按陣法奔跑,十分壯觀。幾年來,南康莊投資1.5萬元資金,成立了南康莊跑燈藝術研究會,動員各家各戶參與跑燈。“我們就是將這門文化留下來。”張鎖雙說,南康莊跑燈是縣級非遺,他們還將逐級申報。
此外,南康莊紅臉社火也列為了井陘縣縣級非遺目錄,南康莊攆虛耗也正在申報縣級非遺。
日子一頁頁翻過,電視機、電腦已經走進了南康莊村民家裡,但在不少村民的眼裡,村里那些雕刻著歲月痕跡、村莊文化的民俗是永遠不會被替代走的。
展望
悠遠的南康莊歷史似乎彈指間就過去了,現代的故事開始充斥於南康莊村民的生活里。坑窪的小土路變成了水泥路,村邊多了可以休閒的健身器材,2011年村里又多了一座氣派的大戲台……
張鎖雙說,從2000年開始南康莊不少村民開始搞起了養殖業,經過多年的發展,村里已經有13家養豬場、11家養雞場,不少村民的日子過得有滋有味。村民邢國棟從2003年開始養豬,經過9年的奮鬥,他從養一頭母豬成為了年出欄500頭成品豬的養豬大戶。
邢國棟說,2011年他家的年收入達到了20多萬元。他未來的計畫是自動化養豬,年出欄成品豬達到上千頭。
村民邢國文的養雞場有八千隻蛋雞,產出的雞蛋不用自己推銷便有元氏、欒城的收購商上門來取貨,然後銷往南方各個城市。每年的收入,他自己稱都能保證在10萬元左右。
“養殖業的確讓村里一部分村民富起來了。”張鎖雙說,按照南康莊村制定的計畫,該村在今後將大力鼓勵、扶持村民們搞養殖業。此外,靠山吃山,南康莊已經計畫將一些山頭承包出去,大力搞核桃採摘業,已有不少客戶到村里實地進行了考察。
“還有村裡的粉條產業,我們正想著搞品牌化,打破家庭作坊式的生產。”張國文插嘴說,南康莊每年可以生產2萬斤粉條,已經在井陘縣創出了名堂,但村里計畫成立一家企業,讓南康莊粉條走進石家莊市以及河北省外。
張國文笑稱,南康莊是既有古代文化又將有現代繁榮。說完,他望向了南康莊通向外面世界的山路,瞳孔里滿著欣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