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平大劇院

南平大劇院

南平大劇院-位於福建省南平市區文化廣場,總造價約4300萬元,屬於中型乙等綜合性劇場,占地面積3373平方米,建築面積9755平方米,劇場外廣場面積4000平方米,內設一個1018座的觀眾大廳、83座和115座的兩個多功能廳。除承接歌舞演出、會議接待、電影放映等多項任務外,還將是該市2009年舉辦大型表演、大型會議、大型集會的多功能、現代化重要文化設施。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南平大劇院
  • 地點:福建省南平市區文化廣場
  • 總造價:約4300萬元
  • 等級:中型乙等綜合性劇場
  • 占地面積:3373平方米
  • 建築面積:9755平方米
  • 功能:舉辦大型表演、會議、集會
劇院構造,劇院舞台,劇院裝飾,人性設計,劇院特色,劇院近況,劇院遠景,劇院歷史,視聽效果,影院目標,

劇院構造

劇院舞台

南平大劇院的舞台寬度為18米,長度為20米,嚴格按照國家標準舞台尺度建造。舞台頂上裝有37根舞檯燈光吊桿,它豐富了整個舞台的燈光效果,提升了觀眾的欣賞層次。舞台兩側牆上裝有LED顯示屏,據了解,它是2009年南平室內公共場所最先進的。舞台後區有180平方米的排練大廳,數個演員化妝休息室以及淋浴室和3個琴房。
劇院大廳劇院大廳

劇院裝飾

大劇院內部裝修融合了綠色腹地文化元素,專門定製的42平方米原創松溪版畫展示了綠色南平、活力南平、和諧南平的主題;貴賓廳里6幅漆雕版畫,融入了荷花牡丹、歲寒四君子等中國文化元素,增添了大劇院文化含量,滿足多方面的文化需求。而在其他的色彩搭配上,內部裝修都彰顯簡潔、明快、大方、莊重,高大的玻璃幕牆使得三層都能看到濱江路九峰山、雙溪合流等景觀,每個細節、每方面都洋溢著和諧、融洽的文化品質。

人性設計

大劇院還專門設定了殘疾人專用通道、殘疾人座位和衛生間,大劇院的牆體、裝飾材料、觀眾座椅在建設過程中都符合建聲要求,即其造型滿足牆體等能夠達到聲音反射和混響的要求,在最後一排和第一排,聽到的聲音效果是一樣的。
劇院風采劇院風采
劇院風采劇院風采

劇院特色

凸顯閩北地方特色建築是時代文化的產物,作為該市的重要標誌性文化建築,南平大劇院的造型取意於竹鄉的竹林,用現代建築材料表現竹子自由、隨意的生長形態,使其外觀的建築整體宛如一隻精緻簡潔的音樂竹盒。文化廣場的空間及景觀設計與大劇院手法統一,以線性空間為主,廣場以硬質地面為主,草坪、觀賞植物及水景為輔。大劇院別具一格的造型為市區增添了新的城市景觀。
南平大劇院南平大劇院

劇院近況

從2009年元旦至2009年春節期間,南平大劇院將有多場精彩演出,其中包括1月1日至3日上映的賀歲片《梅蘭芳》、1月5日南平大劇院竣工典禮暨文藝晚會、1月6日維也納約翰·施特勞施圓舞曲樂團交響樂音樂會、1月10日俄羅斯馬里埃爾國立歌劇芭蕾舞劇院芭蕾舞團《天鵝湖》專場等。

劇院遠景

大劇院是為廣大市民服務的公共文化服務平台,文化部門將逐步引進藝術水平較高的藝術團表演,讓久違劇院的市民重回影廳,欣賞更多的經典文化作品,重溫經典,欣賞時尚。2009年以後大劇院要做的不僅是豐富市民的文化生活那么簡單,劇院將開設藝術欣賞講座,引進高端、高雅藝術表演等,不斷通過大劇院功能的有效發揮,引領市民向更高品質的文化體驗邁進,努力把大劇院打造成為閩北的文化地標。

劇院歷史

南平電影院曾是該市規模最大、檔次最高的劇院,它建成於解放初期。20世紀50年代到80年代,上影院看電影曾是人們豐富精神文化生活的時尚之舉。計畫經濟時代是南平電影院的“黃金時期”,尤其放映《鐵道游擊隊》、《世上只有媽媽好》等優秀影片時,幾乎場場爆滿。
2008年12月31日,南平大劇院通過交工驗收,這標誌著歷時三年建設的南平大劇院,全面竣工並正式投入使用。
南平大劇院是我市集文藝演出、會議接待、電影放映等多功能現代化的綜合性大劇院。日前,記者走進南平大劇院,一探其廬山真面目。

視聽效果

“大劇院的整體設計充分體現了以人為本的原則。”市文化與出版局局長曾一帆告訴記者,大劇院還專門設定了殘疾人專用通道、殘疾人座位和衛生間。

影院目標

上世紀90年代後,受南平城區改造、電影市場變化、人們文化消費多元化等因素影響,南平電影業開始直線下滑,電影院慘澹經營,門可羅雀。市區電影院數量從鼎盛時期的8家縮水至2家,而整個閩北地區可供放電影的場所也只有11家。
如今,南平大劇院的建成無疑給市民的文化生活填補了一大空白。16米的寬熒幕設備,具備會議、報告、電影放映功能的電影廳,將給市民帶來更多的視覺盛宴。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