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川雞

南川雞

南川雞,重慶市南川區特產,全國農產品地理標誌。

南川雞是在南川地區適宜的自然環境和人工選育下形成的,其飼養歷史悠久,具有抗逆性強、耐粗飼、生產性能優良、產品風味獨特等優點,是優良的蛋肉兼用型地方雞種。雞頭較小、體型緊湊、冠大直立、色澤鮮艷。雞肉口感香鮮、質嫩無腥味。

2010年03月25日,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批准對“南川雞”實施農產品地理標誌登記保護。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南川雞
  • 產地名稱:重慶市南川區
  • 品質特點:肉質細嫩,味道鮮美,膽固醇低
  • 地理標誌:農業部農產品地理標誌
  • 批准文號:農業部公告第1364號
  • 批准時間:2010年03月25日
產品特點,生物學特徵,生產性能,品質特性,內在品質,產地環境,土壤地貌,水文情況,氣候情況,歷史淵源,生產情況,產品榮譽,地理標誌,地域保護範圍,質量技術要求,地圖信息,

產品特點

生物學特徵

南川雞屬肉蛋兼用雞種,分為“白皮粉腳系”和“烏皮烏腳系”。
白皮粉腳系
公雞體型高大,羽毛以紅黃色羽為主,冠中等大;母雞體型較小而圓,肌肉結實,羽毛蓬鬆,羽色以淡黃、麻黃為主,尾羽尖黑色,脛紅短;公母雞皮膚白色為主,跖粉紅。
烏皮烏腳系
公雞羽毛緊湊、呈金黃色、發亮,臉烏紅色;母雞體型較小、呈船形,肌肉結實,羽毛緊,羽色以淡黃、麻黃為主,尾羽尖黑色,喙、臉烏黑色,冠小淺,公母雞皮膚和跖部為烏黑色,脛骨細長。
南川雞南川雞

生產性能

白皮粉腳系
成年公雞體重2090克,母雞1750克,成雞屠宰率;半淨膛率,公雞76.84%,母雞72.05%;全淨膛率,公雞69.86%,母雞62.50%。母雞開產日齡180—200天,產蛋80—120枚,蛋重45克,蛋殼白色。
烏皮烏腳系
成年公雞體重2060克,成年母雞體重1860克,成雞屠宰率;半淨膛率,公雞78.81%,母雞72.37%;全淨膛率,公雞68.3%,母雞65.26%,母雞開產日齡180—200天,產蛋120—140枚,蛋重50克,蛋殼淺褐色為主。

品質特性

南川區良好的生態氣候環境條件和特殊的水質土質條件,奠定了“南川雞”獨特的品質,形成了烏皮烏腳系和白皮粉腳系地方雞種。體格較小、肌肉強健、肉香味美、蛋肉兼用。從外觀上看,雞頭較小、體型緊湊、胸腿肌健壯、雞爪細;冠大直立、色澤鮮艷。成年公雞屠宰體重約2.2千克,成年母雞的屠宰體重約2.0千克。

內在品質

南川雞內在品質良好。宰殺後的雞皮膚薄、緊緻,毛孔細,是呈網狀排列的。雞燒好後肉湯透明澄清,脂肪團聚於湯汁表面,香味濃,而其他型雞則肉湯較濁,表面脂肪團聚較少。

產地環境

土壤地貌

南川區境內山嶺縱橫,河谷幽深,地形呈東南向西北方向傾斜。北部系平行嶺谷區,南部屬婁山褶皺地帶。最高海拔2251米,最低海拔340米,晝夜溫差大。農業生產土壤為沙溪廟組、蓬萊鎮組及綏家河組等成土母質發育而成的紫色土和礦質黃泥土,土壤pH值4.5-6.5,富含氮、磷、鉀等多種營養元素和微量元素,適宜多種動植物生長。

水文情況

南川區水域面積6.7萬畝,其中河流4萬畝,水庫1.4萬畝,坑塘0.01萬畝,溝渠1.8萬畝,堤壩水工建築0.2萬畝。境內江河縱橫,有大小河流58條。塘庫和江河能滿足水稻用水需要。且水稻用水水質於2006年按綠色食品水稻用水質量標準通過檢測,水質良好,無影響水質的其他因素。

氣候情況

南川區屬典型的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類型,氣候溫和,年平均氣溫16.6℃,年最高溫度39.8℃,最低溫度3℃;年降雨量1185毫米,雨量充沛;年日照1279小時;全年無霜期320天。生態環境優良,森林覆蓋率達47%。優越的地理氣候條件,豐沛的降水,廣闊的山地資源,孕育了境內豐富多樣的植被和農作物,為南川雞的生長繁衍提供了理想的環境。
南川雞南川雞

歷史淵源

南川雞飼養具有悠久的歷史,據《南川縣誌》記載:“清朝初年間,婚後頭胎生育,主人必辦‘月米酒’(生小孩後7天左右),親友俱送雞、蛋及嬰兒鞋襪等祝賀”,此民間習俗延續至今。“南川雞”由於野放覓食,食料以玉米、稻穀、雜糧、青草和蟲子為主,形成了體格較小、肌肉強健、肉香味美、蛋肉兼用的烏皮烏腳系和白皮粉腳系地方雞種。
2006年6月,重慶市農業局根據《國務院<種畜禽管理條例>》,頒發了“南川雞”畜禽新品種(配套系)證書(渝09新品種字第03號)。

生產情況

2010年,南川雞生產區域遍及南川區34個鄉鎮,年出欄只數500萬隻。有生產加工龍頭企業4家。

產品榮譽

2010年03月25日,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批准對“南川雞”實施農產品地理標誌登記保護。
2013年3月,南川雞獲“2012 最具影響力中國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
2017年,南川區慶元鄉飛龍村(南川雞)被農業部評為2016年全國一村一品示範村。
南川雞南川雞

地理標誌

地域保護範圍

南川雞主要產自南川全區34個鄉鎮(街道),根據南川區無公害肉雞、無公害蛋雞產地的分布情況,我區的大有鎮、乾豐鄉、東城街道辦事處、南城街道辦事處、西城街道辦事處、南平鎮、神童鎮、石蓮鄉、大觀鎮、興隆鎮、木涼鄉、白沙鎮、土溪鄉、太平場鎮、河圖鄉、水江鎮、石牆鎮、中橋鄉、騎龍鄉、鐵村鄉、魚泉鄉、金山鎮、頭渡鎮、德隆鄉、合溪鎮、慶元鄉、古花鄉、鳴玉鎮、峰岩鄉、冷水關鄉、民主鄉、石溪鄉、福壽鄉、三泉鎮。地理坐標為東經106°54′—107°27′,北緯28°46′—29°30′。

質量技術要求

(1)保溫育雛
①溫度:保溫是育雛成敗的關鍵,育雛期適宜溫度為:第1周32℃—35℃,以後每周下降3℃,4周以後開始脫溫,此後舍內溫度以保持在25℃左右為最好。保溫操作時要根據雞苗的行為來判斷溫度是否適當,溫度適宜,雛雞則均勻地散開;如果雛雞倦怠、氣喘乃至虛脫、腳乾則表示溫度過高;如果雛雞擠作一團並“吱吱”鳴叫則表示有賊風進入,此時應認真檢查門窗及天花板是否漏風等。供溫可採用育雛傘、地坑、煙道及火爐、煤氣爐等加溫設備。
②濕度:雛雞需要在乾爽的條件下飼養,適宜的濕度為10日齡前60%—70%,10日齡後50%—60%。雞體對溫度的感覺與濕度有關,夏季越濕越熱,冬季越濕越冷。
③通風:通風的目的是為了減少舍內的有害氣體及塵埃密度,補充新鮮空氣,保持舍內的氣流速度,並調節舍內的溫度和濕度。一般要求舍內氨氣濃度低於2×10E—7,讓人走進雞舍,眼睛、鼻子不會受到刺激為適度。育雛階段要處理好保溫與通風的關係。哪怕是最冷的天氣,也要保證一定時間的通風。具體做法是,先提高舍內溫度,再開窗(或排氣扇)通風片刻,等舍內溫度降到要求的溫度以下時即關閉窗戶(或排氣扇)。如此反覆通風數次,即可達到目的。雞舍可安裝排氣扇進行橫向或縱向負壓通風,或安裝牛角扇進行正壓通風。如果採用縱向負壓通風加水簾設備聯合套用可同時起到通風及降溫效果。
④密度:1—30日齡,地面或網上平養為每平方米30隻左右;多層籠養(配負壓通風系統)為每平方米46—60隻。30日齡後放養。
⑤光照:進雛後第1—2天實行通宵照明,其它時間都是晚上停止照明1小時,即保持23小時光照時間。光照強度的原則是由強變弱。1—2周齡時,每平方米應有2—3瓦的光量(燈距離雞群2米左右);從第3周齡開始改用每平方米0.7—1.5瓦的光量,實際上只要雞隻能看到採食飲水就已經夠了。
⑥飲水:網上平養或地面平養可採用飲水盅及水槽飲水,階梯式籠養可採用水槽或乳頭飲水設備,但1周齡內均套用飲水盅飲水。供雞群飲用的水源可來自深井水或自來水,而來自淺井水或江河水需經過砂石多次過濾澄清且經漂白粉或其他消毒劑處理消毒後方可使用。務必保證飲用水的清潔衛生,並注意保證雞隻有足夠的飲水位置。
⑦飼料:小雞可選擇廠方信譽度高的品牌飼料,脫溫的雞放養山上後可選用玉米,稻穀等農作物作飼料。
⑧滅蠅、鼠:應儘量降低雞糞的濕度,且保證清除雞糞的時間不超過1周。在飼料中適量添加殺蠅的藥物(如每噸飼料添加250—500克蠅得淨預混劑),可大大減少蒼蠅的數量,必要時可投放藥物滅蚊滅蠅。
⑨消毒衛生:一批雞轉出雞舍上山場地後應及時進行清場消毒。
(2)搞好育雛工作
①制定好入苗計畫。計畫內容應包括飼養的品種、數量、入苗時間、所需的雞舍及設備、飼養人員、飼料、添加劑、藥物、疫苗、水電及適當的流動資金等。
②做好入雛前的準備工作。入苗前應將雞舍及所有用具反覆沖洗消毒後,再注意檢查所有設備及用具是否已經完全準備好。在計畫入雛前24小時左右對雞舍進行預溫,使雞舍溫度達到28℃左右,保溫傘下或火坑地面上溫度達到32℃—35℃。夏季炎熱,可不用提前預溫。入雛前應依飼養雞群的數量準備好充足的雛雞料,並應準備好育雛期間需要接種的疫苗及預防性藥物,如水溶性多維(羅維328、速補14等)、白糖、抗菌素類(如恩諾沙星、強力黴素、紅黴素等)及抗球蟲藥(如克球粉、球安、伏球等)。
③選雛。應選擇健康的雛雞飼養,其標準是:精神活潑、兩眼有神、毛色純正統一、絨毛整潔、臍部收縮良好、外觀無畸形或缺陷、肛門周圍乾淨、兩腳站立著地結實且行走正常、體重達到相應品種標準。
④注重雛雞的飲水和開食。將挑選好的雛雞放入育雛舍,先讓其休息片刻,開食前2小時餵1次萬分之一的高錳酸鉀水(有助胎糞排出、清理胃腸)。以後供給3%—5%的白糖水,也可在飲水中添加水溶性多維及抗菌素類藥物(如恩諾沙星或強力黴素或紅黴素等),以減少應激反應,提高雛雞抵抗力。同時注意飲水位置是否均勻及足夠(每隻雛雞飲水器邊長1.5—2.0厘米),高度是否適中。飲水後開食餵料(通常要求24—36小時進行開食,最遲不超過48小時),可把雛雞料撒在牛皮紙或淺盤上(開食第1天有的用細玉米粉代替雛雞料),每天餵5—6次,並要有足夠的光照以刺激食慾。做到自由採食,少量勤添。第3—4天就可用小雞料桶餵料,並逐漸撤去牛皮紙。每隻雞料槽邊長要有2.5—5厘米。注意每天都要清洗和消毒飲水器,並及時更換足夠新鮮的飲水。
⑤搞好雛雞飼養。育雛階段每天加料5—6次,每次加的量少一些,讓雞隻全部吃乾淨,料桶空置一段時間後再加下一次飼料。這樣可以引起雞群搶食,刺激食慾。6—10日齡進行斷喙,可用烙鐵或專用斷喙機將上喙切去1/2,下喙切去1/3,可預防啄癖,減少飼料的浪費。最好斷喙前後二三天時間內套用水溶性多維及抗菌素類藥物飲水以減少應激反應。20日齡後每周每百隻雞供給500克乾淨細沙,以增強雞隻消化功能,刺激食慾。同時做好育雛期間的免疫接種。雛雞飼養至30日齡後放養。
(3)成年雞飼養管理
①飼料。當雞群轉到山上(經消毒過)後,套用青飼料和稻穀拌小量的中雞料過渡到玉米等農副產品。
②預防應急。轉雞前後也可套用水溶性多維及抗菌素類藥物飲水3—4天以減少轉雞及換料的應激反應,並可控制並發感染。
③消毒。套用刺激性較低的消毒劑(如拜潔、百毒殺、高效碘或優氯淨等)對雞群進行帶雞噴霧消毒,每周2—3次。
④去勢。公雞飼養到50—60日齡可進行閹割,這樣容易育肥,肉質細嫩,味道鮮美。去勢前需停料半天,手術後每隻肌注青黴素、鏈黴素7萬—8萬單位,預防感染。
(4)免疫接種
①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式。主要是根據品種特點、日齡大小、母源抗體水平、疫苗類型及本場疫病的發生情況來決定。
②免疫接種具體套用中注意疫苗接種日齡、接種品種、生產廠家、接種方式應基本固定,儘量少用飲水方式(因免疫效果不穩定)。接種前應將所有器具清洗,注射器具要高溫滅菌,切忌用消毒劑消毒。疫苗保存應根據品種類型分別在冰凍(-20℃—-10℃)或低溫(2℃—8℃)條件下保存。疫苗千萬不可凍結。稀釋好的疫苗應儘快使用完(0.5—1小時),並切忌陽光照射或放置在靠近熱源的地方。接種細菌性疫苗(如支原體、大腸桿菌、巴氏桿菌等)前後3天停止使用抗菌藥物。不可隨意將兩種疫苗聯合套用。免疫接種一定要有管理人員監督執行,並做好接種記錄。
③合理選用有效藥物進行預防或治療
預防常見雞病。主要預防支原體病、雞白痢、禽霍亂、傳染性鼻炎、大腸桿菌病及球蟲病等,常用藥物有氟哌酸、環丙沙星、恩諾沙星、紅黴素、金黴素、強力黴素、卡那黴素、慶大黴素及各種抗球蟲藥。應特別注意抗球蟲藥一定要交叉用藥,不能長期使用單一類抗球蟲藥。
用藥原則:做好隔離、消毒、免疫接種等各項預防措施。預防用藥好過治療用藥。早診斷、早用藥好過遲用藥。
投藥注意事項:針對高發時期選用不同的預防藥物。用藥務必用足一個療程。儘量套用飲水投藥。嚴格控制藥物的用量。注意藥物配伍禁忌,不可盲目聯合用藥;不可使用違禁藥物。
(5)生產記錄。建立生產記錄檔案,包括進雛日期、進雛數量、雛雞來源,放養殖日期;每日的生產記錄包括:死亡數、死亡原因、存欄數、溫度、濕度、免疫記錄、清毒記錄、用藥記錄、餵料量,雞群健康狀況,出售日期、數量和購買單位。記錄應保存兩年以上。

地圖信息

地址:東環路182號附近

地圖信息

打開百度地圖查看詳情

反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