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嶽游擊幹部訓練班

南嶽游擊幹部訓練班

1939年,在南嶽衡山,由國民黨和共產黨合作開辦的抗日游擊幹部訓練班(以下簡稱“游乾班”),培養造就了大批抗日民族精英。這不僅給巍巍衡山增添了神秘的色彩,在中國現代史上也是凝重而神奇的一頁。游乾班共辦了三期,於1940年3月結束。由於國共兩黨通力合作,游乾班取得了很大的成績.在國共合作史上和抗日戰爭史上都占有一定的地位。一、南嶽游乾班的創辦,基於對抗戰初期抗戰經驗教訓的總結。抗戰爆發後,國民黨調集幾百萬大軍在正面戰場上與日本侵略者展開了陣地戰,先後進行了太原會戰淞滬會戰徐州會戰武漢會戰等戰役,雖然阻滯了D軍進軍速度,粉碎了日軍三個月滅亡中國的夢想,但由於在敵強我弱的客觀形勢下。沒有採取靈活機動的戰略戰術,這些會戰多以中國軍隊的失敗而告終。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南嶽游擊幹部訓練班
  • 時期:抗日戰爭時期
  • 開學時間:1939年2月15日
  • 學校地址:湖南省南嶽衡山
  • 相關人物蔣介石葉劍英湯恩伯
簡介,國共合辦,

簡介

南嶽游擊幹部訓練班,系抗日戰爭時期,國共兩黨在南嶽衡山合作開辦的游擊幹部訓練班。
1937年7月7日,日本發動了全面侵華戰爭。在不到一年的時間裡,平、津、滬、寧等地相繼被日軍占領。抗戰形勢異常嚴峻。
1938年在武漢淪陷前,蔣介石於10月在武漢召開高級將領會議,並邀請了朱德參加。會上,朱德向蔣介石提交了國共兩黨聯合舉辦游擊幹部訓練班的建議,得到蔣介石的贊同,並要求擬定計畫。其後,周恩來和葉劍英研究制定了游擊幹部訓練班教育計畫大綱,由周恩來提交蔣介石。1938年11月25日,在衡陽市南嶽區召開最高軍事會議,中共代表周恩來、葉劍英、郭沫若應邀參加。蔣介石在會議上提出了“政治重於軍事,游擊戰重於正規戰,變敵後方為其前方,用三分之一力量於敵後”的方針,為了開闢敵後戰場,廣泛開展游擊戰爭,培養幹部,決定國共兩黨在南嶽衡山創辦游擊幹部訓練班,調訓各戰區軍政幹部。在這次會議上,蔣介石確定接受中共中央建議,兩黨共同創辦“南嶽游擊幹部訓練班”,並籌建南嶽“忠烈祠”安葬抗日陣亡將士。會議決定創辦游擊幹部訓練班,班址設在衡陽市南嶽衡山南嶽聖經學校,定名為“軍事委員會南嶽游擊幹部訓練班”,隸屬於軍事委員會,並請中共方面派員參加。經中共中央決定,派葉劍英和李濤、邊章五、吳系如、薛子正、李崇等參加教學工作。1939年1月24日,南嶽游擊幹部訓練班宣布成立,並改名為軍事委員會軍訓部南嶽游擊幹部訓練班,蔣介石兼主任,白崇禧、陳誠兼副主任;以第三十一集團軍總司令湯恩伯教育長,葉劍英為副教育長。中國共產黨派葉劍英帶領一部分幹部和工作人員30多人參加訓練班籌建和教學工作。集中在八路軍衡陽辦事處做籌備工作,編寫教材、備課、試教。兩個月後,湯調河南前線,三十三集團軍司令李默庵受陳誠指定繼任教育長。不久,軍委會軍訓部長白崇禧以軍事訓練機構應隸屬於軍訓部為由,報經蔣介石批准,更名為軍事委員會軍訓部。
訓練班本部設教務處、政治部、總務處、總隊部、機要室、軍需處、醫務處和一個政治部等辦事機構,另配有勤雜部隊負責勤務保障。訓練班建立初始有教官和科室管理人員95人,其中少將11人;8個學員隊管理幹部52人,其中少將4人。
學員組織則採用軍事建制,設隊統轄。訓練班開始擬定的招收對象,是各戰區部隊營長以上軍官和高級司令部的中級參謀人員,要求以軍為單位選派戰術修養較好而又有作戰經驗的軍官參訓,結業後回原部隊辦班訓練連、排長等基層軍事骨幹,編組游擊隊,到敵人的側面和後方去開展游擊戰爭。實際上,學員來源為四個方面:全國各戰區部隊按分配名額選送校級和尉級的軍官,各省、縣政府及各級國民黨黨部選送的黨政人員,三民主義青年團部保送的人員,從衡山衡陽曲江桂林吉安等地直接招考的部分高中畢業生(其中女學員占十分之一)。學員結業後,即分批分配到各戰區部隊任職。學員中少部分是上校、中校軍銜,大多數為少校軍銜。游乾班的訓練內容很多,分精神訓練、政治訓練和軍事訓練3大類24門課程,游擊戰爭課是教育訓練的中心,其中以《游擊戰術》、《游擊政工》為主要課目,結合講授和訓練軍事基本知識及特種技術。葉劍英等中共教官承擔了《游擊概論》、《游擊政工》、《游擊戰略戰術》等課程的教學,他們利用課堂,積極宣傳中國共產黨關於抗日游擊戰爭的戰略思想,同時也宣傳全民族抗戰的一貫主張,對學員的啟發和鼓舞很大。豐富靈活的教學內容既實用,又有針對性,眾多重量級人物的參與也令此班的名聲越來越響亮。
此外,一些中外名人也曾來此講課、作報告的學習,其中有蘇聯顧問講授炮兵協同作戰;胡愈之先生講“對日本帝國主義的分析”,日本反戰作家鹿地亘講述“對日軍閥的解剖和日本國內的民主鬥爭”;蔣介石演講“推行基本建設與實現三民主義”;周恩來以軍委會政治部副部長和國際問題講師的名義演講“中日戰爭之策略與戰爭問題”;白崇禧講授“關於游擊戰爭問題”;陳誠講授“論游擊戰”;胡愈之講授“對日本帝國主義的分析”等專題講座。越南共產黨胡志明曾化名胡光跟隨葉劍英在游乾班學習和工作。
游乾班在南嶽共舉辦了三期。第一期,1939年2月15日舉行開學典禮,1046名學員(其中女學員110人)編為8個隊,其學歷大部分為黃埔軍校及以後改為南京中央軍校畢業的,一部分是高級研究班、保定軍校、雲南講武堂、東北講武堂及其他地方軍校的畢業生,5月15日,第一期學員舉行畢業典禮(其中第七隊因是4月上旬入班,至7月5日畢業)。其中第七隊大部分是經中共衡山縣委決定派往游乾班學習的原衡山青年戰時工作隊隊員,共60餘人,設有地下黨支部,劉東安任支部書記,譚雲龍任宣傳委員,何欣光任組織委員;第二期,1939年6月20日開學,9月20日結業;第三期,1939年11月20日開學,1940年2月3日結業,學員1459人。第三期後,1940年夏,游乾班南遷祁陽、零陵等地,又辦了四至七期,於1942年停辦。
南嶽游擊幹部訓練班,是抗日戰爭初期國共兩黨合作舉辦的培訓游擊幹部的一個短期培訓機構,因此機構比較精幹,教學也相對簡單實用。它是在抗戰最危急關頭國共兩黨聯手培養抗日游擊幹部的一次嘗試,也是國共兩黨合作最具體的行動之一。它的成立對倡導遊擊戰爭的重要性和增強國民黨部隊長期抗戰的信心起到了一定作用。
游擊戰術的訓練,使廣大學員耳目一新。抗日游擊幹部訓練班開設科目很多,共24門課程,分為精神訓練、政治訓練和軍事訓練三大類。雖然課程比較繁雜,但游擊戰爭課是教育訓練的中心,包含九個方面的內容:游擊戰爭概論、游擊戰爭理論基礎、游擊隊的政治工作、游擊戰術科學教練、游擊戰的破壞工作、游擊隊通訊術、游擊戰的化裝術、情報原理、游擊戰實習等。
當時整個南嶽大山都成了游擊乾訓班學員的大課堂。集中上課時,學員和教官往返於南嶽廟、黃庭觀和南嶽鎮的大街小巷。美國基督教開辦的聖經學校、可容納千人集會的南嶽大殿、繪著八仙過海的“古往今來”路中亭和它四周的空地、祝聖寺內的“說法堂”等,都是教官講學、學員聽課、學員演練的大課堂。“打倒日本帝國主義”等口號聲和“大刀進行曲”等歌聲,時時迴蕩在這些雄偉肅穆的佛堂里。
有位如今還健在的南嶽古寺中的長老,當年還擔任過游擊乾訓班學員一伙食的副總管,他回憶起當時的情景,感慨萬千地說:為感謝我們這些僧侶的愛國之情,周恩來還特意為祝聖寺的暮茄和尚題詞:“上馬殺賊,下馬學佛。”於是,法天佛門之地,也燃起了抗日救國的熊熊烈火,成立了“南嶽佛教救國協會”。1939年5月7日,葉劍英還特意到成立大會上發表演講,強調“普度眾生要向艱難的現實敲門”。他說:今天的現實問題,要求我們大家,不論僧俗,不論手裡拿著槍或是拿著經書,都必須團結一致將共同的敵人趕出國門。在此之前,葉劍英建議將“南嶽佛教救國協會”改為“南嶽佛道救難協會”,說這樣可以團結更多的人,也符合佛道二教的宗旨。對此,眾法師長老無不佩服之至。
抗日游擊戰的演習,更使南嶽群山成了難得的好戰場。第一期游擊乾訓班畢業前夕,葉劍英親自指揮學員進行了一次近似實戰的野外軍事演習。他騎著一匹高大的棕色馬,賓士于山間小道,穿越在叢林崗峰。經過戰鬥動員後,假設敵七隊在李崇教官的帶領下,從南嶽山上飛越而下,其餘各隊從四面八方緊緊追蹤。經過兩天一晚的演練,游擊健兒們打到衡山與湘潭交界的護湘關,才收兵回山。葉劍英親自為這次演習作了講評。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軍訓處專員程兆熊看了這次演習的視察報告後說:“游擊戰術一課之實地演習情況,謂絕非紙上談兵可比,該班訓練之切實,當可想見。”
國共兩方面人士,在共同舉辦抗日游擊乾訓班的過程中,總的來說合作得還是不錯的,尤其在開始一段時間。如湯恩伯4月下旬在聖經學校禮堂召開的“周會”上說:友黨派來葉劍英擔任游擊乾訓班的副教育長,幫助大家學習游擊戰術。打游擊他們是專家,過去我們打過交道。他們幾支槍,人也不多,這裡打,那裡打,我們老是撲空,老是被動挨打。現在共同對付日本,我們要團結一致,學好游擊戰術,打敗日本。此話說得既有趣味又有誠意。接著葉劍英的講話也得到良好的反映。可是後來,國民黨實行“溶共、防共、限共”的方針,使南嶽游擊乾訓班逐漸出現了一些內部的摩擦和鬥爭。為了團結抗日,中共代表團十分克制、忍耐,同時也進行了必要的鬥爭。葉劍英強調說:在抗日陣營內部不應該摩擦,不應該自相殘殺,應該團結抗日,兄弟鬩於牆而外御欺侮。這樣,游擊乾訓班在南嶽堅持辦了三期,共培訓出三千多名抗日游擊指戰員。
由於當時日本飛機在粵漢鐵路沿線狂轟濫炸,游擊乾訓班在南嶽受到嚴重干擾,第三期尚未結束,中途便遷往零陵,之後又遷往祁陽。中共代表團一如既往,致力於教學工作。直到第三期結束後,經黨中央同意,中共代表團於1940年3月全部撤回延安。
1939年4月葉劍英與訓練班的八路軍教官。1939年4月葉劍英與訓練班的八路軍教官。
1939年4月10日南嶽幹部訓練班時合影。1939年4月10日南嶽幹部訓練班時合影。
南嶽衡山腳下的“桔盈圃”南嶽衡山腳下的“桔盈圃”

國共合辦

南嶽游擊幹部訓練班,是抗日戰爭初期國共兩黨合作舉辦的培訓游擊幹部的一個機構。它是在抗戰最危急關頭國共兩黨聯手培養抗日游擊幹部的一次嘗試,也是國共兩黨合作最具體的行動之一。它的成立對倡導遊擊戰爭的重要性和增強國民黨部隊長期抗戰的信心起到了一定作用。 國共兩黨達成共識 南嶽游擊幹部訓練班正式開班
1937年7月7日,日本發動了全面侵華戰爭。在不到一年的時間裡,平、津、滬、寧等地相繼被日軍占領。1938年10月下旬,隨著日軍新攻勢的展開,廣州、武漢兩重鎮又接連淪陷,抗戰形勢異常嚴峻。
抗日戰爭轉入相持階段以後,蔣介石於1938年10月在武漢召開高級將領會議,並邀請了朱德參加。會上,朱德向蔣介石提交了國共兩黨聯合舉辦游擊幹部訓練班的建議,得到蔣介石的贊同。同年11月25日,蔣介石於南嶽召開第一次軍事會議,當即確定在南嶽開辦這一訓練班。中共中央隨即派八路軍參謀長葉劍英等一批中共教官及部分工作人員參加游乾班的籌建和教學工作。
由葉劍英率領的中共代表團及工作人員30多人,於開訓前集中在八路軍衡陽辦事處做籌備工作,編寫教材、備課、試教。游乾班開訓後,葉劍英率代表團去南嶽,八路軍衡陽辦事處積極作好他們的後勤生活保障,使游乾班的中共工作人員,能順利開展工作。
1939年1月24日,南嶽游擊幹部訓練班宣布成立,蔣介石兼南嶽游擊幹部訓練班主任,湯恩伯任教育長,葉劍英任副教育長。
2月15日,游乾班第一期正式開學,1046名學員編為8個隊,其中第七隊大部分是經中共衡山縣委決定派往游乾班學習的原衡山青年戰時工作隊隊員,共60餘人,設有地下黨支部,劉東安任支部書記,譚雲龍任宣傳委員,何欣光任組織委員。在黨支部領導下,他們一邊按游乾班的要求堅持正常學習,一邊仍協助中共衡山縣委開展抗日宣傳工作。
時間不長 但辦班的特點明顯
游擊幹部訓練班系戰時的短期培訓,因此機構比較精幹,教學也相對簡單實用。訓練班本部設教務處、政治部、總務處、總隊部、機要室等辦事機構,另配有勤雜部隊負責勤務保障。訓練班建立初始有教官和科室管理人員95人,其中少將11人;8個學員隊管理幹部52人,其中少將4人。學員組織則採用軍事建制,設隊統轄。
訓練班開始擬定的招收對象,是各戰區部隊營長以上軍官和高級司令部的中級參謀人員,要求以軍為單位選派戰術修養較好而又有作戰經驗的軍官參訓,結業後回原部隊辦班訓練基層軍事骨幹,編組游擊隊,到敵人的側面和後方去開展游擊戰爭。實際上,學員來源為四個方面:全國各戰區部隊按分配名額選送校級和尉級的軍官,各省、縣政府及各級國民黨黨部選送的黨政人員,三民主義青年團部保送的人員,從衡山、衡陽、曲江、桂林、吉安等地直接招考的部分高中畢業生(其中女學員占1/10)。學員結業後,即分批分配到各戰區部隊任職。學員中少部分是上校、中校軍銜,大多數為少校軍銜。
游乾班的訓練內容很多,分精神訓練、政治訓練和軍事訓練3大類24門課程,游擊戰爭課是教育訓練的中心,其中以《游擊戰術》、《游擊政工》為主要課目,結合講授和訓練軍事基本知識及特種技術。葉劍英等中共教官承擔了《游擊概論》、《游擊政工》、《游擊戰略戰術》等課程的教學,他們利用課堂,積極宣傳中國共產黨關於抗日游擊戰爭的戰略思想,同時也宣傳全民族抗戰的一貫主張,對學員的啟發和鼓舞很大。豐富靈活的教學內容既實用,又有針對性,眾多重量級人物的參與也令此班的名聲越來越響亮。
此外,一些中外名人也曾來此講課、作報告的學習,其中有蘇聯顧問講授炮兵協同作戰;胡愈之先生講“對日本帝國主義的分析”,日本反戰作家鹿地亘講述“對日軍閥的解剖和日本國內的民主鬥爭”等專題講座。越南共產黨胡志明曾化名胡光跟隨葉劍英在游乾班學習和工作,後來成為越南共產黨主席。
5月15日,第一期學員舉行畢業典禮(其中第七隊因是4月上旬入班,至7月上旬畢業)。接著,6月20日至9月20日,舉辦了第二期游擊幹部訓練班。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