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牛橋社區位於廣西壯族自治區南寧市興寧區民生街道,成立於2002年11月,黨員數量由剛成立時的103人增加到現在的236人。社區黨委隸屬民生街道黨工委,下設四個支部。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南寧金牛橋社區
- 行政區類別:社區
- 地理位置:廣西壯族自治區南寧市興寧區民生街道
- 氣候條件:亞熱帶季風氣候
社區概況,社區管理,社區工作,
社區概況
幾年來,我社區黨組織在區委,民生街道黨工委的正確指導下,在全體黨員和各族人民的支持配合下,認真貫徹科學發展觀,組織機構健全,不斷開拓創新。社區建設各項工作不斷邁上新台階。榮獲區綜治委鐵路護路先進集體、南寧市文明社區、南寧市青年文明社區、城區精神文明先進單位,2008~2009年度和諧鄰里社區,2009年社區治安綜合治理先進社區以及連續多年榮獲計畫生育工作先進單位等60多個榮譽稱號。
經濟狀況
金牛橋社區2009年農村經濟總收入604.5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168萬元,占總收入的27.8%;畜牧業收入128萬元,占總收入的21.2%(其中,年內出欄肉豬140頭,肉牛22頭,肉羊100頭);林業收入66萬元,占總收入的11%;第二、三產業收入26.1萬元,占總收入的4.3%;工資性收入30萬元,占總收入的5%。農民人均純收入1692元,農民收入以種植業為主。全社區外出務工收入30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441人(占勞動力的23.3%),在省內務工106人,到省外務工335人。
社區產業
金牛橋社區的主要產業為種植業,主要銷售往縣內。2010年花椒主產業全社區銷售總收入50萬元,占社區經濟總收入11.9%。該社區目前正在發展蠶桑、花椒特色產業,計畫大力發展蠶桑、花椒畜牧產業。
經濟狀況
金牛橋社區2009年農村經濟總收入604.5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168萬元,占總收入的27.8%;畜牧業收入128萬元,占總收入的21.2%(其中,年內出欄肉豬140頭,肉牛22頭,肉羊100頭);林業收入66萬元,占總收入的11%;第二、三產業收入26.1萬元,占總收入的4.3%;工資性收入30萬元,占總收入的5%。農民人均純收入1692元,農民收入以種植業為主。全社區外出務工收入30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441人(占勞動力的23.3%),在省內務工106人,到省外務工335人。
社區產業
金牛橋社區的主要產業為種植業,主要銷售往縣內。2010年花椒主產業全社區銷售總收入50萬元,占社區經濟總收入11.9%。該社區目前正在發展蠶桑、花椒特色產業,計畫大力發展蠶桑、花椒畜牧產業。
社區管理
隨著新小區交付使用,適時成立和調整社區規劃布局,新成立城興、天城、春城社區居委會,使街道社區居委會達到15個。金牛橋社區通過夯實社區建設基礎、促進居民自治、加強基礎設施建設等工作重點,社區建設呈現快速發展的良好勢頭。推進社區“一站式”服務平台建設。擴大實行“敞開式辦公、零距離服務”工作覆蓋面,汪董、飛虹、鳳凰等3個社區完成“一站式”服務大廳建設。全街道社區100%實行了“一站式”服務。2009年東城、興裕、金馨、宋詔橋獲評市級和諧示範社區。至此,街道共有3個社區被評為省級和諧示範社區,11個社區被評為市級和諧示範社區。城區建設有序推進,打造環境幽雅、宜居宜業的“品質新城”。狠抓企業“退二進三”地塊“推倒重來”的難得機遇,鼓勵重建項目出精品、求特色。一年來,累計完成盛世天城等新建工程建築面積128000平方米,完成區目標任務200%。實行“整體化”“退二進三”,積極回響區委關於中心城區工業企業“退二進三”戰略,召開動員會,組織轄區內有條件企業實施“退二進三”,對占地面積較小的工業企業建議走聯合開發建設的路子。一年來,共有隆興集團等地塊共120餘畝土地成功掛牌、摘牌,用於商業、居住等項目開發。
社區工作
金牛橋社區堅持每月一次社區工作者政治、業務學習。成立了社區志願者隊伍,有義務巡邏隊、義務護綠隊、義務宣傳隊等,社區黨員參與社區活動率超過85%。社區有文化團體,下轄3支社區文體骨幹隊伍,包括腰鼓隊、興趣愛好小組、高蹺獅子隊等,豐富民眾的業餘文化生活。社區通過開展多種形式,多層次的民眾性文化活動,凝聚社區民心,引導社區民眾追求高尚道德和文明行為社區本著“管理並舉,重在服務”的原則,社區積極拓展服務功能,現有55平方米左右的社區服務站,開設便民利民的腳踏車維修、家政服務、家電修理、美發、補鞋等為民服務攤點10個。全年開展志願者大型活動4次,如學雷鋒為民服務活動、黨員為民服務活動、助殘日為民服務活動等等。特別重視對社區孤寡老人、殘疾人、優撫對象、特困戶和確有困難的統戰對象的服務,經常走訪他們,盡一切所能為其解決實際困難.每逢重大節日,社區對優撫、特困對象或高齡老人進行上門慰問,全年慰問活動已達2次以上,慰問人數100多人。我們還積極發動全社區居民奉獻愛心,互幫互助,在社區內進行結對幫困,幫撫率達100%,通過一系列的優撫幫困活動,讓每一位居民感受到社區大家庭的溫暖。將服務型社區貫穿於其他各項工作中,使社區居民有口皆碑,充分體現新時代、新形勢下的社區水平,真正實現社區是我家,建設靠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