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寧市北湖北路學校位於廣西壯族自治區南寧市北湖北路24號,創辦於1974年,位於繁華的北湖路北段。學校現有66個教學班,其中國小42個,國中24個,在校生3800餘人。在職教職工200人,國小教師全部達大專以上,中學教師全部達本科以上,研究生學歷4人,碩士2人。其中高、中級職稱82人;市級學科帶頭人和市級教學骨幹16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南寧市北湖北路學校
- 簡稱:北湖北 百分百
- 校訓:今日為明日做準備
- 創辦時間:1974
- 類別:公立學校(於2001年教育局審批成立)
- 現任校長:塗興初
- 所屬地區:中國南寧
- 主要獎項:全國法治宣傳教育先進單位
自治區文明單位
自治區衛生先進單位
自治區和諧學校
南寧市教育系統師德建設先進單位
簡介,辦學歷史,教學特色,文化特色,學校領導,校園活動,
簡介
地址:廣西壯族自治區南寧市北湖北路24號
學校堅持發展、務實、育人的辦學思想,堅持德育首位,育人為本,以教科研為先導,以課堂教學為主渠道,以提高師資素質為關鍵,以科學嚴格的管理為手段,積極探索和推進新課程改革,成效卓著。先後榮獲全國法治宣傳教育先進單位、自治區科技教育示範學校、自治區文明單位、自治區教育教學論文評比優秀組織單位、自治區愛國衛生先進單位、市先進學校、市師德教育工作先進學校、市行風評議工作先進學校、市優秀領導班子等50多項殊榮。學校領導班子團結高效,教師勤奮拼搏,學校在教育、教學、科研方面碩果纍纍。
追求目標:北湖北=百分百
辦學理念:寬和立天地 興學尚自然
辦學特色:法治文化兩手抓 學軍學文學做人
學校精神:親和 儒雅 陽光
辦學歷史
南寧市北湖北路學校前身為南寧市北湖路職工子弟學校,始建於1974年,是一所九年一貫制學校,位於南寧市北湖北路24號,原系南寧市手拖廠、味素廠、電線電纜廠、印染廠、階磚廠、彈簧廠、粉末冶金廠、傘廠、毛毯廠、電機設備廠、毛紡廠、廣西機械研究所、水稻插秧機廠等14個企業廠礦聯合辦的職工子弟學校。1999年由廠辦轉為公辦,歸屬南寧市教育局管轄,更名為南寧市北湖北路學校。2005年3月南寧市撤銷城北區,成立西鄉塘區,南寧市北湖北路學校劃歸南寧市西鄉塘區教育局管轄。
教學特色
2013年,塗興初校長帶領全體教職工進行“兩個不準進,兩個不準出”的課堂教學改革。經過全體教師的積極探索,取得實質性進展,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教學模式,課堂真正達到了“適用、有用、有效、高效”理想效果。學校2016年中考成績全面告捷,位列南寧市公辦學校第二名,陳文亮同學榮獲南寧市中考狀元,42 位同學獲總分A+,在體育中考中共有132名學生取得體育滿分,2016年、2017年連續兩年獲得南寧市西鄉塘區中考成績“卓越”獎,以突出的辦學業績打響“大美北湖北 滿意百分百”這一品牌。
文化特色
學校堅持“法治教育”+“準軍事化”的管理,並使其發展成為學校特色,成為學生心靈的饕餮大餐。2015年1月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政法委副書記王樂泉,廣西壯族自治區黨委書記、人大常委會主任彭清華到南寧市北湖北路學校視察工作;2015年3月,國家教育部政策法規司王大泉處長帶領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人民大學、社科院以及上海市教委等專家、學者、教授蒞臨南寧市北湖北路學校參觀考察;2015年11月,國家法務部張彥珍副部長蒞臨南寧市北湖北路學校檢查指導工作;2015年12月26日,學校校長塗興初、政教主任覃俊代表廣西赴北京參加教育部、法務部舉辦的“全國青少年法制教育現場會”,12月28日,塗興初校長在會上做經驗介紹,得到了教育部、法務部及與會領導、專家的肯定和褒揚。2016年6月,中共中央宣傳部、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務部授予南寧市北湖北路學校“全國法治教育先進單位”。自2014年9月至2016年12月,
南寧市北湖北路學校共接待北京市教委、上海市教委及天津、甘肅、廣東、貴州、廣西、安徽、河北等全國各地的專家學者前來參觀,成為全國校園青少年法治教育的標桿 。
學校領導
現任校長 塗興初
黨支部副書記,研究生,中學語文高級教師,南寧市教學骨幹,南寧市優秀教師,南寧市先進(生產)工作者,南寧市教育系統優秀共產黨員,南寧市優秀教育工作者,南寧市西鄉塘區“十佳校長”, 南寧市西鄉塘區優秀校長;曾獲南寧市國中語文優質課比賽一等獎;《如何把握學生的情緒和心境》、《校長應強化五個意識》等16篇教育教學論文在《廣西教育》、《廣西教育報》、《基礎教育研究》、《廣西電教》等報刊雜誌發表,多篇教育教學論文獲得省、市級一等獎,著書:九年義務教育《國中語文基本篇目精要語段導讀》由廣西民族出版社出版。
工作信條: 知行合一 行勝於言 其身正不令而行。
校園活動
學校重新提煉“一訓三風”,並對學校進行整體規劃,逐步形成以“大·美”為主題的校園文化,充分彰顯北湖北“智者美真美,藝者美雅美、體者美健美”的大·美思想。2012年開始,校刊《逐夢》出版,《厚德報》、運動會、藝術節等豐富的校園文化載體,浸潤了學生心靈,開啟校園文化傳承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