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太行山前平原

南太行山前平原

南太行山前平原,位於河南省西北部,北瀕漳河與河北省毗鄰,西依太行與晉東南接壤,是我國第二、三階梯過渡地帶,地勢基本呈現西高東低態勢,由山地、丘陵、山間盆地和平原構成,生物多樣,資源豐富。

包括安陽、新鄉、鶴壁、焦作、濟源5個地市,總面積為24343.1平方公里。總人口為1654.83萬人,人口密度約為679.8人/平方公里。2006年GDP為2376.76億元,人均總收入約為1.4萬元。

位置境域,地理位置,氣候特徵,地形地貌,經濟狀況,歷史文化,

位置境域

地理位置

南太行山前平原位於河南省西北部,北瀕漳河與河北省邯鄲毗鄰,西依太行與晉東南的長治晉城接壤,是我國第二、三階梯過渡地帶,地勢基本呈現西高東低態勢,由山地、丘陵、山間盆地和平原構成,生物多樣,資源豐富。包括安陽、新鄉、鶴壁、焦作、濟源5個地市,總面積為24343.1平方公里。總人口為1654.83萬人,人口密度約為679.8人/平方公里。2006年GDP為2376.76億元,人均總收入約為1.4萬元。

氣候特徵

南太行山前平原地處北暖溫帶,屬大陸性季風氣候,四季分明,水熱條件適宜。年平均氣溫13.6℃,年降水量600-1000毫米,降雨多集中在7、8月份。眾多河流加上豐富的地下水資源,灌溉條件十分優越。除此之外,人工修築的引沁渠、廣利渠和引黃水渠——共產主義渠,以及南水北調工程途經此地,進一步地最佳化了灌溉條件,使得這裡成為我國重要的小麥、水稻、玉米等糧棉生產基地。

地形地貌

該區是我國華北平原和山西高原的交接帶,南太行東側為地質帶上的大斷裂,在燕山運動期間,斷裂帶以西隆升成高原,以東沉降為平原,中間是絕壁林立、山峰巍峨挺拔的太行斷崖。南北走向的太行斷崖經東西走向的安陽河、淇河、沁河、丹河、蟒河、衛河、峪河等河流切割,形成了眾多的峽谷、懸崖、名泉、瀑布,從而蘊藏了豐富多彩的自然山水和生態旅遊資源,使其風光雄秀兼具。濟源、焦作一帶因地下水資源豐富,地表泉水眾多,有“華北地下水庫”之稱。

經濟狀況

2006年,安陽、新鄉、鶴壁、焦作、濟源5個地市糧食產量1002萬噸,占河南省糧食總產量的20%,占全國糧食總產量的3%,全區糧食平均單產千斤。90年代初,溫縣小麥畝產破千斤,成為黃河以北第一個畝產噸糧縣。1998年起,焦作市的6個縣市全部實現畝產噸糧。

歷史文化

該區位於歷史悠久、人類活動最頻繁的中原大地,人文景觀也相當豐富。著名的甲骨文發源地——殷墟位於安陽市,殷商以來的三千多年,該區曾幾度鼎盛,成為北方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留下了大量的古蹟和文物。悠久的歷史,燦爛的文化給太行山留下了眾多的人文古蹟,愚公移山、戰國古長城等均為古代勞動人民勤勞與智慧的結晶;紅旗渠、絕壁棧道公路等一系列人間奇蹟,是中華民族不屈不撓、艱苦奮鬥的寶貴精神體現。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