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城子村隸屬於河北省保定市唐縣北店頭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南城子村
- 行政區類別:村
- 所屬地區:河北省保定市唐縣北店頭鄉
- 地理位置:唐縣北店頭鄉
歷史沿革,地理位置,文物古蹟,歷史名人,
歷史沿革
河北省保定市唐縣,位於太行山東麓,為古唐侯堯之封地,是華夏民族的發祥地之一。
唐堯時代,這裡屬古唐侯國,有“唐侯國碑”為證。
夏商屬冀州地。
春秋屬燕地,戰國屬中山國、趙地。
秦 ,西漢初置唐縣屬中山郡,郡治就在中山城(即今縣城北丘陵區的南城子村)。
今屬河北省保定市唐縣北店頭鄉。
地理位置
南城子村位於保定市唐縣北店頭鄉。
南城子村
文物古蹟
中山城
據古《唐縣誌》記載 :"唐縣城北十三里的山嶺上有城名中山城,十六國後燕主慕容垂所築。是為古唐侯國遺址。"
此遺址在今慶都山正西4公里、唐縣城西北7公里的" 小高原 "上。北邊有高山,俗名丹鳳山,唐堯在去遙員山下受封為“唐侯"而名“封山”,東晉槓嘗您棕太元十年後燕主慕容垂建都於此,其後這裡稱" 中山城 "。有學者認為,中國歷史上的"中山國"即緣名於此。
春秋墓地
1970年10月唐縣南城子村西北發現一處春秋時期墓地。在其中兩個墓穴挖出大量銅器。一號墓地出土一組成套的青銅禮器,有鼎、豆、壺、盤、匜、甗、弓、劍、玉鉤等物,總計10件。蟠螭紋銅瓿,唐縣北城子戰國初期墓出土,現存於河北省博物館。二號墓地出土有鼎、豆、壺、盤、匜、甗、簋和陶器,以及匕首、斧、鑿、削、劍、瑪瑙器、銅馬銜、銅環、當盧等物。
遺址位於縣城西北6.5公里的北城子東北,此遺址平面呈長方形,南北長約1200米,東西寬約1000米,總面積120萬平方米。城址東北角現殘城牆一段,長約488米,寬9米,殘高7米,夯層明顯,夯層厚8-10厘米。遺址內發現有殘陶豆盤及繩紋灰陶片等。在遺地內曾出土大批戰國時期青銅器。有享欠轎四獸耳銅瓿,獸首流銅匝,鳳首流銅匝、銅壺、扁方壺等,均為青銅文化精品。
1982年,省文物局據此將該遺址定為戰國遺址,河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據專家推斷此址對研究戰國中山國,十六國後燕歷史等具有重要價值。
1984年5月至1986年9月,縣文保所的路慶田、邵志賢等同志在普查和複查中,又發現了遺址上的殘豆盤和城牆夯土層中帶繩紋的灰陶器物殘片等。新的出土文物的重見天日,進一步驗證了史志上所載 : 這裡 "相傳是帝堯唐侯國遺址。"
法果寺
法果寺,位於河北省唐縣北店頭鄉南城子村村東,早期又名開元寺、興隆寺。據縣誌記載始建於唐垂拱二年(686年), 書雲“法果寺在縣北嶺上中山城外唐垂拱二年建寺前有浮屠高數百尺登之可遠眺定州”。寺廟規模宏大,完全遵照唐朝建築風格設立,三大殿整凝駝協齊排列夜請白符,山葛妹凶門、鐘鼓樓、佛塔一應俱全,建寺以來一直香火興盛,至日本侵華戰爭寺廟殿堂屢遭損毀,1942年高聳入雲的七層磚塔亦被日本侵略者炸倒。寺內建築自建寺以來得到多次修葺,被毀前林林總總的功德碑都有詳細記載。
現存唐朝法果寺碑為縣重點保護文物背旋。 現信眾頗多。該村重視教育及人才培養。
歷史名人
馬耀東、馬耀驥、馬秀紅馬門三傑為南城子人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