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坪曲子

南坪曲子

南坪曲子是流行於川西北高原九寨溝縣(原南坪縣)一帶漢族(含少數回族白馬藏族)自彈自唱的民間藝術,曾經被成為“南坪琵琶彈唱”。在清朝雍正嘉慶年間,由陝、甘移民遷入而流行。

2008年6月7日,四川省九寨溝縣申報的“南坪曲子”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遺產序號:587 Ⅱ-88。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南坪曲子
  • 批准時間:2008年6月7日
  • 非遺級別:國家級
  • 申報單位:四川省九寨溝縣
  • 遺產類型:傳統音樂
  • 遺產序號:587   Ⅱ-88
歷史淵源,藝術特色,表現內容,藝術形式,代表曲目,傳承意義,

歷史淵源

“南坪曲子”
“南坪曲子”(又稱“南坪小調”、“琵琶彈唱”),南坪曲子的起源,據史料記載,清朝雍正、嘉慶年間,陝、甘移民遷入,在近兩百年的衍移融流中,其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其南方與北方的民間文化及民族之間的文化相互交融,形成了具有地方性特色的南坪曲子。
流行於川西北高原九寨溝縣一帶漢族(含少數回族)民間自彈自唱的說唱藝術。是人們在喜慶的節日,特別是新春佳節進行演唱的一種民間曲調。是九寨溝縣民間傳統藝術,以抒情優美見長,從社會文化的角度講有一定的文化層和文化圈,是川西北最具有地方特色的民族民間文化的群體活動形式。“南坪曲子”是用當地的方言進行演唱的,唱詞語音也有自己的特色。語言樸實,除少數有固定的唱本外,多數是流傳於民間的口頭文學。
“南坪曲子”主要是當地人民民眾自娛性的演唱,在農村尤為盛行,是當地人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山民們在結束一天耕牧勞動後,或聚於庭前樹下,或圍坐於晚炊的火塘旁,彈起三弦琵琶,敲起瓷碟碰碗引吭高歌。特別在婚嫁節假之日,鄉親們歡聚一堂,群彈群唱此起彼伏,氣氛十分熱烈。正如人們所說:九寨溝縣是“彈唱的世界,彈唱的海洋。”

藝術特色

表現內容

“南坪曲子”從表現內容上可分為:
1、歷史傳統類。歌頌歷史英雄、發明創造和敘說歷史故事、神話傳說等。這類數量最多,大多為長篇敘事性民歌,有的已具有說唱音樂性質。如《孟姜女哭長城》、《老爺挑袍》、《伯牙碎琴》、《孔子哭顏回》、《相子出家》、《杜康造酒》和《洛陽橋》等。
2、愛情類。抒發男女戀愛、婚嫁及悲歡離合的思想感情,有反封建的思想因素。如《二姑娘》、《情歌》、《月兒落西下》、《送郎》、《繡荷包》、《女寡婦》和《南橋汲水》等。
3,勞動生活類。反映生產勞動和社會生活。如《莊稼曲》、《摘花椒》、《摘葡萄》、《男鰥夫》、《回娘家》、《勸世文》和《骨碌子耍錢》等。
此外,還有一類篇幅短小的抒情小調,如《採花》、《木蓮花》等。
“南坪曲子”從曲調形式上可分兩種。一種是專用來過年耍花燈時演唱的曲子,稱為“花燈曲子”(簡稱“花曲子”)。如《採花》、《織手巾》、《情哥》、《繡荷包》、《十寫》、《十勸》、《十送》、《太陽當頂過》、《男鰥夫》、《放風箏》、《茉莉花》、《十現燈》、《貨郎賣線》、《大十二將》、《小十二將》、《十個字》等;另一種是農閒時或年節用來消遣唱的曲子稱為“背宮曲子”。如:《皇姑出家》、《伯牙碎琴》、《進蘭房》、《尼姑下仙山》、《福祿壽喜》、《王玉良傳》、《柳迎春》、《掛紅燈》等。
是用獨特的“南坪琵琶”演奏。演奏時,配上碰鈴、瓷碟作打擊樂。
“南坪曲子”的發展。由於九寨溝縣地處偏遠山區,交通閉塞,在過去“南坪曲子”僅限於本地民間自娛性的演唱,因而一直處於較為原始和古樸的狀態。它的發展和傳播是在建國以後。
最初,是在原曲牌的基礎上填寫新詞,加進簡單的復調組織體,以女聲小合唱的形式出現。在伴奏上,除了原有的琵琶(三弦)、瓷碟外,又增加了揚琴、二胡等樂器,仍用南坪方言演唱。
繼而,又出現了將原有曲牌稍加修飾和發展,對三弦琵琶的音位加以調整(使之更符合五度生律),在表演形式上加進了站立著唱、舞蹈和身段手法等,使彈唱的總體效果更為豐富多姿。
再後,則出現了以原曲牌為素材創作的琵琶彈唱曲目。在演出時,將原來的七品三弦琵琶改為通常的四弦二十四品琵琶,加進了揚琴、古箏,中阮等彈撥樂器,並用成都方言演唱。

藝術形式

南坪曲子的基本形式為彈唱,常配以瓷碟、碰鈴等打擊樂器加以伴奏,歌詞內容廣泛,包括愛情生活、農耕生活、歷史傳說故事等題材。演唱形式多為獨唱、對唱、一領眾和、齊唱等。伴奏樂器主要為琵琶,即橫抱彈撥,呈柳葉形,由三根弦構成,內弦兩根為同度,外弦一根,與內弦形成五度定弦,常為6―3弦和5―2弦。
南坪曲子
“南坪曲子”主要是當地人民民眾自娛性的演唱,在農村尤為盛行,是當地人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它演唱形式非常自由,由一人至多人彈唱,另一些人伴奏幫腔。山民們結束了一天的勞作,聚於庭前樹下,或圍坐火塘旁,彈起三根弦的琵琶,敲起瓷碟碰碗等引吭高歌,氣氛十分熱烈。
南坪曲子分為兩種調,音律和內容比較簡單的一種是花調,《採花》就是花調中的代表作;音律和內容比較複雜的是貝宮調,包括一些比較長的“折子戲”,比如描寫關雲長過五關斬六將的《老爺挑袍》。
在九寨溝風景被開發之前,九寨溝縣是因“南坪曲子”而聞名的。《採花》曾風摩全國,周總理曾建議“東方歌舞團”把它作為出國保留節目。九寨溝縣素有“民歌之鄉”和“琵琶之鄉”的美譽。
中央電視台CCTV-3、CCTV-7、CCTV-10在民間藝人白映武家錄製南坪民歌
“南坪民歌”歷史悠久,內容豐富多彩,在九寨溝縣城鄉廣為流傳。男女老幼多能彈唱,曾多次參加省州文藝會演。《採花》、《繡荷包》在國內外很有名氣。根據“南坪民歌”曲調的不同,唱法的多種性及民歌的表現形式和性質,可分為南坪曲子、山歌、藏族民歌和回族民歌。
九寨溝縣民歌《採花》在2004年元月參加CCTV西部民歌“清逸·佳雪”杯電視大賽中獲三等獎,同時九寨溝縣文體局獲得中央電視台民歌保護獎
山歌
九寨溝縣的山歌是九寨溝縣人民直接抒發自己的思想感情,表達理想和願望的民間歌謠。它歌詠的內容遍及生活的每一個角落,大致可分為這樣幾類:
1、盤山歌:這類山歌表現了勞動人民的聰明和機智。一問一答對唱的形式,多在田間作業休息時演唱,它能喚起人們勞動熱情,提高勞動效率。
2、生活歌:這類山歌比較全面地反映了解放前九寨溝縣人民的社會生活和家庭生活,其中絕大多數是反映勞動人民在解放前的艱苦生活的。
3、情歌:這是九寨溝縣的山歌中比重最大、藝術性最高的部分。
九寨溝縣的情歌雖與其他地區的情歌一樣,表現了勞動人民對戀愛的理想和願望;生動地再現了男女青年愛慕、試探、熱烈追求、初戀到生死不渝的整個過程,以及這個過程中的各種複雜的思想感情與各種矛盾的、甚至是變態的心理,但無論就內容還是藝術來說,又別具特色。
藏族民歌
藏族的歷史有多久、藏族的語言文字就有多少,佛教的經書有多少,藏族民歌就有多少。
九寨溝縣習慣上把居住在縣內主河流白水江上游和發源地(包括漳扎、玉瓦地區)的藏族叫做上塘地區藏族,而居住在白水江以東和以南(城關、雙河地區)的藏族稱為下塘地區藏族(即白馬藏族)。
九寨溝縣藏族文化與青藏高原以及其周邊藏區文化是一脈相承的,同時由於地域的限制和長期的封閉,又有其自己獨特的一面。上塘藏區的文化基本上是安多文化和康巴文化;下塘藏區的文化是白馬文化。九寨溝縣的藏族文化是安多文化、康巴文化和白馬文化的綜合體。
藏族民歌以內容分:
一、傳說故事歌,主要指唱天地、自然萬物(如松樹、竹子、青棵、火、風、石等)的形成、形狀、生長過程、用途等。
二、吉祥歌:它包括婚禮歌、建房歌、取經朝拜遠行祝福歌、敬神歌、祝福眾人歌。
三、對歌。四、譏諷歌。五、辯論歌等,這些都是在正規場合唱的歌。另外還有隨便場合唱的民歌那就太多了,以歌代言、無時不歌、無處不唱的情歌山歌。
藏族民歌,沒有伴奏,只是清唱,沒有文字記載,都以口碑傳唱,有本地區生產生活中形成的藏族民歌的傳承,又有外界民族文化的傳播,從而形成自己獨特藏族民歌風格。如:《建房歌》、《打牆歌》、《立房架歌》、《開門歌》、《建房祝願歌》、《遣責不孝兒女歌》、《情歌》等。
回族民歌
九寨溝縣的回族同其他民族一樣,也有本民族文化的民歌和傳說。民歌中反映愛情的較多,也有反映勞動生產和其他內容的。大都以四句為一首,每句字數不定。見景生情,也有韻律。
同漢族的民歌情歌一樣,多用“花”“姐”“哥”字。以自然界的各種美好現象,來表述青年男女對美好愛情的追求。這裡的 “花”“姐”多指少女,在短短的歌詞中還包含著更深層次的內涵,歌中絕對沒有現代情歌那么多的愛、吻、親之類詞,但它根據其它的描述使人一下能會意它的含義,像以下這種火辣辣的情歌,多數是青年男女在野外勞動或玩耍時唱(沒有長輩在場)

代表曲目

《採花》
《織手巾》
《情哥》
《繡荷包》
《十寫》
《十勸》
《勸世文》
《十送》
《太陽當頂過》
《男鰥夫》
《放風箏》
《茉莉花》
《十現燈》
《貨郎賣線》
《大十二將》
《小十二將》
《十個字》
《皇姑出家》
《伯牙碎琴》
《進蘭房》
《尼姑下仙山》
《福祿壽喜》
《王玉良傳》
《柳迎春》
《掛紅燈》等。
月兒落西下呀,秋蟲叫喳喳呀,想起了情郎小呀冤家呀、心裡亂如麻。
秋雨連綿下呀,西風冷透紗呀,痴空台前來占呀個卦呀、注眼看燈花。
取出信簽紙呀,提起羊毫筆呀,寫封信兒呀帶呀到去呀、先從郞寫起。
處處心腹事呀,珠淚往下滴阿,記起呀情郎我呀和你呀、並無二心意。
《月兒落西下》據說是有700餘行的愛情悲劇敘事詩歌,可與《孔雀東南飛》媲美,流傳於四川西南一帶。也有很多的版本,不過只有這一個明顯是後來另錄音的南坪小調,也叫南坪曲子。這首曲子曲調琅琅上口,女聲小合唱的效果非常柔美,中間的古箏,笛子,二胡的間奏也十分和諧。

傳承意義

在琵琶發放之前,九寨溝縣為了更好地保護和傳承南坪曲子,就已在2009年7月開始對當地國小、中學的音樂教師進行培訓,讓他們在傳承人的指導下,全面學習南坪曲子各種調式的演唱。縣文體局和教育局又聯合對當地中國小音樂教材進行編撰,教材的主要內容涉及南坪曲子的起源、特點、分類、演唱內容和技巧等。一些像苟玉媛這樣愛好音樂的孩子,又從音樂老師那兒“偷師”,搶先學會了彈奏。“九寨溝縣將投資150萬元建設一個南坪曲子的傳習所。”工程的資金和選址工作已經落實,傳習所將位於九寨溝縣永豐鄉境內,占地約3畝。建成後,傳習所將一方面擔負起南坪曲子的教育培訓,發揮活態保護的作用;另一方面,將通過收藏南坪曲子的歷史文獻、曲譜等,發揮其保護的功能。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