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鎮概況
南坡鄉地處石山地區,全鄉的耕地面積中大部分為石旮地,耕作自然條件較差。南坡鄉根據大面積的石旮旯地因其耐寒、耐旱的特點改種具有市場資源優勢的生薑、西番蓮、珍珠玉米、優質南瓜及木薯等特產,在2003年就有一個自然屯的生薑收入超過百萬元。2010年後,南坡鄉大力推廣柑橘種植,2012年大力推廣養蠶業,為農民打開了致富的路子。如今村村通公路,通電通水通網路,再也不是那個與世隔絕的桃花源。轄:
南坡、逢雞、老桑、馬峒、明學、達臘、書力、定金、底定、果仙、湯洞、荷郎12個行政村。
自然資源
在2003年就有一個自然屯的生薑收入超過百萬元;南坡鄉是人民游擊活動基地之一,是目前世界上發現最高密集的原始“活化石”沙欏樹橛的自治區級自然保護區在鄉境內;
基礎設施
基礎設施建設得到完善,特別是鄉政府所在地投入100萬元資金建成的人飲工程的投入使用及各村屯大範圍家庭水櫃、地頭水櫃、沼氣池等各項扶貧項目順利實施後。
農業發展
大石山區的南坡鄉,耕地面積僅1395公頃,大部分耕地面積是石旮地,且無地表河流,旱季水源奇缺。由於石旮旯地具有耐寒、耐旱等特點,適宜種桑養蠶。特色農產品:生薑,
西番蓮,珍珠,玉米,
南瓜,木薯。南坡鄉因地制宜,把
桑蠶生產作為南坡鄉發展經濟的優勢產業來抓,以科技為支撐點,鼓勵農民大力
發展桑蠶生產。該鄉還專門設立小蠶供中心,由農業服務中心技術員負責供養,為農民供應健康的小蠶,提高養蠶成功率。現桑園面積2800畝,2008年以來共養蠶2274張,其中,小蠶共育1730張,全鄉養蠶
收入126萬元。小蠶供育中心養小蠶1730張,占全鄉養小蠶的83%。大家拿去養的小蠶都很成功。自2006年至2008年8月份,由於蠶繭市場價格高,使南坡鄉種桑養蠶農民取得良好的經濟效益。
經濟發展
為了培育高山優質水果產業,南坡鄉黨委、政府根據“一村一品”的農業產業結構調整思路,針對荷郎村民眾對種植水果積極性高和高山氣候宜種水果的實際情況,通過多渠道引進優質品種,在荷郎村全力打造高山優質水果基地。2006年引進400畝阿爾及利亞夏橙。2007年引進200畝早熟梨,2009年更是引進了市場上稀有的優質水果品種——福建紅肉蜜柚200畝。至今,該基地已有椪柑、紅江橙、臍橙、蜜柚、
水蜜桃、
番石榴、油桃、阿爾及利亞夏橙、早熟梨、紅肉蜜柚等十幾個優質水果品種,面積達1140畝。2008年該基地水果產量已達40萬公斤,銷售收入超百萬元。靖西市南坡鄉喜事盈門,一喜:荷郎、湯峒、老桑3條寬6.5米,長17公里的鄉村沙石公路建成通車,同時還修通、拓寬了果腰、西樂、隴棟、個便、個奴、果巴、弄角等7條村屯公路;二喜:中國移動通訊湯峒、果仙、明學3個行政村基站順利開通;三喜:全鄉種桑養蠶產值躍居全縣種桑鄉(鎮)第二位。
旅遊
南坡鄉是人民游擊活動基地之一,是世界上發現最高密集的原始“
活化石”沙欏樹橛的自治區級自然保護區在鄉境內,加之這裡的民風民俗淳樸,民族文化底蘊深厚,獨具鄉村特色旅遊開發的潛力。
木偶戲歷史悠久
靖西壯族
木偶戲是壯族民眾喜聞樂見的一個戲種,
歷史悠久,因其唱腔都帶有“呀啊嗨”,故也稱“呀嗨戲”。木偶戲展示著壯族豐富多彩的
民間藝術,是壯族傳統文化藝術園中的一朵奇葩。關於劇種的起源,靖西木偶藝人有兩種看法:一說宋代末年,靖西幾個秀才外出考試,看了外地人演的戲,覺得很好,回來後就討論成立戲團,刻木作人,以代替演員,創造唱腔、服裝等而成木偶戲(又叫木頭戲、傀儡戲)。有的藝人說,木偶戲的祖師是靖西舊州一個姓梁的壯族人,他裝扮成漢人到桂林去考試,不幸被主考查出,以壯人不能參加考試為由治了罪。回來後,他憤而把自己的遭遇編成詞,用末倫調演唱,很受民眾歡迎。之後,他聯想到在桂林時演員用官話唱的戲很
吸引人。於是萌生演戲給家鄉人看的念頭。他用木頭來代替人,效仿京劇做成各種
人物形象,給它們穿上服飾,仍用本地人聽得懂的末倫調來演唱,木偶戲就此產生了;一說南宋末年,文天祥的部將張天宗率師到靖西(時稱歸順州),軍中常演木偶戲,後來逐漸傳播到民間。壯學宗師
黃現璠便持這種看法,他認為:“靖西縣木偶戲據說是南宋末年文天祥的部將、江西人張天宗帶到靖西來的,經壯族藝人改造成了壯族的木偶戲,流傳在靖西,德保一帶。演唱時,多用 ‘呀哈嗨’為襯腔,故又稱‘呀嗨戲’。劇目大多取材於封建社會傳統的歷史小說,如《三國演義》、《水滸傳》、《西遊記》、《穆桂英》等。隨編隨唱,缺乏固定的劇本。其唱詞語言,均用壯族民歌的詩韻格律,多用腰腳韻的形式,使得結構嚴謹,獨具一格。”當地木偶藝人說,這種說法比較可信。因為關於駐軍的事,史書有記載。
形音俱佳
靖西木偶戲的臉譜用銀木或柚木精心雕塑而成,後用褐石作臉的肉色,根據人物的特徵和要求,用墨汁描繪五官。人物有“文武”、“小生”、“青衣”、“花旦”、“閏門旦”、“刀馬旦”、“鬚生”、“紅臉”、“花臉”、“醜生”等,臉譜具有濃厚的地方特色和民族
特色,忠奸分明,男女老少各有特徵。音樂曲調有平板調、彩花調、喜調、哭調、平高調、嘆調、詩調等,有時可穿插巫倫調、下甲山歌等;伴奏樂器主要靠俄依(馬骨胡或清胡),俄五(土胡哐厚胡),小三弦、秦琴、嗩吶及木葉等,打擊樂器有鑼、釵、鼓等。其唱詞語言用
壯族民間詩韻格律,屬板腔板體和聯曲體結合形式,演唱時多用幫腔來烘托氣氛。語言為壯語,兼有漢語。道白有口語白和韻白之分。在
服裝方面,文生多穿白穿花,但沒有龍鳳彩畫圖案。武將戴盔披甲。一般角色則著與本
民族相似的一般服裝。正面人物穿較華麗的衣服,反面人物則穿舊的衣服,並且戴皮帽。
由盛到衰
靖西木偶戲從誕生至今,在傳播民族
文化方面曾經起著很重要的作用,它曾是缺少電影時代農村民眾重要的
精神食糧。但如今,靖西木偶戲日漸衰落卻是不爭的事實。據相關資料記載,20世紀50年代初,靖西縣城、城郊及化峒、地州、新圩、安德、大道等10多個鄉(鎮)村(街)都組建有業餘壯劇團,1990年,全縣有30餘個業餘戲班。現已是今不如昔。靖西現僅存4個木偶劇團:泗梨木偶戲組、靖西縣博物館
民俗演唱隊、新圩木偶劇隊和亮表福巷木偶劇隊。南坡鄉湯峒村的民眾說,1987年,靖西縣泗梨木偶戲組到湯峒村演出,不僅全村村民傾巢而出觀看演出,而且引來周邊村屯的民眾前來觀看。2009春節前來觀看木偶戲的人多為老年人且寥寥無幾,其他人都去觀看其他
文娛節目了。觀眾少,木偶師傅的演出
熱情也大大降低了,演出天數從原來的7天減為3天,晚上演出也因觀眾稀少而取消了。不少村民預言,在不久的將來,該村不再有木偶戲演出。
基礎設施
基礎設施建設得到完善,特別是鄉政府所在地投入100萬元資金建成的人飲
工程的投入使用及各村屯大範圍家庭水櫃、地頭水櫃、沼氣池等各項扶貧項目順利
實施後,南坡鄉原先的“滴水貴如油”的現象已被新的面貌所代替。南坡鄉經濟建設快速發展,教育、文化、衛生等各項社會活動不斷進步。2002年全鄉農業總產值達4326萬元,
財政收入以大約每年16%的遞增。全鄉現有l所普通國中和1所中心國小11所村完小,在校生3294人,在職教職工185人。
特產
西番蓮,俗稱“雞蛋果”、“巴西果”,又稱“洋石榴”、“紫果西番蓮”、“百香果”,拉丁文叫做“Passiflora edulis Sims”,原產地
巴西。因其果汁營養豐富,氣味特別芳香,“果汁之王”之美稱。西番蓮全身都是寶。果汁營養特別
豐富。由於果汁香味濃郁,具有
番石榴、芒果、香蕉、鳳梨、草莓等多種水果的複合香味,是目前色、香、味具全的國際天然最佳飲料。這種天然飲料,具有生津止渴、提神醒腦、幫助消化和化痰止咳、治腎虧、滋補強身的功能。西番蓮實屬當今水果果汁
飲料之上品,故有“果汁之王”的美稱,在國際上享有盛譽。 果肉
營養豐富,可製成果脯、果醬、冰琪淋、果凍、餅餡和高級糕點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