牌坊是我國封建社會旌表“忠孝節義”和“重臣名宦”功德政績的石雕建築。
古城南和,歷史悠久,賢臣倍出,故曾牌坊林立,民謠曾有“順德府好城牆,南和城好牌坊”之說。據清朝《南和縣誌》記載,南和縣原有牌坊36座。從解放後一直到文革前這段時間,南和縣城保存完好的牌坊仍有七座。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南和縣牌坊林
- 記載:《南和縣誌》
- 社會時期:封建社會
- 敕建:王朝皇帝
南和牌坊主要分布在府前街(從西門裡至南門裡),即:三世宮保坊,為太子太保戶部尚書李起元立;恩光三世坊,為刑部左侍郎李若珪立;天恩覃敷坊,為兵部員外郎朱家卿立;金吾世胄坊,為錦衣衛世襲實授百戶朱時萬立;平定邊疆坊,為右副都御史朱正色立;掖垣都諫坊,為禮科給事中李若珪立;節制三省坊,為勛陽巡撫右僉都御史李若珪立。
這些牌坊均系明王朝皇帝降旨敕建,是具有明朝建築風格的古雕群,個個高大雄偉,氣勢磅礴,全部以青石加工成構件,以榫和鉚眼連線成仿木結構,主體四柱三間,斗拱飛檐,獸吻卷脊,枋梁楣額。通體浮雕著飛龍、走獸、人物、花鳥及山水,是融建築、書畫、雕刻為一體的精湛藝術品,充分顯示了我國勞動人民的聰明才智,是中華民族藝術寶庫中的瑰寶。
可惜文化大革命中這些牌坊均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壞,現存的牌坊為重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