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和縣城關國小

南和縣城關國小位於縣城人民市場南大街南段路東。學校占地面積15.62畝,建築面積3143平方米。 共有16個國小班和一個學前班,在校小學生和學前班兒童總計960名,教職工38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南和縣城關國小
  • 創辦時間:1904年(光緒三十年)
  • 所屬地區:位於縣城人民市場南大街南段路東
  • 建築面積:3143平方米
辦學歷史,辦學成果,

辦學歷史

該學校是南和縣歷史最悠久的學校,創建於1904年(光緒三十年),始名南和縣官立高等國小堂,為知縣毛隆光與邑人拔貢國開基、楊鶴鳴等,將原和陽書院(原法院處)改建而成。學校設4個班,學生200名,學制四年。
1912年(民國元年)改名為南和縣第一高等國小堂,學制三年。
1926年(民國十五年)教師祝春光始向學生介紹進步書刊,傳播新文化思想。1931年(民國二十年)縣教育界愛國人士驚聞“九.一八”事變發生,於9月23日夜晚在校召開緊急會議,組建南和縣抗日救國會。次日上午九時,師生集隊赴街,遊行演講,貼標語,散傳單,抗日激情高昂。是日,縣城民商隨潮奔涌,整座古城眾生齊發,驚天動地,直至半夜方回。
1937年(民國二十六年)“七.七”事變後,該校更名為南和縣縣立高級國小,校址移至東街路北。
1945年(民國三十四年)南和解放後,又遷回原校址。
1946年(民國三十五年)解放戰爭開始,為備戰遷至郝橋鎮。
1948年(民國三十七年)該校遷移至原教育局駐址(現址北院部分),改名為南和縣師範附屬國小(簡稱附小)。
1955年,縣師範學校撤銷,遂更名為南和縣城關國小。1963年確立為南和縣重點國小。
1968年,學校管理體制下放,歸屬城關的南關、南內、縣前和縣西四個大隊,更名為“五.七”國小。
1978年9月 ,南和縣城關國小重建,校址南遷,門口向西,歸文教局直屬領導。學校設10個班,學生400名,學制五年,招生範圍為南關、南內及縣直機關各部門的幹部職工子女。城關國小重建後各方面發生了較大變化。該校提倡教學相長,德才兼備,尊師愛生,師生為友。在課堂教學之餘,根據學生的愛好,積極組織學生參加書法、繪畫、音樂、舞蹈、體操、武術等活動。同年,被定為省、地、縣三級重點國小,稱為小寶塔學校。
1984年,學校建花壇,植樹木,修甬道,飾牆壁,環境潔、淨、美。
1985年,學校擴為12個班,容納學生達700餘名,學制六年。
1996年8月,一場罕見的洪水將校舍全部毀壞。教室被毀師生堅持在樹蔭下上課。
1997年6月,在省、市、縣各級領導的大力支持下,多方籌資150餘萬元重建校園,在原址上建起了建築面積為2240.5平方米的教學樓,教學樓內水、電、暖設備一次到位,原教委所在地全部劃歸學校。同時,學校大門北移,更名為南和縣城關國小。
2000年7月,經教育文化體育局批准,從秋季開學起,開辦了學前一年教育班(簡稱學前班),學校拆除了所有被洪水沖毀的破舊房屋,平整了院落。
這所百年老校具有豐厚的文化底蘊和經久不衰的優良校風,是南和縣國小教育的排頭兵和教育教學改革的示範園。

辦學成果

近年來,城關國小教師撰寫的論文、教學設計有40餘篇在國家級和省級評選活動中獲獎,學校堅持“讓社會滿意,讓家長放心,讓孩子成才”的辦學目標,全面貫徹教育方針,大膽進行教育教學改革,努力實施素質教育,在各級領導的親切關懷下,學校在辦學條件等方面不斷得到改善,教育教學質量大面積提高,形成了一個懂業務、會管理,年富力強的領導集體和一支朝氣蓬勃、奮發向上、無私奉獻的教職工隊伍。“教師素質高,教育觀念新,教學質量高”已經成為城關國小的辦學特色。城關國小在教科研方面也取得了較大成績,承擔了“自主學習,自主發展”、“目標教學”和“教學評價改革實驗”等省、市級實驗課題研究任務。
南和縣城關國小南和縣城關國小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