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充絲綢節

南充絲綢節,每年9月25日後在南充市舉行。節慶期間,展出展銷南充名、特、優、新商品,演播關於絲綢的劇目和電視片,舉辦大型絲綢展覽和絲綢時裝表演,舉辦影展、燈展、書畫展等、開辦金融、科技、人才、勞務、房地產等專業市場。全國各地遊客、商家雲集、或洽談生意、或慕名欣賞各種絲質服裝,同時遍游南充名勝古蹟、領略川北風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南充絲綢節
  • 舉行時間:每年9月25日後
  • 舉行地點:南充市
  • 形象寫照:天上取樣人間織,滿城皆聞機杼聲
絲綢節介紹,歷史探尋,節日記憶,史料記錄,催生絲綢節,節日盛況,

絲綢節介紹

“天上取樣人間織,滿城皆聞機杼聲”,這膾炙人口的詩名,是對著名的“蠶桑之鄉”、“絲綢之城”南充的形象寫照。南充是全國四大蠶繭、絲綢生產出口基地之一,是四川最大的絲綢工業中心。南充,具有5000多年的蠶業歷史。是中國西部地區蠶繭、絲綢生產規模最大、絲綢產品最豐富的城市,也是西部桑蠶種、繭絲綢、科研教學最集中的地區。西漢,南充絲綢成為朝廷貢品;唐宋,南充“順慶大綢”飲譽京城,暢銷絲綢之路;果州之綾,被日本皇室珍為國寶;公元1915年,南充絲綢在巴拿馬國際博覽會上蓋群芳而獲金獎。南充絲綢暢銷30多個國家和地區,其出口絲和綢曾分別占四川省出口絲、綢的50%、80%,被外商譽為“萬能絲”、“萬能綢”。南充現轄5縣三區一市,擁有726萬人口,其中有100萬蠶農,具有年產桑蠶絲4000噸、年產絲織品5000萬米、年產絲綢服裝及絲綢製品500萬(套)件的生產能力。南充絲綢具有“享天寶物華之譽,勝蘇杭品質之優”的美名。南充所生產的絲綢品種達13個大類1000多個花色品種。其中,南充市繭絲綢公司、南充市絲綢進出口公司新開發生產的“愛膚爾”高級桑蠶絲被、被譽為“中國絲綢一絕”和“蜀中三絕”的蜀繪絲綢(純手繪絲綢)和絲棉服裝系列產品,其技術水平居國內領先地位,質量為國內外一流水平,敢與世界任何品牌的同類產品媲美。生產規模南充是中國4大蠶桑生產基地之一,也是四川省蠶桑絲綢業的中心,其桑蠶繭產量和絲綢工業總產值分別占四川省的三分之一。“十五”期末,南充市年發蠶種將達到80萬張,蠶繭產量2000萬公斤,單產35公斤以上,全市絲綢企業實現工業總產值13億元。絲綢節絲綢工業的興旺發達,沉澱、萌生了南充的絲綢文化。
南充絲綢節
南充絲綢節雕塑
每年8月31日-9月4日在絲綢之鄉南充舉辦一年一度文經結合、以文促經的“中國·四川·南充絲綢節”。屆時有絲綢歌舞、時裝隊、龍獅隊、大鼓隊等表演,展銷各種絲綢名牌商品。萬商雲集,展銷絲綢品種近3000個,屆購銷總額曾突破20億元。以宣傳和展示絲綢服裝為己任的南充絲綢模特表演團,多次參加省、市比賽,獲多項大獎,1994年進京向國慶45周年獻禮,轟動京城,受到黨和國家領導人接見和肯定,充分展示了南充絲綢文化的豐富內涵。絲綢博物館中國唯一的一座蠶桑博物館——“中國蠶絲文化博物館”在南充瀠溪鎮建造。中國5000年蠶桑文明將濃縮其中。南充是著名的“絲綢之城”,唐宋時南充絲綢就“勝蘇杭品質之優,享天寶物華之譽”。南充的蠶桑文化積澱厚重,市內許多街頭雕塑、街道及大廈的命名都可看到桑、蠶、絲的影子。蠶桑博物館由省農業科學院蠶業研究所投資3000萬元建造,占地面積200餘畝,現主體工程已完工。博物館室外部分由蠶桑花崗岩碑文、木雕對聯、蠶桑石刻雕像組成。蠶桑雕像由嫘祖雕像和蠶壇構成。嫘祖為傳說中的蠶神,栽桑、養蠶、織綢就是她教授我國先民的。嫘祖雕像高7米,現已完工。蠶壇是為紀念我國傳說中為蠶桑業發展作出傑出貢獻的“馬頭娘”而修建的。博物館內將集中展示中國5000年來種桑、養蠶的一些機具、遺物。已徵集了1000多件實物資料。

歷史探尋

南充,南方絲綢之路的起點。中國曆歷史有三條絲綢之路,北方絲綢之路,海上絲綢之路和南方絲綢之路,其中,南方絲之路就是指的蜀絹竺道,這其中的蜀,指的就是當時中國的四川;竺,指的是當時的印度,這條古道在秦漢時期就已經形成,成為各地商人從成都輸出絲綢到印度和緬甸等國的通道,可以斷定,成都應該是當時絲綢貿易的一個集散地,來自各地的絲綢製品匯聚在這裡。
南充絲綢節
南充絲綢節
專家們考證,古代南充的絲綢產量很大,這么貴重的絲綢,也不可能由老百姓自己消耗,除了供給統治者的供品,其餘的應該是由成都或重慶經由南方絲綢之路運往印度等地,在四川的史學界,有部分專家提出了這樣的說法,南充就是當年南方絲綢之路的起點,當然,關於這個說法是否準確,已經很難考證判斷,但是在古代的中國,應該當說南充作為最主要的絲綢產地之一,已經是確信無疑的,如今在南充的街頭巷尾,的確看不到當年運輸的繁忙,但是誰以料想到,南充的絲綢究竟有著怎樣的未來呢? 在歷史上,南充應該說是中國絲綢長勝不衰的旺族,而且在不同的歷史時期都有相應的名品出現,在隋唐頂勝時期,最有名的應該是果州紅綾,由於當社會的需求量比較大,因此在當時的南充,大大小小的織綾作坊就很多,據說這種綾當時還被銷往日本,成為當時日本皇室的真愛,綾,是南充通貫古今的名品,直到還可以市場上買到。
南充絲綢,唐宋時期是貢品。西華師大歷史文化學院教授徐才安在說:“夏禹王在召集諸侯大會的時候,巴人就制玉帛參加。帛,就是綢子。這裡把巴人介紹一下,南充的閬中就是巴人最後立都的地方,也就是巴國最後滅亡的地方。也就是所有巴人政治文化經濟的中心,巴人制玉帛參加,也就說南充的絲綢,也就參加了禹王召集諸侯的大會。”往昔的巴國故里如今依然古色古香,據說絲綢業最鼎盛的時期,這裡可是“處處可聞機杼聲”。應該說,閬中作為巴蜀的古老重鎮,它的絲綢也是久負盛名,據《明史錄》記載,唐朝時候,山西綠安州要織進貢的綢緞,所採用的就是閬中所產的閬絲。用這種絲織出的保寧水絲花素大綢當時是遠近聞名的。如今,穿梭在這裡,依稀可以看到這些古老的延續。說起絲綢,在中國的產生已經有5000年的歷史,距今4000年前,在甲骨文中就有明確的蠶絲文字,商周時代開始,政府就已經有了管理織造的官員,從商代青銅器上留下的絲綢殘片,可以斷定,當時的絲織技術已經比較成熟。

節日記憶

1990年8月25日至29日在“絲綢大世界”商城舉辦的首屆中國·四川·南充絲綢節,是每一位南充人都引以為自豪的絲綢節,吸引了包括港澳台日本美國加拿大在內的中外客商達5000多人。活動設計了會徽、會歌,組織了商展、燈展、影展、書畫展、文體活動、焰花晚會、大型絲綢展,以及千人以上絲綢時裝隊上街表演,還舉辦了絲綢時裝模特大賽等,在全國產生了不小的影響。
南充絲綢節
南充絲綢節
在市五星花園,離絲綢姑娘不遠的地方,有一塊標識執著地記錄著這座城市與絲綢的淵源。在一座獨具歐式風格的建築上,“繭市街儲蓄所”這樣的名稱時時勾起人們對絲綢城的種種遐想。繭市街取名於民國12年,為其時南充縣城蠶繭主要交易場所。
蠶期為每日市,平時為米市。新中國建立以後,人民政府對這條街道進行了大規模改造,更名為“人民中路”、“人民南路”,但人們仍習慣稱五星花園一帶為“繭市街”,於是也就有了中國工商銀行“繭市街儲蓄所”這樣的名稱。仍有一些“老南充”認為:“繭市街雖然不賣繭了,但仍願意稱它繭市街。這是一個獨具特色的地名詞兒。”同“繭市街”一樣,南充還有一些叫起來朗朗上口的與絲綢有關的地名。如桑園壩、絲綢村、絲綢路、絲綢一條街等等。乘坐1路公車,每每聽到報站名:“絲綢村站到了……”心中總會升起疑團,哪裡能與絲綢沾上關係呢?原來,絲綢村是職工住宅的名稱,位於南充市金魚嶺。1956年,絲三廠在此修建了職工宿舍12幢,住職工192戶,成為南充的第一個絲綢職工住宅區,定名為“絲綢村”,那裡的人們無不感嘆當年鼎盛的絲綢業給南充人民帶來的豐富的文化生活。

史料記錄

最早對南充絲綢記載的紀傳體,南充絲綢有著悠久的歷史,全國現存最早對南充絲綢記載的記傳體斷代史是東漢班固所著的《漢書》;現存最早對南充絲綢記載的最大類書是清朝陳夢雷、蔣廷錫主編的《古今圖書集成》;現存最早對南充絲綢記載的地方志是東晉史學家常琚所撰寫的《華陽國志》;現存最早對南充絲綢記載的政書是唐杜佑撰《通典》。 翻開史書,可以看到歷代文人在南充這塊土地上留下的種種有關絲綢的詩句,民謠、諺語、方言俚語等豐富的文化內容。比如,我們聽說過“鐵龍頭”、“不鏽鋼龍頭”、“銅鍍鉻龍頭”,有沒有聽說過木頭也可以做龍頭呢?其實,“木龍頭”不過是一種絲綢行業的俗語,就是指木機提花裝置,而“鐵龍頭”則是指鐵機提花裝置。好聽的俗語還有如“打絲槍”、“打綢槍”等等,那也不過就是對絲、綢經紀人的一種俗稱;有的經紀人慣於使用對雙方一壓一抬的伎倆,不現真實數字,胸有成竹地喊盤,反而使買賣雙方在價格上都很滿意。此類經紀又被叫作“紅槍”。
南充絲綢節
南充絲綢節
要尋找南充絲綢文化的蹤跡,不妨乘車從南充往西充方向前行不到10分鐘,在國道212線沿線旁的順慶區瀠溪鎮,我們能看見這樣一個名稱:中國蠶桑文化博物館,裡面陳列有傳說中蠶絲始祖和發明人嫘祖和馬頭娘的塑像,同時還有一些在南充發掘的蠶絲文物。而且,市繭絲綢公司也正在籌建南充絲綢精品展覽館,匯聚南充絲綢產品的精品,融南充絲綢歷史文化和南充絲綢科技知識為一體。脫稿之時,喜聞意欲在首屆成都絲博會奪彩的南充絲綢意外遭遇“寒流”之後又撥雲見日,欣喜之餘,願這些文字能激起每一位南充人心中對南充絲綢那種難以割捨的情懷。

催生絲綢節

1990年8月25日,南充首屆絲綢節在果城拉開帷幕。此屆絲綢節在國內產生了很大影響,南充絲綢的名氣再次得到提升。舉辦絲綢節是當時南充地委、行署的決定。“當時辦節的指導思想是以節提高南充的知名度,‘以節促經’,宣傳南充絲綢的同時,促進商貿流通。”據原南充地區繭絲綢公司政治部主任、現任南充市商務局副局長李偉回憶,當年他參加了好幾次籌辦絲綢節的相關會議,得知地委、行署的主要領導對舉辦絲綢節很支持。
南充絲綢節
南充絲綢節
辦絲綢節自然與絲綢相關。史學家公認,中國歷史上有3條“絲綢之路”:北方絲綢之路、海上絲綢之路及南方絲綢之路。其中,南方絲綢之路指的就是“蜀身毒古道”,這裡的蜀指中國的四川,身毒即是印度的古稱。有學者認為,成都是當時絲綢貿易的集散地,而相距不遠的南充絲綢產量很大,除自用外,主要通過成都外銷。由此,南充極可能是南方絲綢之路的起點。 這一結論雖然沒有定論,但南充絲綢歷史悠久卻有史可查。原南充市繭絲綢行辦李雲霞在《南充絲綢溯源》一文中寫道:南充絲綢,發源於遠古,興起於秦漢,徘徊於隋唐,鼎盛於唐宋,停滯於元朝,提高於明清。而真正鼎盛發展時期卻是在新中國成立後,特別是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的20餘年間,南充蠶桑絲綢生產以空前未有的速度持續發展。《南充絲綢志》載:南充是全國四大蠶桑生產基地和15大絲綢生產、出口基地之一,1980年代末至1990年代初,年產鮮繭2.75萬噸,繅絲能力11.9萬緒,年產生絲3000噸、絲織品4000萬米、絹類產品1000噸,絲綢產品達13大類2000多個花色品種,暢銷30多個國家和地區。
“當時從五星花園的文化路口,至育英路、北湖路兩街相對的文化路端頭,形成了一條商業街。”提及南充首屆絲綢節,家住花市街的吳通惠老人回憶說。年逾七旬的吳通惠是絲三廠退休工人,由於家距文化路很近,平時出門辦事必經此路。據老人回憶,南充首屆絲綢節舉辦期間,整個文化路道路兩邊全是展棚,南充地區各地的土特產、本地造商品,讓人眼花繚亂,“一連幾天,這條路人山人海,走都走不通。”文化路遠不像如今這樣寬敞,受條件限制,南充首屆絲綢節的重頭戲——商展,就設在這條街上,而各代表團的絲綢展銷館,設在街中段的地區老幹部局內。“當時,各縣(市)為參加絲綢節都組了團,每個代表團都在文化路上劃定了展區。為了便於商展,各代表團無一例外就地搭起了展棚。”閬中蠶種場工會副主席周小毛回憶,當年,他作為閬中代表團的一員,為銷售本場所屬閬州醋廠的產品,連人帶貨拉到南充參展。當時的閬州醋廠系10多年前從閬中保寧醋廠一分廠演變而來,“當時我們全力銷售散醋,醋香飄了半條街,不少南充市民為了購醋排起了長隊。”周小毛說。當年的《南充日報》對此盛況予以了報導。
“當時不少外地客商也前來參加絲綢節,成都的幾家絲綢企業在文化路上搭起了展棚,生意還不錯。”原南充地區繭絲綢公司總工程師、現省蠶桑絲綢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副主任汪亮回憶,首屆南充絲綢節的商氣很足,真正體現了絲綢文化搭台,商貿唱戲,其影響波及全國。劉維鈞告訴記者,首屆絲綢節舉辦期間,南充地區70多家絲綢企業中大部分參展,“公司邀請的外地客商就有近300人,這些客商主要來自江浙及上海、香港。”期間,全地區絲綢行業成交2.7億多元。
時裝模特大賽惹人醉
如今的北湖公園廣場正對面,當年是一幢取名香港城的3層建築,這裡也是當時南充市內最高檔的文娛表演活動場所。當時,南充絲綢大世界正在修建中,由於受場地限制,首屆絲綢節的亮點之一——時裝模特大賽只好安排在香港城舉行。南充首屆絲綢節舉辦時裝模特大賽,其參賽單位以絲綢企業為主體。除每個縣(市)成立一個時裝模特隊外,所有的地屬絲綢企業也組了隊。與此同時,一些有條件的縣屬絲綢企業也組隊參賽。當年大賽的廣告上,“泳裝表演、三點式表演”等字眼格外扯人眼球,以致每天表演的門票一票難求。
“當時大賽組委會計畫,每天表演3場,即上午、下午、晚上各一場,但後來觀看大賽的人太多了,10多元一張的門票,在當時的機關單位人均月工資僅幾十元的情況下,價格並不低,但每場的門票均早早地一售而空。”李偉當時任組委會的成員,他說,每天找他要票的人絡繹不絕,沒辦法,他只好躲。為了滿足觀眾看大賽的需要,組委會臨時決定每天增加二場,才使情況有所好轉。其實,當年參賽的時裝模特們並非專業人士,她們主要是南充地區各絲綢企業的職工。絲綢企業是勞動密集型企業,更是女工集中的地方,當年號稱“十萬絲綢大軍”的南充地區絲綢行業,女工占絕大多數,這中間年輕女工不在少數。在那個人們思想觀念還沒有全開放的年代,時裝模特大賽中選手們的泳裝、三點式,成為人們追逐的東西就顯得不足為奇了。
據時任南充綢廠黨委副書記、副廠長,現任四川依格爾公司總經理的汪明樹回憶,當時該廠組建的時裝模特隊共有20多名隊員,全來自各生產車間。“有個女孩子是地區飲食技校的學生,當時正在廠里一伙食團實習。廠里組建模特隊時,四處物色隊員。”汪明樹說,由於這名女孩子的身高、長相和氣質符合標準,於是廠模特隊將其吸收入隊。經過短期培訓,這個女孩子在大賽中表現不俗,一舉奪得個人冠軍。市民難忘首屆絲綢節,聲勢大、客人多、銷售旺,是留在汪明樹腦海深處南充首屆絲綢節的印象。在這位年近六旬的老絲綢人眼中,新中國建立以來,南充首次舉辦的那場絲綢節令人震動。“僅南充綢廠一家,辦節期間就與客商簽訂銷售契約金額近4000萬。”

節日盛況

反映南充首屆絲綢節的彩照
一幅為當時在南充市體育場舉行的開幕式表演。畫面中,看台上人如潮,跑道上劃有一道道白線,白線中央是呈四路縱隊行進表演、身著半胸白色連衣裙的姑娘們,她們頭戴彩色草帽,別著或紫或紅的胸花,款款行進。一幅是五星花園街頭表演的畫面。當年開幕式結束後,舉行了盛大的街頭行進表演,從畫面上看,文化路、人民中路及五星花園一帶,成了歡樂的海洋。反映南充絲綢文化的行進表演,吸引了眾多市民觀看,偌大的五星花園街頭轉盤,50%的路面被觀眾占據,綠樹、人流、彩旗渾然一體,交織出一幅絢麗的畫面。還有兩幅為南充首屆絲綢節期間舉辦北湖公園燈會的盛景。夜幕下,各式彩燈將北湖公園點綴得格外華麗。
南充絲綢節
南充絲綢節
也在這本畫冊里,南充首屆絲綢節的絲綢展館裡,琳琅滿目的絲綢產品中,南充綢廠、南充第二絲綢廠、南充第三絲綢廠、閬中絲綢廠、南充絲綢印染廠、南充絹紡廠、閬中綢廠、南充絲綢批發站的單位名字格外醒目。劉維鈞認為,南充首屆絲綢節對後來幾屆絲綢節產生了深遠影響,爾後舉辦的幾屆絲綢節,無一不是在首屆絲綢節的基礎上,力求創新和突破。“雖如此,讓人回憶起來,還是首屆絲綢節給人印象最深。”1991年8月10日,時任南充行署秘書長、南充第二屆絲綢節組委會副主任的彭修昌接受媒體採訪時說,第二屆南充絲綢節在地委、行署領導下安排很仔細,既不與前一年雷同,又有新的內容,新的發展,並更具吸引力。19天后,《南充日報》刊登訊息:南充第二屆絲綢節累計成交12.7億元,其中,有5個參展代表團商展成交額超過億元。
南充時裝模特隊走出南充
1991年8月29日晚,南充第二屆絲綢節時裝表演賽在地區體育館健美舞廳落幕,南充第三絲綢廠與四川天歌輕工集團公司代表隊雙雙獲得一等獎。這是南充第三絲綢廠第二次獲得此殊譽。據李偉回憶,南充首屆絲綢節的時裝大賽上,第一名的殊譽也被該廠奪得。南充第二屆絲綢節落幕不久,南充第三絲綢廠模特隊代表南充參加在重慶舉行的全川時裝模特大賽。結果,該隊獲得第五名,前4名被專業模特隊包攬。業內人士評價:南充這個代表隊的水平,在全省業餘隊中居第一。
有著3000多名職工的南充第三絲綢廠模特隊為何能在眾多模特隊中脫穎而出?當年該廠工會幹事、現南充安德公司工會主席金高峰難忘:“1989年,廠里織綢生產線學習外地的經驗,為豐富職工文化生活,搞了個模特隊進行表演,一時引起廠工會注意。次年恰好舉辦南充首屆絲綢節,廠里在此基礎上組建了首支時裝模特隊。當時對隊員的要求是:漂亮、身材好、會跳舞。因此,不少女工成為模特隊員。”模特的訓練是艱苦的。當時,絲三廠請來在南充舞蹈圈、形體圈知名的萬先之、杜萬康執教,硬是將一群繅絲織綢女工給訓練出來。隨著大浪淘沙,該廠的模特隊員後來身高都在1.70米以上,且表演出色。
1992年6月,南充第三絲綢廠時裝模特隊代表南充前往深圳市南山區,參加南充市與南山區結為友好城市活動巡迴表演。市委政研室主任何大公當年在題為《前面是個天》的一篇報導中寫道:南充絲綢時裝表演隊在南山連演7場,場場爆滿。隊員們以美的服裝、美的舞姿、美的體形、美的情感,展示了南充豐富多彩的絲綢服裝。李偉說,這支模特隊後來還先後到國家相關部委,以及省上相關廳局匯報演出,同時,還到南充地區各縣市巡演,在另一個層面上充分展示了南充絲綢的魅力。“沒有南充首屆絲綢節,就沒有南充當年時裝模特隊的出息。”金高峰認為。
昔日絲綢節的影響而今仍在
連續舉辦了五屆後,為南充絲綢及城市爭得榮譽的南充絲綢節,受隨即而來的絲綢行業不景氣風潮影響,很快淡出歷史舞台,淡出了人們的視線。南充絲綢節不在,但通過絲綢節、特別是首屆絲綢節留給外界的印象依舊在。李偉說,1990年代中期南充絲綢行業不景氣,破產改制面臨巨大困難。在行業解困的關鍵時刻,時任國務院副總理的吳邦國組織召開專題會議,為南充絲綢企業核呆資金7個億。同時,中央、省還為南充絲綢行業解困注入3000萬元資金。
2005年3月,南充獲得“中國綢都”稱號,此時的南充絲綢業通過改制陣痛,全面走出低谷。當時,全國共有7個“中國綢都”,除南充外,分別為杭州蘇州湖州嘉興吳江無錫。南充是中國西部唯一的“中國綢都”。中國西部繭絲綢高峰論壇在南充舉行。此次論壇再次讓南充引起全國絲綢行業的關注,全國200多個網站發布了1.3萬多條相關信息。南充“中國綢都”這塊牌子不被外界遺忘,繼而大放光彩。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