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稀見文獻叢刊:總理陵園小志

南京稀見文獻叢刊:總理陵園小志

《南京稀見文獻叢刊:總理陵園小志》對總理陵園的各項事務進行了簡要而有重點的記述,保存了很多珍貴的歷史資料,為歷史專業研究人員提供了簡便而準確的“索引”,《南京稀見文獻叢刊:總理陵園小志》對於普通讀者了解陵園整體風貌及周邊風景名勝也大有裨益。

基本介紹

  • 書名:南京稀見文獻叢刊:總理陵園小志
  • 出版社:南京出版社
  • 頁數:78頁
  • 開本:32
  • 作者:傅煥光
  • 出版日期:2014年5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7553304956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序言,

內容簡介

《南京稀見文獻叢刊:總理陵園小志》記述了紫金山地質、氣候、動植物、陵墓工程籌備經過、紀念建築工程建設、道路、給水工程、配套工程、園林建設、森林、農業生產、植物園、陵園名勝、陵園界內學術機關、陵園界內重要建設經費等諸多方面詳實內容,是中山陵園建設不可多得的資料性檔案彙編。

圖書目錄

圖像
總理遺像
總理陵墓全圖
中央體育場西大門
國民革命軍遺族學校全景
國民革命軍陣亡將士公墓正門
明孝陵
總理陵園小志
陵園自然歷史
陵園範圍
地質土壤
氣候
動植物
陵墓工程
陵墓建築籌備經過
總理陵園管理委員會組織及現狀
總理陵墓
附總理奉安紀念館
奉安紀念糊全慨花木
謁陵規則
工程建設
紀念建築
寶鼎
光化亭
仰止亭
流徽榭
桂林石屋
行健亭
音樂台
永豐社
溫室
道路工程
給水工程
給水
總報告
鑿井經費
陵園新村
其他工程
永慕廬
小紅山官邸
革命歷史圖書室
藏經樓
園林建設
陵園布置大概
四時花木
春季
夏季
秋季
冬季
森林
農業生產
果園
蔬圃
花圃
茶圃
魚塘
植物園
陵園名勝
明孝陵
靈谷寺
陣亡將士公墓
建築設計
刻碑
調查營葬
繪畫
譚墓
紫霞洞
航空烈士公墓
浙軍紀功碑
陵園界內學術機關
中央體育場
全場概況
田徑賽場
游泳池
籃球場
國術場
棒球場
網球場
跑馬場
全場道路
停車場廁所等
經費
運動場花木布置
附南京郊球俱樂會
天文台
國民革命軍遺族學校
緒言
設備
組織及編制
教育概況
入學辦法
學生出路
中央國術體育傳習所
學科
術科
陵園界內重要建設經費一覽表
總理陵園支出總報告表
總理陵園紀念工程經費
總理陵園新村工程經費
中央體育場建設經費雜支、經常費不在內
國民革命軍陣亡將士公墓工程經費
天文台重要建設經費
國民革命軍遺族學校工程經費廿一年度止
譚院長墓工兵甩阿程經費

序言

總理陵園即中山陵園。1925年3月12日,中國偉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孫中山先生在北京病逝,遵其遺囑,安葬在南京紫凳和道金山。1929年中山陵主體建築完工,6月1日舉行了隆重的奉安大典。此後,中國國民黨決議不再設立“總理”這一職務,以此來紀念孫中山先生,並尊稱其為“永遠的總理”。
1929年6月30日,國民政府明令組織總理陵園管理委員會,委派胡漢民、蔣介石、張靜江、譚延閩、李石曾、蔡元培、于右任、林森、宋子文、孔祥熙、林業明、葉楚傖、楊杏佛、戴季陶、陳果夫、孫科、古應芬、劉紀文、吳鐵城等19人為委員會委員,指定林森、林業明、葉楚傖、孫科、劉紀文為常務委員。總理陵園管理委員會的職責是:護衛陵墓,管理陵園,辦理陵墓工程及陵園建設,辦理陵園農林事業,指導陵園內新村之建設等,下設立總務處和警衛處兩個具體職務機構。
總理陵園作為民國時期孫中山精神的象徵,寄託著民族和國家的希望,多頸想鴉在民眾心中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總理陵園管理委員會作為直屬於國民政府的管理機構,承擔著重要的責任,在陵園建設和管理方面聘請了眾多國內外的著名專家,其中曾經擔任江蘇省立第一農業學校校長、江蘇省第一造林場場長等職務的園林專家傅煥光,被聘任為中山陵園主任技師、園林組長、陵園設計委員會委員等職務,為陵園的綠化和園林建設做出了重要的貢獻。
傅煥光,字志章,1892年2月1日出生於江蘇省太倉縣瀏河鎮。6歲時開始進入私塾讀書,接受中國傳統教育的啟蒙,學習四書五經。先後在瀏河國小、太倉縣高等國小、上海南洋公學中院、上海南洋公學專科(現為交通大學)等學校就讀。1915年,傅煥光考入菲律賓大學森林技術管理科,由政府公費派送外出學習,1917年畢業。1918年,繼續在菲律賓大學農科選讀,在農學院研習植物一年,原本可以赴美國深造,但因家庭經濟困難而放棄了這個機會,選擇回國參加工作。
傅煥光在陵園工作的10年時間裡,對於陵園的各項建設大都參與規劃,建成後細心維護,精心布置周圍的園林景觀。熱愛陵園工作、對陵園充滿感情的傅煥光對於記錄陵園歷史的文獻甚為重視,曾經參與纂輯《總理陵園管理委員會總報告》一書。該書40多萬字,圖片百餘幅,煥然巨觀,主要記錄了自1926年4月孫中山先生葬事之經始,到1931年6月間中山陵的相關歷史資料。但他認為從普及知識和宣傳陵園的角度考慮,“讀者苦於篇幅繁多,非倉促覽觀所能畢事,而坊間所行記載陵園諸圖書,其根據報告成書者,又往往採擷未當,詳略互乖,陵園真相每不能昭朗於慨辨笑世人”,為了讓更多人了解“陵園規模之崇高宏遠,與夫總理精神之偉大悠久者”,他作為陵園的重要創建者,鑽探龍整在暑日餘暇檢總報告及同人新集材料,博觀而約取,芟繁而擇要,重事編纂,又增加了“近二年來陵園所有新建設”,於1933年10月府少寫成《總理陵園小志》一書,近4萬字,留下了很多珍貴的史料。
《總理陵園小志》輯錄了八幅歷史圖片,分別是總理遺像、總理陵園全圖、總理陵墓全景、中央體育場西大門、國民革命軍遺族學校全景、國民革命軍陣亡將士公墓大門、明孝陵、譚延鬮墓。其中的國民革命軍遺族學校專門收容和培養教育北伐陣亡將士的子女和辛亥革命烈士後代,宋美齡女士擔任校長(建校初期曾推舉宋慶齡為校長)。校址在今四方城一帶,占地400多畝,現已無存。從圖中可以看出當時學校的規模,校舍建築以樸實實用為原則,採用中國式樣。
此書的正文內容分為陵園自然歷史、陵墓工程、工程建設、園林建設、陵園名勝、陵園界內學術機關、陵園界內各項重要建設經費表等七個部分。第一部分“陵園自然歷史”僅1300多字,就將陵園的歷史、地理範圍、地質土壤、氣候、動植物等進行了簡明扼要的描述,昔日的紫金山“森林殘毀已久,故山之上部多為石礫,中間山窪土層較厚,山麓土質多黏性,且少腐殖質,非經長期種植,不能改良”。也正是由於傅煥光等園林專家的科學規劃和不辭艱辛的努力,其“將來樹林長大,陵園境內將為一避暑所矣”的願望和構想,終於得以實現。今日的中山陵園已成為南京的“城市綠肺”“天然氧吧”。
“陵墓工程”部分對於中山陵墓的建築籌備經過,總理陵園管理委員會組織及現狀,陵墓的各部工程建築、總理奉安紀念館和奉安紀念花木等進行了總結和概括,其中記錄的奉安紀念館是我國第一座專題紀念館,每周開放6天,周二閉館。館址在四方城東北,位於謁陵必經的路上,館內陳列各方敬獻的銀、銅、瓷器、雕刻、繡件、土產、花圈等紀念品240多件,其中有孫中山親自繪製的國旗一方,最為珍貴。遺憾的是這些珍貴紀念品歷經戰亂,如今下落不明。書中對於當時的謁陵規則和道路工程、給水工程以及各項紀念建築也都有詳細的資料記錄,民國時期謁陵必須遵守的規則是:“入祭堂須脫帽致敬,入墓門須靜默致敬;不得攜帶手杖、雨傘及照相機等件入內……”由此可見民眾對孫中山的敬仰和懷念。
此外,書中對於陵園的園林建設,特別是森林綠化、農業生產和植物園的建設著墨頗多,這些都是傅煥光親自主持的重要項目,書中都有詳實準確的記載。民國時期的陵園從經費角度考慮,還規劃建設了200多畝的果園,栽植桃、石榴、梨、蘋果、李等經濟作物。在石象路南部種植了50多畝的蔬圃,主要種植西瓜、百合、草莓等作物。在石象路北邊種植了70多畝的花圃,分為露地花木、球根花卉、宿根花卉、草花、溫室花卉及觀葉植物等品種。陵園還種植了50多畝的茶圃,以及百餘畝的兩處魚塘,這些記載讓人不由地讚嘆民國時期陵園的自然物產可謂豐富多樣。
傅煥光先生用了1萬多字的篇幅介紹了陵園名勝和陵園界內的學術機關,對於明孝陵、靈谷寺、陣亡將士公墓、譚延鬮墓、紫霞洞、航空烈士公墓、浙軍紀功碑、中央體育場、紫金山天文台、國民革命軍遺族學校、中央國術體育傳習所等著名的景點和文體場館,從當時人的角度都有所記述,給我們留下了可資參考的文獻資料。最後是對於陵園界內重要建設項目的經費做了詳細的記錄,使人們對陵園的經費使用情況一目了然。
全書對陵園的各項事務進行了簡要而有重點的記述,保存了很多珍貴的歷史資料,為專業研究人員提供了簡便而準確的“索引”;而對於普通讀者,也能通過簡單的瀏覽,對陵園整體風貌、中山陵各部建築、園林建設、周邊風景名勝等,有一個全面的初步了解。
任青
2014年1月
圖像
調查營葬
繪畫
譚墓
紫霞洞
航空烈士公墓
浙軍紀功碑
陵園界內學術機關
中央體育場
全場概況
田徑賽場
游泳池
籃球場
國術場
棒球場
網球場
跑馬場
全場道路
停車場廁所等
經費
運動場花木布置
附南京郊球俱樂會
天文台
國民革命軍遺族學校
緒言
設備
組織及編制
教育概況
入學辦法
學生出路
中央國術體育傳習所
學科
術科
陵園界內重要建設經費一覽表
總理陵園支出總報告表
總理陵園紀念工程經費
總理陵園新村工程經費
中央體育場建設經費雜支、經常費不在內
國民革命軍陣亡將士公墓工程經費
天文台重要建設經費
國民革命軍遺族學校工程經費廿一年度止
譚院長墓工程經費

序言

總理陵園即中山陵園。1925年3月12日,中國偉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孫中山先生在北京病逝,遵其遺囑,安葬在南京紫金山。1929年中山陵主體建築完工,6月1日舉行了隆重的奉安大典。此後,中國國民黨決議不再設立“總理”這一職務,以此來紀念孫中山先生,並尊稱其為“永遠的總理”。
1929年6月30日,國民政府明令組織總理陵園管理委員會,委派胡漢民、蔣介石、張靜江、譚延閩、李石曾、蔡元培、于右任、林森、宋子文、孔祥熙、林業明、葉楚傖、楊杏佛、戴季陶、陳果夫、孫科、古應芬、劉紀文、吳鐵城等19人為委員會委員,指定林森、林業明、葉楚傖、孫科、劉紀文為常務委員。總理陵園管理委員會的職責是:護衛陵墓,管理陵園,辦理陵墓工程及陵園建設,辦理陵園農林事業,指導陵園內新村之建設等,下設立總務處和警衛處兩個具體職務機構。
總理陵園作為民國時期孫中山精神的象徵,寄託著民族和國家的希望,在民眾心中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總理陵園管理委員會作為直屬於國民政府的管理機構,承擔著重要的責任,在陵園建設和管理方面聘請了眾多國內外的著名專家,其中曾經擔任江蘇省立第一農業學校校長、江蘇省第一造林場場長等職務的園林專家傅煥光,被聘任為中山陵園主任技師、園林組長、陵園設計委員會委員等職務,為陵園的綠化和園林建設做出了重要的貢獻。
傅煥光,字志章,1892年2月1日出生於江蘇省太倉縣瀏河鎮。6歲時開始進入私塾讀書,接受中國傳統教育的啟蒙,學習四書五經。先後在瀏河國小、太倉縣高等國小、上海南洋公學中院、上海南洋公學專科(現為交通大學)等學校就讀。1915年,傅煥光考入菲律賓大學森林技術管理科,由政府公費派送外出學習,1917年畢業。1918年,繼續在菲律賓大學農科選讀,在農學院研習植物一年,原本可以赴美國深造,但因家庭經濟困難而放棄了這個機會,選擇回國參加工作。
傅煥光在陵園工作的10年時間裡,對於陵園的各項建設大都參與規劃,建成後細心維護,精心布置周圍的園林景觀。熱愛陵園工作、對陵園充滿感情的傅煥光對於記錄陵園歷史的文獻甚為重視,曾經參與纂輯《總理陵園管理委員會總報告》一書。該書40多萬字,圖片百餘幅,煥然巨觀,主要記錄了自1926年4月孫中山先生葬事之經始,到1931年6月間中山陵的相關歷史資料。但他認為從普及知識和宣傳陵園的角度考慮,“讀者苦於篇幅繁多,非倉促覽觀所能畢事,而坊間所行記載陵園諸圖書,其根據報告成書者,又往往採擷未當,詳略互乖,陵園真相每不能昭朗於世人”,為了讓更多人了解“陵園規模之崇高宏遠,與夫總理精神之偉大悠久者”,他作為陵園的重要創建者,在暑日餘暇檢總報告及同人新集材料,博觀而約取,芟繁而擇要,重事編纂,又增加了“近二年來陵園所有新建設”,於1933年10月寫成《總理陵園小志》一書,近4萬字,留下了很多珍貴的史料。
《總理陵園小志》輯錄了八幅歷史圖片,分別是總理遺像、總理陵園全圖、總理陵墓全景、中央體育場西大門、國民革命軍遺族學校全景、國民革命軍陣亡將士公墓大門、明孝陵、譚延鬮墓。其中的國民革命軍遺族學校專門收容和培養教育北伐陣亡將士的子女和辛亥革命烈士後代,宋美齡女士擔任校長(建校初期曾推舉宋慶齡為校長)。校址在今四方城一帶,占地400多畝,現已無存。從圖中可以看出當時學校的規模,校舍建築以樸實實用為原則,採用中國式樣。
此書的正文內容分為陵園自然歷史、陵墓工程、工程建設、園林建設、陵園名勝、陵園界內學術機關、陵園界內各項重要建設經費表等七個部分。第一部分“陵園自然歷史”僅1300多字,就將陵園的歷史、地理範圍、地質土壤、氣候、動植物等進行了簡明扼要的描述,昔日的紫金山“森林殘毀已久,故山之上部多為石礫,中間山窪土層較厚,山麓土質多黏性,且少腐殖質,非經長期種植,不能改良”。也正是由於傅煥光等園林專家的科學規劃和不辭艱辛的努力,其“將來樹林長大,陵園境內將為一避暑所矣”的願望和構想,終於得以實現。今日的中山陵園已成為南京的“城市綠肺”“天然氧吧”。
“陵墓工程”部分對於中山陵墓的建築籌備經過,總理陵園管理委員會組織及現狀,陵墓的各部工程建築、總理奉安紀念館和奉安紀念花木等進行了總結和概括,其中記錄的奉安紀念館是我國第一座專題紀念館,每周開放6天,周二閉館。館址在四方城東北,位於謁陵必經的路上,館內陳列各方敬獻的銀、銅、瓷器、雕刻、繡件、土產、花圈等紀念品240多件,其中有孫中山親自繪製的國旗一方,最為珍貴。遺憾的是這些珍貴紀念品歷經戰亂,如今下落不明。書中對於當時的謁陵規則和道路工程、給水工程以及各項紀念建築也都有詳細的資料記錄,民國時期謁陵必須遵守的規則是:“入祭堂須脫帽致敬,入墓門須靜默致敬;不得攜帶手杖、雨傘及照相機等件入內……”由此可見民眾對孫中山的敬仰和懷念。
此外,書中對於陵園的園林建設,特別是森林綠化、農業生產和植物園的建設著墨頗多,這些都是傅煥光親自主持的重要項目,書中都有詳實準確的記載。民國時期的陵園從經費角度考慮,還規劃建設了200多畝的果園,栽植桃、石榴、梨、蘋果、李等經濟作物。在石象路南部種植了50多畝的蔬圃,主要種植西瓜、百合、草莓等作物。在石象路北邊種植了70多畝的花圃,分為露地花木、球根花卉、宿根花卉、草花、溫室花卉及觀葉植物等品種。陵園還種植了50多畝的茶圃,以及百餘畝的兩處魚塘,這些記載讓人不由地讚嘆民國時期陵園的自然物產可謂豐富多樣。
傅煥光先生用了1萬多字的篇幅介紹了陵園名勝和陵園界內的學術機關,對於明孝陵、靈谷寺、陣亡將士公墓、譚延鬮墓、紫霞洞、航空烈士公墓、浙軍紀功碑、中央體育場、紫金山天文台、國民革命軍遺族學校、中央國術體育傳習所等著名的景點和文體場館,從當時人的角度都有所記述,給我們留下了可資參考的文獻資料。最後是對於陵園界內重要建設項目的經費做了詳細的記錄,使人們對陵園的經費使用情況一目了然。
全書對陵園的各項事務進行了簡要而有重點的記述,保存了很多珍貴的歷史資料,為專業研究人員提供了簡便而準確的“索引”;而對於普通讀者,也能通過簡單的瀏覽,對陵園整體風貌、中山陵各部建築、園林建設、周邊風景名勝等,有一個全面的初步了解。
任青
2014年1月
圖像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