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樓霞寺

南京樓霞寺

樓霞寺位於江蘇省南京市東北樓霞山中峰西麓,距城17公里,是我國佛教著名聖地之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南京樓霞寺
  • 地理位置:江蘇省南京市東北樓霞山中峰西麓
  • 景點級別:我國佛教著名聖地之一
  • 著名景點:彩虹亭、舍利塔
樓霞寺歷史,樓霞寺建築,彩虹亭,舍利塔,千佛岩,樓霞寺方丈,

樓霞寺歷史

樓霞寺得名於南朝劉宋時期著名隱士明僧紹之號——“樓霞”。明僧紹看透了官場的勾心鬥角、爾虞我詐,決心不為俗事累,“刊木結茅”,隱居攝山。自永光年間(464年)始,至明僧紹去世,歷二十餘年,先後有六個皇帝六次徵明僧紹出仕為官,明僧紹始終推辭,時人讚揚他這種自甘淡泊的真隱士精神,尊其為“徵君”。南齊永明七年(489年),明僧紹捐其住宅為寺,其寺稱“樓霞精舍”,後又改為“樓霞寺”。
南朝五公貴族大都崇信佛教,對樓霞寺多次擴建。隋統一江南後,又在寺旁建舍利木塔。唐高祖李淵改寺名為“功德寺”,並增建四十九所琳宮梵宇,樓閣恢宏,殿宇壯麗。至此,樓霞山與山東靈岩、天台國清、荊州玉泉並稱為“天下四絕”、“天下四大叢林”。唐高宗李治應明僧紹第五代孫明崇儼之求,賜《明徵君碑》御碑,並為緬懷隱士徵君,取“徵君”兩字冠於寺名,樓霞山寺改稱為“徵君樓霞寺”。武宗會昌五年(845年)寺廢棄,宣宗大中五年(851年)重建,南唐高越建舍利石塔,改稱“妙因寺”。宋太平興國五年(980年)改名“普雲寺”。真宗景德四年(1007年)又改稱“樓霞禪寺”。哲宗元祐八年(1093年)改稱“岩因崇報禪院”,以後又更為“景德樓霞寺”。後又改“虎穴寺”。明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敕書“樓霞寺”。清鹹豐五年(1855年)樓霞寺遭兵燹而毀。光緒三十四年(1904年)樓霞寺住持僧宗仰、若舜相繼修復。樓霞寺現存建築山門、天王殿、毗廬殿、藏經樓、攝翠樓等,大部分是此時募化重建。民國初年宗仰上人曾得孫中山先生的資助,再建道場。樓霞寺還有有大佛閣、千佛岩、舍利塔、明徽君碑等勝跡。

樓霞寺建築

彩虹亭

樓霞寺前有彩虹亭,再前即為白蓮池,形似半月,又稱“月牙池”。池周新增漢白玉石雕刻欄桿,與水相映成趣。寺門上橫嵌“樓霞古寺”四個大字,左右牆上分別鑲著“六朝勝跡,千佛名藍”。
入寺前,即見1930年建成的彌勒殿;過彌勒殿,便是金碧輝煌的毗廬殿,重檐九脊,高大雄偉,殿內佛像和彌勒殿的塑像均是1979年南京工藝雕刻廠和溫州民間藝人雕塑。東西兩旁佛龕上供木雕二十諸天(高約二米)像等,精工塑雕,各有姿態。
樓霞寺又是唐朝鑒真和尚足跡所至之處,所以在寺內的藏經樓院內專設“鑒真和尚紀念堂”,供奉著1963年日本文化代表團訪問南京時贈送一尊鑒真和尚脫胎塑像,還陳列有鑒真和尚有關史跡資料多種。《攝山樓霞寺院徵君碑》建於唐朝上元元年(674年),碑文是唐高宗李治所作,通篇四六韻文,用十首銘詞結束;由初唐著名書法家高正臣書,其書法既師承了王羲之,又吸引了褚遂良等的筆法,自成一家。通篇用行書揮寫,筆劃豐潤圓勁,是我國保存下來的最早行書碑刻之一,雖歷經一千三百年風雨,依舊“風骨凝重,精光內含”。碑陰有“樓霞”兩個大字,相傳為唐高宗李治親題。

舍利塔

舍利塔為覆缽式,外形類似密檐形式,八角五層,高約15米,塔約15米。塔基每邊長5.13米,八面浮雕釋迦八相圖,即苦行圖、涅盤圖、自兜率天宮下降母胎圖、受生圖、受樂圖、求道圖、鹿苑說法圖、每幅連框線高65厘米,寬93厘米。花紋裝飾性強,雕琢極為精細,富於立體感;服裝完全中國式,各部分比例勻稱,衣紋垂順。每幅圖不限於一個故事,常兩、三個故事相連,結合自然。其座周繞古樸仿木的石欄桿,外周邊鐫有水浪門風寶相花,間有魚蝦、海鰻等紋樣。
塔身第一層特別高,全部作八角柱形,正面作戶形;雙門緊閉,門上刻銅釘獸環,四面為普賢騎象圖;正東、西北、西南和東北四面均作高肉雕刻天王像;四天王上又鐫飛天之像,極為生動;其背面亦作戶門,前後門兩傍柱上,刻有《金剛經》四句偈。塔自第二層以上,上下檐間距離頗短,各面均作兩圓拱龕,內刻坐佛,下有蓮花座,上作纓絡花繩。
在舍利塔右側佛龕岩石上,有南唐著名文士徐鉉、徐鍇的題名。關於此題名,明朝盛時泰的《樓霞小志》中有詳細記載:“嘉靖中”,予興雲谷、嵩山二師,散步於千佛岩上下,嘆昔人題名近多磨滅。每以沈傳師與二徐之筆跡不可復見為憾。一日忽見蘿根下隱隱見畫如‘徐’字者,及剔蘇視之,則徐鉉、徐鍇二名並列,筆勢有古人螺篆之法,非鼎臣(徐鉉字)、楚金(徐鍇字)不能書也。”徐鉉、徐鉉是親兄弟,他們曾各自註解了《說文解字》。在他們的題名後,還有“黃侃”兩個大字,黃侃也是研究《說文》的著名學者。

千佛岩

舍利塔東面是聞名中外的千佛岩。岩壁前,鐫刻著宋朝游九言書寫的正楷大字“千佛岩樓霞山”。西壁的無量殿,是修建最早、最大的的佛龕。南齊永明二年(484年),明僧紹的兒子臨沂令明仲璋繼承父志,與智度禪師一起,鑿龕刻像。龕正中坐的的無量佛身高3.25丈,連座高4丈,分侍兩側的觀音、大勢至菩薩線條流暢,結體勻稱。三像衣褶作風頗似大同雲岡石佛,但它的開鑿卻比雲岡石窟早十七年。三佛菩薩合稱“西方三聖”,故該殿又名“三聖殿”。
以齊文慧太子為首的齊梁貴族,紛紛效法明仲璋,各依山岩,鑿龕造像。佛像或一尊二尊一龕,或三五尊一窟,或十來尊一室,大至數丈,小僅尺許,共294龕,515尊佛像。後隨唐、宋、元、明各代也相繼開鑿,共七百餘尊,號稱“千佛岩”。
中國佛教協會曾於1982年在樓霞寺開辦中國佛學院樓霞分院。樓霞寺聲勢更振,成為江南第一勝地。

樓霞寺方丈

樓霞寺著名祖師有僧朗、僧詮。現任方丈真慈法師,71歲,江蘇儀徵人,兼任中國佛教協會理事,江蘇省佛教協會副會長,南京市佛教協會會長。現任監院隆相法師,33歲,湖北江陵人,兼任樓霞山佛學院教務長。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