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雨花台區政協

政協南京雨花台區委員會建立於1984年5月(區政協)。6月建立區政協黨組。1987年4月、1990年4月、1993年2月、1998年1月、2003年1月分別召開了政協南京市雨花台區第二屆、第三屆、第四屆、第五屆、第六屆委員會第一次會議。選舉產生了政協雨花台區第二屆、第三屆、第四屆、第五屆、第六屆委員會。現辦公地點在區政府大樓。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南京市雨花台區政協
  • 地點:南京市雨花台區
  • 建立時間:1984年5月
  • 辦公地點:區政府大樓
歷史沿革,機構設定,工作特色,結束語,

歷史沿革

古都南京,鐘靈毓秀,物華天寶,地處古城南郊的雨花台區是石城的天然南大門。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南京市雨花台區委員會(簡稱雨花台區政協)成立於1984年5月11日,到現在已經是第七屆。七屆雨花台區政協共有委員170名,常委29名,主席吳本忠,副主席何宗春、孫曉燕、戴仲琦、張志強、楊廣平,秘書長屠義祥。

機構設定

(一)辦公室:履行“參與政務,辦理事務”的職能,搞好“三個服務”,即為領導服務、為委員服務、為民眾服務。當好參謀助手,搞好綜合協調、做好組織聯絡、處理好日常事務。辦公室設三科:秘書科、提案科、綜合科。
(二)專門委員會:簡稱專委會。是在常務委員會和主席會議領導下的工作機構。各專委會的日常工作由主任或副主任主持,秘書長負責協調,各專委會具有負擔政協某一個方面的工作職能。七屆雨花台區政協設有:經濟科技委員會、提案委員會、教衛文體(學習文史)委員會、社會法制委員會、對外聯誼委員會等五個委員會。
(三)委員工作組:是由各行業、專業和界別委員組成的政協基層組織,是政協開展經常性工作的基礎。通過開展活動,了解情況,積極向黨政部門建言獻策,切實履行政協職能。目前設有10個委員工作組:經濟一組、經濟二組、城鄉建設組、教育組、科技組、醫衛組、社會事務組、對外聯誼組、工青婦組、文化組。

工作特色

(一)政治協商:著重圍繞全區經濟建設、精神文明建設和政治文明建設工作目標的制定和執行情況,以及全區改革、發展、穩定等重大問題進行協商。通過“全委會總體協商、常委會專題協商、主席會重點協商”等形式,形成意見和建議向區委、區政府提出。通過認真履行政治協商職能,不斷推進全區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
(二)民主監督:區政協牢牢把握監督的目的是促使機關各部門轉變工作作風,改進工作機制,提高工作效率,確保工作質量。不斷完善監督機制,改進監督方式,注重監督效果是全體政協委員的努力方向。
(三)參政議政:區政協緊扣經濟建設這箇中心,突出思想觀念創新、組織形式創新、工作內容創新、活動方式創新的“四創新”精神,做好三篇文章:宣傳雨花、牽線搭橋、出謀劃策。選準課題,認真組織委員開展調研活動,提出建議和意見,為全區經濟更好更快發展,建設高水平小康社會,率先實現基本現代化作貢獻。
(四)提案工作:採取開展提案知識培訓、與委員個別交換意見修改完善提案,組織提案工作回頭看和召開提案工作總結等措施,保證了從提案的選題、立意和審查立案,從提案辦理到答覆和結果的反饋,從提案的書寫方式到信息化管理,都達到了規範化的要求。對重點提案組織專題跟蹤視察、調查論證、現場辦理;對涉及面廣、辦理難度大的提案,加強與人大、政府聯繫,積極會同承辦單位協商辦理;對影響深遠、關係重大的提案,依靠市政協提案委員會的力量來促進落實。努力發揮提案在全區發展中的積極作用。
(五)聯誼交往:每逢春節、中秋節,區政協都舉辦有海外關係的委員及“三胞”親屬參加的座談會、茶話會,以各種形式表達祖國統一的深切願望和對台灣同胞、港澳同胞、海外僑胞思念之情。協助有關部門認真做好回鄉探親掃墓的台僑胞的接待工作。通過僑台聯誼會等形式,為促進祖國統一積極努力。“不忘老朋友,結交新朋友,永作好朋友”是政協對外交往的原則。區政協十分注重與兄弟區縣的友好交往和聯繫,目前已與省內外幾十家政協建立了友好關係,通過政協簡報和信息,加強工作交流。
(六)文史編撰:雨花台區政協主編的《雨花文史》,從1987年4月至今,共出版《雨花文史》13集。其內容涉及政治、經濟、文教、衛生、民族、華僑、宗教及社會生活各個方面。《雨花文史》主要欄目有:“雨花縱橫”、“革命英烈”、“故史舊聞”、“鄉土軼事”、“文蹤藝痕”、“談古道今”、“建設史話”、“鄉鎮專題”、“風景名勝”、“教育基地”、“古今風貌”、“建言獻策”、“海外專稿”等。努力做好文史資料編印工作,充分發揮存史資政、團結育人的積極作用。
(七)委組活動:區政協各工作組組織委員通過對口協商、視察調研活動,主動參與全區三個文明建設,積極為雨花台區改革、發展、穩定建言獻力。圍繞生態雨花、科學雨花、和諧雨花目標認真履職,委組工作內容豐富,形式活躍,充滿活力。

結束語

潮平海岸闊,風正一帆懸。南京市雨花台區政協在區委的領導下,正以嶄新的姿態迎接新的未來。回首過去,展望未來,我們與大家共勉:無論你能望得多遠,仍然有無限的空間在外邊;無論你能數多久,仍然有無限的時間數不清。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