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剪紙

南京剪紙

南京剪紙是古老的民間藝術之一,是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一種鏤空藝術在視覺上給人以透空的感覺和藝術享受。據史書可考,明代已流傳民間。

舊時南京人婚嫁喜慶,多聘請藝人來家用大紅紙剪各式喜花,綴於箱、櫃、被、枕等嫁妝之上,其它如斗香花、鞋花、門箋等品種,都具有鮮明的地方特色。其藝術特點為“花中有花、題中有題、粗中有細、拙中見靈”,如喜花之類,大都在特定的花紋外廓內,圍繞主題,根據內容需要,填滿散花散葉,和諧地構成完整的圖案,顯得美滿充實,喜氣洋洋,含意豐富。

2008年入選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擴展項目名錄。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南京剪紙
  • 批准時間:2008年
  • 非遺級別:國家級
  • 遺產編號: Ⅶ-16  
  • 遺產類別:傳統美術
  • 申報地區:江蘇南京
歷史源流,所用工具,藝術工藝,風格特色,傳承意義,發展現狀,

歷史源流

南京民間剪紙,據清代道光年間甘熙撰寫的《白下鎖言》等史料記載,明代初年已十分流行。民國初期始,近現代南京著名剪紙藝人武老太、馬志宏、張吉根等先後來南京掛牌剪紙。夫子廟的“上海”和“皇后”花樣花線店,魚市街的“騰厚記”香燭紙馬店等,都是當時南京較為著名的製作、銷售剪刻紙的店鋪。20世紀50年代後,先後成立了南京民間剪紙合作社和民間工藝廠,製作剪紙並出口外銷。1987年南京市工藝美術總公司將當時主要的幾位剪紙傳人張方林、武志方、殷嘉才等調到該公司,成立了剪紙工作室。
南京剪紙南京剪紙

所用工具

南京剪紙除門箋是刀刻的,多數用剪刀剪成。藝人們以剪代筆,不需底稿,手隨心運,有如“一筆畫”,連綿不斷,一氣呵成。造型以弧線為主,流暢優美,柔中見剛,作品具有韻律感、節奏感和濃厚的裝飾趣味。

藝術工藝

剪紙製作為單手操剪,藝人技藝嫻熟,能在無畫稿的紙上,僅三五分鐘剪出各種花鳥魚蟲,令人驚嘆。歷來供作刺繡花樣與節年喜慶時居室內外裝飾之用。在構圖上多運用“花中有花,題中有題,粗中有細,拙中見靈”的藝術處理技巧,加以恰當的誇張與變化,富有較強的藝術性與裝飾性。題材上則多用吉祥語句的諧音形成圖案,令人產生幸福美好的聯想,展現了古代勞動人民的聰明才智和生活嚮往。

風格特色

南京剪紙的風格與中國其他地區的剪紙有著很大的區別,具有突出的個性特徵和很高的美學價值。
首先,它融北方剪紙的粗放和南方剪紙的細膩為一體,藝術形式非常優美。它花中有花、題中有題;粗中有細、拙中見靈。在濃濃的鄉土氣息中,透露出強烈的裝飾藝術效果,形成了獨有的南京地域風格。
其次,藝人們具有高超的剪紙技巧,不用畫稿,全憑心中構思。運剪又運紙,線條流暢,連綿不斷,猶如“一筆畫”而一氣呵成。方法獨特,具有很高的表演暨觀賞價值。為此,南京剪紙藝人出國多達近百人次,到過許多國家作剪紙技藝表演。
第三,他們創造了中國獨一無二的“斗香花刻紙。一種花紋,一次刻成,卻可以逗拼而呈現出七種不同彩色的藝術效果,從而豐富了我國民間剪紙的藝術寶庫。
第四,南京剪紙行業產生了中國近現代剪紙史上兩位傑出的藝術家。一位是1982年去世的張吉根,人稱“神剪張”,身懷絕技又善於創新;雖文化不高卻總結出系列的剪紙創作理論,曾在原中央工藝美術學院等多所高校講授剪紙藝術理論,被吳山教授等譽為“中國剪紙的奇才”。另一位胡家芝老人,今年已110歲高齡,仍能操剪創作,是世上最高壽的剪紙藝人。
第五,南京剪紙藝術,有著深厚的文化底蘊,開創了民間剪紙與文人文化相結合的典範:其一,南京的高等藝術院校和文化藝術界的老一輩專家學者,如陳之佛、吳山、張道一何燕明、田原等諸位先生,都參與或指導了南京剪紙的藝術創作。其二,吳山等美術界人士與張吉根等藝人合作,共同創作出版了南京剪紙《百花齊放剪紙圖集》,由此而大大提高了南京剪紙的藝術水平,開創了文化人與民間剪紙藝人合作的先河。郭沫若先生曾為此書題寫書名並賦詩,對南京剪紙給予了極高的評價。其三,張方林殷嘉才、張林娣等當代傳人,都具有較為紮實的美術造型功底,文化素養較高,創新能力很強。

傳承意義

2007年,南京剪紙被列為江蘇省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南京工藝美術大樓被列為該項目保護單位;2008年被列為南京市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2008年6月又被列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 南京剪紙代表性傳承人張方林已多年在南京市工藝美術總公司專門從事剪紙創作和表演,2008年4月被省政府命名為“工藝美術大師”。為了傳承培育南京的這一特色文化遺產,在南京市政府和有關部門的支持下,2008年4月該公司還在工藝美術大樓成立了“南京剪紙傳承培育基地”,市政府主管文化的王詠紅副市長親自為“基地”揭牌。“基地”將專門負責剪紙技藝的帶徒培訓、剪紙技藝的調查摸底和分類建檔、組織剪紙藝人開展和參加各種文化藝術交流活動,推薦他們到海外展演南京剪紙藝術和進行藝術交流等工作。 南京剪紙歷史悠久,舊時南京剪紙的傳統品種,主要有用於婚嫁喜慶的喜花、作刺繡花樣的繡花和鞋花、裝飾斗香燭的斗香花、掛在門楣上的門箋等。
“南京剪紙傳承培育基地”是南京市第一家由企業性質的保護單位創辦的“非遺”項目傳承保護機構,對於如何更好地傳承保護我國眾多的“非遺”項目將起到積極的探索和建設作用。

發展現狀

南京剪紙亮相第九屆南京文化藝術節
2009年9月6日上午,第九屆南京文化藝術節系列活動之一、由南京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總局主辦的“花攢錦聚——慶祝新中國成立六十周年藝術大師展示月”在南京市民俗博物館開幕。展覽現場,“金陵神剪張”第四代傳人張方林最新創作的“黃金剪紙”,圖案沒變,只不過,剪紙的材料從傳統的紙張換成了光彩奪目的金箔
作為南京的“工藝三寶”之一,南京剪紙已經有300年的歷史,不過,用金箔作為剪紙材料還是第一次。這次展覽,張方林帶來了新近創作的兩件金箔剪紙:盤龍和青龍花瓶。在紅色襯紙的映襯下,金光閃閃的花瓶和盤龍圖案十分耀眼,讓平日裡看慣了傳統剪紙的觀眾驚奇不已。“南京剪紙雖然是國家級非遺,但由於原材料價格低廉,發展前景受到很大制約。南京金箔也是國家級非遺,兩者結合,可以為南京剪紙提供一個新的發展平台。”,傳統剪紙走的是大眾化路線,辛辛苦苦剪下來一張,價格也就是幾十元幾百元;而用金箔剪紙,光是一張“金紙”的成本就要上百元,而且金箔剪紙的保存時間更長,增值潛力也比傳統剪紙大得多。“黃金剪紙”看著漂亮,做起來卻複雜得多。用來做剪紙的金箔每片厚度只有0.01微米,如此輕薄的材料,呼一口氣就能吹走,因此只能先把金箔貼在襯紙上,然後再動刀。不久前舉行的香港國際服務貿易洽談會上,張方林帶去的金箔剪紙首次亮相就引起了很大反響。
南京剪紙
2016年在省經信委以及市文聯等政府機構的共同努力下,南京剪紙迎來了里程牌的事件,在高淳椏溪設立張方林剪紙傳承人工作室,並面向社會舉辦傳承的公益性培訓班,擴大剪紙傳承的基礎。
目前新一代的南京剪紙人在張方林大師的帶領下正在茁壯成長,他們中除了張方林的兒子張鈞、侄女張瀅、外甥歐堅,還不乏外姓非親的徒弟陳尤,張方林大師博大的胸懷,將自己的所學所會毫無保留的傳承給了年輕的一輩,相信南京剪紙的輝煌會在這些青年人的手中更加璀璨奪目。
南京剪紙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