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態特徵
成蟲
雌體長12.0~13.0毫米,雄9~10毫米。體黃褐色,頭部顏面、額、口器、觸角淺黃色,顏面近口器兩側各具1個黑斑,剛羽化成蟲複眼有金屬光澤,後變成紅褐色。肩胛、中胸背側片、中側片的大部分和小盾片鮮黃色;前盾片中央具1紅褐色縱紋,兩側縱紋黃褐色;盾片兩側和中央各具3條黃縱紋。翅痣、徑脈R1、R2+3間、R4+5脈端部及臀脈處生暗黑色縱紋;中後足基節、轉節、後足脛節深褐色,余為黃色。腹部背板1節前半部黑色,後半部黃褐色,第2節兩側緣各生1黑斑,中部近前緣有1黑橫帶,第3節背板前緣黑色,中部具1黑縱紋直達4、5節背板尾端形成“T”狀黑紋,在背板前緣兩側各具2黑短橫紋。
卵
乳白色,長0.8~1.2毫米,一頭尖,一頭鈍。
幼蟲
初齡幼蟲乳白色。老熟幼蟲發黃,體長10~11毫米,前端尖,後端圓。刮吸式口器,呼吸系統屬兩端氣門式。
蛹
長5~7毫米。圓筒形,黃褐色。
生物學特性
重慶年生3~4代,以蛹在土中越冬,翌年4~5月為害早南瓜,第二代在6~7月,為害冬瓜、南瓜,第三代8~9月為害秋南瓜和冬瓜。成蟲多在表皮尚未硬化的幼瓜基部或其他部位產卵,幼蟲在果實中成長,通過人為傳播,把含有卵或幼蟲的果實傳播到其他地方。南瓜實蠅以蛹在土壤中越冬,少數個體來不及脫離寄主在被害瓜內越冬。越冬代成蟲全天均能羽化,上午9~10時最多,初羽化成蟲活潑,越冬代成蟲壽命約25天,成蟲晴天喜飛翔在瓜田,陰雨天躲藏在瓜葉及雜草下面,交配後,產卵管刺入瓜內4毫米,把卵產在幼瓜或帶有傷口或裂縫的寄主上。產卵數粒至數十粒;最多可達200粒,35℃時卵期3.5天,初孵幼蟲在瓜內蛀食為害,有時一南瓜上有幾個產卵孔,多達百餘頭,幼蟲老熟後,從腐爛瓜內彈跳入土化蛹。6、7月蛹期2~3天,羽化後成蟲未獲食料的壽命2~7天,取食蜂蜜後長達25天以上。
防治方法
(2)成蟲發生期,在田間設定盛有0.1%水解蛋白的誘集盆4~5個,盆內加入0.1%
敵百蟲誘殺成蟲減少蟲源。
(3)在成蟲發生期噴灑50%
辛硫磷乳油1500倍液或4%
魚藤精600倍液,由於該蟲發生期長,最好隔5天防1次,連防2~3次。
(4)被南瓜實蠅蛀食和腐爛的瓜,應集中深埋或燒毀。如瓜已腐爛脫落,應在爛瓜附近的土面上噴上述殺蟲劑,防止蛹羽化。
(5)為了避免瓜實蠅產生抗藥性,最理想防治法是採用不孕蟲放飼法,用放射性鈷60照射人工繁殖的瓜實蠅,使雄蠅保有與雌蠅交尾的興趣,但失去雌蠅受孕的能力,大量釋放到田間,這種不孕雄蟲與田間雌蟲交配後產生的卵不會孵化,只要不孕雄蟲比田間雄蟲多,就會使田間實蠅一代代減少,終致絕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