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該書在考察馬克思主義協調發展理論及其在中國的發展的基礎上,系統闡述了中國共產黨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各個歷史時期,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為核心的黨中央關於協調發展的理論和實踐創新,並對協調發展的價值作了概括和提煉。
作品目錄
| |
第一節 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的協調發展理論 第二節 均衡協調:毛澤東對協調發展理論中國化的探索 第三節 非均衡協調:改革開放以來對協調發展理論的中國化 第四節 整體協調:習近平對協調發展理論中國化的升華 | 第一節 區域發展差距 第二節 我國區域發展戰略演變 第三節 構建“十三五”區域協調發展新格局 第四節 區域治理新理念 |
| |
第一節 城鄉發展差距問題凸顯 第二節 打造新型工農城鄉關係 第三節 城鄉協調發展重在農村 | 第一節 經濟發展與文化建設 第二節 “兩個文明”發展現狀 第三節 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協調發展的實踐路徑 |
| |
第一節 富國與強軍 第二節 軍民融合式發展是一篇大文章 第三節 健全軍民融合發展 | 第一節 馬克思主義整體觀的鮮明體現 第二節 從“均衡協調”理念到“整體協調”理念 第三節 協調發展戰略的中國實踐與中國創新 |
作品思想
該書的主要觀點如下:第一,準確理解協調發展的內涵,需要把握辯證唯物主義關於事物發展的基本規律。從唯物辯證法和唯物史觀出發,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提出了豐富而深刻的協調發展思想,既包括總體上的社會整體協調發展思想、經濟社會協調發展思想,也包括區域城鄉協調發展、經濟文化協調發展、經濟國防協調發展理論等。該書就對經典作家的協調發展理論作了系統深入的考察。
第二,中國共產黨的協調發展理念,在不同歷史時期其內涵是變化的。該書嘗試從中國現代化發展進程的三個時間段,即“發展起步”期、“發展加速”期和“發展起來以後”的時期,對中國共產黨從“均衡協調”“非均衡協調”到“整體協調”的發展理念之演進作出歷史考察,有助於讀者了解馬克思主義協調發展理論中國化的進程,加深理解協調發展新理念的歷史和理論意涵。
第三,在新的歷史時期,協調發展理念具有新的內涵、新的目標和新的功能。中國已進入“發展起來以後”的時期,國際經驗表明,各國在這個發展階段上往往呈現各種矛盾集中爆發,也存在發展不協調、“短板”突出的難題。“發展起來以後”協調發展的特點是強調增強發展的整體性,補齊明顯的短板,不僅從經濟層面,還要更多地從社會發展和人民民眾的獲得感層面來考慮發展問題。這就要求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布局,下好全國一盤棋,善於十個指頭“彈鋼琴”,著力補齊發展短板,形成平衡發展結構,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需要。
第四,十八屆五中全會在部署協調發展時提出,抓住矛盾的主要方面,提出著力推動區域協調發展、城鄉協調發展、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協調發展,推動經濟建設和國防建設融合發展。該書從歷史、理論和實踐等層面,對這四個領域的協調發展理論和實踐創新分別進行研究。其中,第二章著重研究如何發揮各地區比較優勢,促進生產力布局最佳化,特別是實施“一帶一路”建設、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發展三大戰略和區域發展總體戰略,以及如何確立區域治理新理念;第三章研究如何促進城鄉公共資源均衡配置,打造新型工農城鄉關係,並對城鄉協調發展的重點即破解“三農”問題、縮小城鄉發展差距作了探討;第四章在梳理經濟發展與文化發展關係理論的基礎上,研究十八大以來中國共產黨關於“兩個文明”協調發展的理論創新和實踐路徑;第五章研究如何統籌經濟建設和國防建設,建立軍民深度融合發展格局,使兩者協調發展、平衡發展、兼容發展。
第五,協調發展理念的提出,既是對中國當代發展中面臨的突出問題的解決方案,也是對發展理論的新發展,為開發中國家解決發展中的各種結構性矛盾,跨越“中等收入陷阱”貢獻了中國理論和中國方案。“中等收入陷阱”的跨越是一個系統過程,不僅是經濟的增長或單純經濟指標的“跨越”,更重要的是實現經濟社會結構的變革和轉型,以全面協調發展避免有增長而無發展的“低度發展”問題。這種“跨越”不僅具有“量”的意義,更具有“質”的意義。就此而言,中國協調發展的理念和實踐,既是對中國問題的解決之道,也是對開發中國家的現代化和人類發展進步的貢獻。
作品影響
獲獎記錄
2019年,該書獲北京市第十五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一等獎。
出版信息
作者簡介
孫代堯,北京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中國科學社會主義學會副會長。研究方向為馬克思主義理論、科學社會主義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