協調外交

是一戰後,日本原敬內閣和若槻內閣在國內外新形勢下推行的新型的與英美“妥協”的外交路線,主張通過經濟滲透而不是武力征服的手段,被稱為“溫和外交”,也叫“軟弱外交”。經過其後幾屆內閣的繼承發揚,成為20年代日本外交的主流,經外務大臣幣原喜重郎推行,故又名“幣原主義”。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協調外交
  • 時間:一戰
  • 國家:日本原敬內閣和若槻內閣
  • 別稱:幣原主義
從1924年起,資本主義世界進入相對穩定時期。日本為了克服國內困難,保持資本主義的穩定,在沒有能力與美英列強進行武力對抗的情況下,力圖在各國承認日本既得利益的前提下在華盛頓體系內謀求與英美協調。他的外交原則是:維持和增進正當權益,尊重外交前後相承主義,以保持同外國的信任關係,改善對美蘇的關係,不干涉中國內政,用經濟外交代替武力爭奪。幣原所謂“正當的權益”是指以往日本帝國主義通過與中國簽訂的不平等條約所取得的權益都是正當的。幣原外交的根本目的是維護 這種權益,而同各國保持協調和不干涉中國內政是為了有效的達到這種目的的手段。
1925年,日蘇建交,隨後日本從北庫頁島撤兵。在對待中國問題上幣原外交較之過去露骨的干涉有所緩和,但必要時仍訴諸武力,並非真正的不干涉。在協調外交的幌子下,日本還加緊了對中國的經濟侵略。使日本與西方關係有所緩和。本質是不妥協的,其形式的妥協和本質的不妥協構成了協調外交的內在矛盾,決定了它的不穩定性。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