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蘭縣孔雀河協爾瓦,在普蘭縣南邊,是一個邊界小村莊,村名就叫“協爾瓦”。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協爾瓦
- 所屬地區:中國西藏
- 地理位置:普蘭縣孔雀河流出國境的地方
- 著名景點:觀賞孔雀河、與孔雀河“道別”地方
簡介,圖文,
簡介
邊界小村“協爾瓦”
標籤:西藏阿里普蘭縣孔雀河協爾瓦
圖文
1、(題圖:阿里四大聖河之一的“孔雀河”,在普蘭縣南邊,流出國境,進入尼泊爾,最終匯入更南邊的恆河。這孔雀河流出國境的地方,有一個小村,叫“協爾瓦”。嚴格說來,這裡不能算是一個景點。但由於是邊境,加上又是觀賞孔雀河、與孔雀河“道別”的地方,所以人們來普蘭,都很想一睹協爾瓦的景色。我沒有找到“協爾瓦”的藏文寫法,根據讀音推測,可能是“xerwa”(藏文的拉丁轉寫,因為沒有藏文軟體,打不出藏文;即使我打出來了,如果您機器上沒有藏文軟體,也顯示不出來),這個詞的意思是“分辨清楚、檢查、核查”的意思。從中可以猜想出,這個地方很早就是個“邊卡”,出入境要接受盤查的。漢文也有譯為“斜爾瓦”的——當地就是這樣來標示地名。但我覺得這個“斜”字不大好聽,中尼現在很友好,還是譯為“協爾瓦”更好聽一些)
2、(右圖:今“阿里三圍”(亦即與歷史上的“阿里三圍”不同),是指普蘭、札達、日土
這3個縣,3個縣的特點被分別概括為“普蘭雪圍”、“札達土圍”、“日土湖圍”。意思是普蘭被雪山圍繞;札達被土林圍繞;日土被湖水圍繞。如果你到了實地,才真正體會到這概括的有如何準確了。在普蘭境內,觸目皆是雪山,躲都躲不掉;在札達,那才體味到什麼是灰頭土臉了;在日土,好象一直繞著湖邊行走,美妙絕倫。這是我們到協爾瓦的路上,雪山一路相伴。這裡屬於喜馬拉雅山腹地,雪山也都是喜馬拉雅山的一部分)
3、(左圖:與雪山一樣,一路伴隨的,還有歡唱著奔流向前的孔雀河。孔雀河就發源於普蘭縣境內,其中一條支流靠近聖湖瑪旁雍錯,所以被認為是阿里的“四大聖河”之一。流出國境後,尼泊爾人稱她為“卡爾納利河”,最終流入恆河,這也是她成為四大聖河的理由之二,也就是說她也是恆河的組成部分)
4、(右圖:孔雀河流出國境的具體地點,就在協爾瓦村。河邊的這個界碑,就是孔雀河出境處。界碑上有兩種文字,向著中國的一面,是中文;在尼泊爾一面,是尼泊爾文。那我們是不是就無緣看到另一側的文字了呢……)
678、(圖8、9、10:在尼泊爾一方,有一座橫跨孔雀河(現應叫卡爾納利河了)的鐵索橋,橋對面就尼泊爾人新修的房子。現這裡的邊貿生意比較好,所以一個新村落正悄然成形)
91011、(圖11:在尼泊爾一方,一些尼泊爾人正在忙活。他們要把從中國運來的貨物進行改裝,一是為了運輸方便,二是大包裝改為小包裝,賣起來方便。貌似尼人的消費能力較低,一下子不能買很多。比如這種大盤大盤的鐵絲,他們就要用特殊工具,將它纏成小團團的,然後再運走)
改裝好了,用毛驢馱回去,經過鐵索橋,運到尼泊爾一方。中國的商品就這樣“出口”了。雖然沒有鐵絲網,但是畢竟是“國界”,一些從尼泊爾入境中國的老外,還是不敢造次。他們把輜重等放在中國一側,等候中國方面派來旅遊車,接他們到普蘭。經普蘭從尼泊爾到中國,是一條重要的旅遊通道。據普蘭當地人講,有時外國遊客多了的時候,普蘭滿街都是老外。因為普蘭縣城面積不大,人口不多,所以如果有外國遊客集中湧入,那景象就“蔚為大觀”了。
在離協爾瓦村不遠,還有一處景致。那裡分布著許多“樹化石”,許多紋理清晰的巨大“樹化石”,分布在孔雀河岸的一處高坡上。這些巨樹提醒著喜馬拉雅“滄海桑田”的歷史。那時候,樹木茂密,或許海拔很低,甚至可能是大海,而如今……如果你不想發思古之幽情,這裡仍是個觀賞孔雀河的好地方,可以眺望孔雀河在高山大谷中靜靜流過,穿過喜馬拉雅,流向印度洋。當然了,你還可以與在高坡上的另一個中尼界碑留影——以藍天、雪山為背景。然後,與協爾瓦說“拜拜”。
在離協爾瓦村不遠,還有一處景致。那裡分布著許多“樹化石”,許多紋理清晰的巨大“樹化石”,分布在孔雀河岸的一處高坡上。這些巨樹提醒著喜馬拉雅“滄海桑田”的歷史。那時候,樹木茂密,或許海拔很低,甚至可能是大海,而如今……如果你不想發思古之幽情,這裡仍是個觀賞孔雀河的好地方,可以眺望孔雀河在高山大谷中靜靜流過,穿過喜馬拉雅,流向印度洋。當然了,你還可以與在高坡上的另一個中尼界碑留影——以藍天、雪山為背景。然後,與協爾瓦說“拜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