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民居結構,民居建造者,民居設計,民居歷史,民居文化,牆門雕刻文化,屋脊雕刻文化,
民居結構
該民居原建有五間三軒大院3座,大小石板明堂五方,及大量偏屋用房,共約七八十間,連同花園、菜地,占地10多畝,後園的圍牆高達三四米。
民居建造者
老宅建於19世紀中葉,由昌棣、行宰父子倆陸續建造而成。最早建造的是東南首的院子。因剛發財,財力還不雄厚,所建房屋雖很氣派,卻材質較差,松木桁條腐朽蛀蝕,石頭門檻早已剝落。後造的東北、西南兩院均為杉木屋架,青石門檻,至今保存完好。據傳,昌棣原計畫造樓房,但顧慮後代子孫無力維修,就造了平房。兄弟倆各得一座,兄昌棣在東,弟昌機在西。西南首的院子最後落成,後由行宰的侄孫王春水居住。西北角留下的一塊地基,原打算再造一個院子,因後代子孫不爭氣,王協成漸趨沒落,誰也造不起大屋了,便做了花園。協成里有兩道大宅門,皆又高又寬,威風凜凜。東大門為初建時的大門,舊時結婚,新娘子的轎子都從這道大門進入。最後一座院子落成後,大門移到了中間。新大門築斗拱,雕花鳥,極具藝術價值。從大門拾級而上,沒走幾步又是一道雕飾精美的中門,裡面的長弄把協成里劃成東西兩半。
王協成靠釀酒發財,為清晚期白泉最大酒坊,位於現白泉十字路78-96號(電影院至德行弄)。酒坊原有房屋20多間,加上作坊和堆場,約占地五六畝。王協成敗落後,將酒坊和南貨店房屋都賣給了白泉有名的富賈地主張華卿。抗戰時王協成酒坊駐紮過日軍派遣隊,老百姓稱日軍司令部。勝利後,進駐國民政府緝私營。1947年後辦白泉國小至今。
王協成在白泉街開了兩家南貨店,一家近十字路口,平屋;一家在十字路中段,三間店面樓房,都在民國時易主他人。
王協成在白泉街開了兩家南貨店,一家近十字路口,平屋;一家在十字路中段,三間店面樓房,都在民國時易主他人。
民居設計
昌棣和其子行宰都是求實惠的新發財主,他們的造房理念是講究實用,不圖虛華,體現了是時民居崇實的建築時尚。所造房屋寬敞結實,經久耐用,且臥室、廚房、柴間、穀倉、豬舍、牛欄等等一應俱全。值得一提的是,協成里門外的一口水井,水質清冽甘美,井水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為四周居民之生活源泉,可惜後來遭污染,從此不能飲用。
民居歷史
協成里的人家是定海農村最早用上電燈的人家。1920年,旅滬商人樂葆庭、朱葆三等合資創辦定海電燈公司,馬祖康任經理。馬祖康系王協成女媚,他以公兼私,將電線桿經皋泄豎到白泉協成里。
老祖宗造房總理想兒孫歡聚一堂,熱熱鬧鬧,可是現實不遂人願。昌棣、行宰父子在世時,協成里轟轟烈烈,父慈子孝,其樂融融。行宰離世後,王協成後繼乏人,走上下坡路。大樹倒地,大鳥、小鳥各奔前程。後代子孫紛紛外出謀生,不少到上海灘打工、學藝,沒有能耐的在家混日子。民國時期,偌大的協成里只有幾個老婆婆在大明堂里曬太陽,寂靜得令人發毛。敵偽時期的協成里出奇的熱鬧。那時,王春水任白泉自治會長,管轄東區八大鄉。協成里簡直成了區公所,各派政治人物及三教九流穿梭般出出進進,每天酒肉飄香,麻將聲不絕於耳。為此王春生敗光了家產,把西邊的五間用屋拆賣給了白鶴寺。
老祖宗造房總理想兒孫歡聚一堂,熱熱鬧鬧,可是現實不遂人願。昌棣、行宰父子在世時,協成里轟轟烈烈,父慈子孝,其樂融融。行宰離世後,王協成後繼乏人,走上下坡路。大樹倒地,大鳥、小鳥各奔前程。後代子孫紛紛外出謀生,不少到上海灘打工、學藝,沒有能耐的在家混日子。民國時期,偌大的協成里只有幾個老婆婆在大明堂里曬太陽,寂靜得令人發毛。敵偽時期的協成里出奇的熱鬧。那時,王春水任白泉自治會長,管轄東區八大鄉。協成里簡直成了區公所,各派政治人物及三教九流穿梭般出出進進,每天酒肉飄香,麻將聲不絕於耳。為此王春生敗光了家產,把西邊的五間用屋拆賣給了白鶴寺。
抗戰勝利後,協成里恢復了往日的平靜。解放前兩年,國民党進駐,協成里又熱鬧了一陣子。據老人們說,國民黨撤退舟山前夕,蔣介石到舟山視察。同時,協成里也來了個身披呢大氅、頭戴平頂帽,還有戴鋼帽警衛員站崗的大人物。夜裡,國民黨居住的房間窗簾遮得密不透風,裡面燈火通明,皮鞋聲“的篤、的篤”作響。他們還命令住戶們關閉窗戶,不準外出,更不能窺視。民眾猜測,那是國民黨在召開緊急軍事會議,這個披著軍大氅的人或是蔣經國,或是陳誠。不過此說史志並無記載。
解放初,協成里駐紮過解放軍的衛生隊和軍官。部隊成立籃球隊,球場設在田舍王,隊員住在協成里。部隊撤出後,協成里又恢復常態。現在的協成里不是王姓一統天下,有些房子已屬章姓、鄭姓所有,但仍人煙稀少,許多房子空關著。只有下代子孫結婚辦喜酒時,族人才聚在一起熱鬧一番,總共也只有十桌、百來個人。
解放初,協成里駐紮過解放軍的衛生隊和軍官。部隊成立籃球隊,球場設在田舍王,隊員住在協成里。部隊撤出後,協成里又恢復常態。現在的協成里不是王姓一統天下,有些房子已屬章姓、鄭姓所有,但仍人煙稀少,許多房子空關著。只有下代子孫結婚辦喜酒時,族人才聚在一起熱鬧一番,總共也只有十桌、百來個人。
王氏一族中,仲房一系人丁最旺,一家有四五個兒子的不在少數。始祖聖祥太公生3個兒子,3個兒子又生6個孫子,人口幾何積數般增長,老屋變得座無虛席。聖祥的兒子們靠祖宗福蔭,個個有錢有田。三子顯飈擇址稻田中央建造家園,人稱“田中央”,共有房屋88間,中間的長弄把田中央分割成兩部分。弄堂西側院子,房屋的排列猶如電影院的座位,一字橫排,多至13間,俗稱“十三間頭”。13間之南又建有九開間三軒的大院。再南則是大塊地園。13間之北也建有大量房屋。東側院子,顯飈太公建了南邊5間,後其孫媳陳氏又在北邊建了5間,成了二進、五開間院子,內有石板大明堂和大菜園。田中央老宅都是平房,材質一般,少雕飾,遠遜於田舍王老宅。唯有雲紋窗欞,做工精緻,別具一格,給樸素無華的房屋增添一分藝術美。陳氏榮獲的光緒三十四年“欽旌”匾額,懸掛在田中央的小祠堂里。
田中央也駐紮過國民黨軍和解放軍。目前大部分房屋保持著原汁原味的老宅風貌,居住留守老人。
民居文化
牆門雕刻文化
協成里王氏民居進入口,前後有兩道牆門,第一道牆門與第二道牆門之間有七八個台階。第一道牆門,雕飾極為豐富,所飾圖文不少還較為清晰。牆門上施屋脊狀,兩翼飛揚,其上還殘留一些卷草紋飾。正面有上中下三枋,中枋是雕飾重點。檐下之枋為長短間隔的略凸的五個長方形。中枋五幅圖文,中間長方字框為磚雕,還隱約可辨“紫氣東來”四字;字框左右一幅雕有一個拄著龍頭拐杖的老壽星笑吟吟地看著一個歡快的兒童,另一幅為祥雲下衣裙飄逸的仙姑,回首歡跳的梅花鹿。中枋兩側所塑人物其形象已不太清晰,但從畫中祥雲、古樹以及麒麟等細節處可推知所表達的也是一種吉祥寓意。牆門下枋是三條神采飛揚的龍組合圖,最中間所雕一條正面朝前,兩翼飄逸,身披錦繡的龍;兩邊飾雙龍,龍首向里捲曲,龍身舒展修長。牆門正面各枋所雕飾圖文,充分表達了屋主人追求富貴、長壽以及家族飛黃騰達之願望。
第一道牆門其背面雕飾,中枋五幅灰塑圖案還保存得非常好。最中間儼然是一個書房模樣,有古色古香的書案,精緻的如意筆架,線條優雅的方形矮几,還有插著書畫捲軸的落地花瓶,掛著寶劍的三腳架等等,構圖主次分明,錯落有致。兩邊四個框內分別是“梅蘭竹菊”圖。中枋所雕飾的圖案明顯寄寓了屋主人對君子風範、書香門第的嚮往。
屋脊雕刻文化
在協成里的王氏民居,你一定會特別注意到王氏民居那屋脊兩頭的獨特形狀,也就是屋脊脊翼。當地人叫它為“鳳凰尾巴”,一個非常漂亮的名字。
定海古民居脊翼最顯著最有地域特色的就是起翹特徵,在定海其他地方我們所見的民居兩端的脊翼,翹起的飛檐尾端一般做成如燕子、麻雀的尾巴,民間稱之為“燕尾”或“麻雀尾巴”。但協成里王氏民居,把脊翼兩端翹起的飛檐尾端做成鳥尾羽向後捲起的樣子,線條十分優雅,與其他地方有著明顯的不同。
如果想進一步追問其文化淵源,我想這是否與源遠流長的鳥崇拜有關?在遠古時代的先民意識中,鳥是和太陽緊密相連的,太陽的圖像表現為一個圓內畫一隻鳥,俗稱三足烏、金烏,它們是光明的象徵,是萬物之本。作為農耕文化為主的浙東地區,其先民一直存在著鳥崇拜,也有許多鳥神話流傳。代表長江下游以南新石器時代的河姆渡文化,出土文物中就有兩件刻有鳥的圖案的文物。距今4000至5000年左右的良渚文化遺址出土的玉器上,也有不少有關鳥的刻紋圖案。
類似這種久遠的崇拜信仰觀念往往會強烈地在傳統民居建築上再現。協成里王氏民居“鳳凰尾巴”脊翼造型,不正是淳樸的鄉民對神秘自然的一種崇拜,表達他們對天人合一、和諧共存的嚮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