協同論方法

協同論方法是運用協同學理論研究系統如何自發地產生有序結構的科學方法。由德國著名理論物理學家哈肯(H.Haken)在60年代末70年代初創立。協同學研究各種不同類型的系統中要素(或子系統)之間如何通過協同作用產生整體效應的共同規律。

從理論建立的方法和形成的理論均有重要的方法論意義,主要表現在:①哈肯的研究領域相當廣泛,如群論、固體物理學、雷射物理學、非線性光學、統計物理學、電漿物理學、分岐理論、化學反應模型以及形態形成理論等。因此他在各種不同學科類比分析的基礎上,發現了在系統從無序向有序的演化過程中,非平衡相變和平衡相變有其共性,它們都是大量子系統通過相互作用而產生的協調一致的結果。可用相同的數學模型進行處理。在類比過程中,哈肯抓住了不同事物所共同具有的“結構”特徵。系統協同工作時,可從混沌中產生出組織良好的新型結構,遵守普遍有效的規律。這種研究方法,就使協同論方法具有更普遍的適用性,廣泛套用於解決物理學、化學、生物學、天文學、經濟學、社會學以及管理科學中的問題。②協同學強調自組織是系統由無序轉向有序的關鍵,在於由大量子系統構成的複雜系統可在一定的條件下通過非線性的相互作用和相干效應而達到更有序。在這個過程中序參量起著主導作用,並與其他各種變數處於協同工作中。③在處理系統的有序化問題時,把確定性和不確定性結合起來,既看到必然性的決定作用,又注意到偶然性漲落的作用,使系統由非穩定平衡位置轉到新的穩定平衡位置。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