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遊業經濟:文化協同論》一書的出版社是東南大學出版社,出版時間是2011年1月1日。
基本介紹
- 書名:旅遊業經濟:文化協同論
- 頁數:257頁
- 出版社:東南大學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1年1月1日
- 裝幀:平裝
- 開本:32
基本信息,內容簡介,目錄,序言,
基本信息
ISBN: 7564125314, 9787564125318
條形碼: 9787564125318
產品尺寸及重量: 20.6 x 14.4 x 1.4 cm ; 299 g
ASIN: B004HW7ROY
內容簡介
《旅遊業經濟:文化協同論》主要從經濟文化協同動作的視角,將旅遊管理研究建立在一種對旅遊活動的廣義上,尤其是對人的全面發展的意義的理解之上,基於人類文明一體化的視野探討旅遊業的管理模式,既有一定的理論創新,也有較強的實際套用價值。隨著世界旅遊業的迅猛發展,旅遊的經濟意義和文化意義得以充分的展現,並最終與人的全面發展,與人類文明的健全和提升相聯繫。《旅遊業經濟:文化協同論》將對旅遊及旅遊管理的研究建立在符合其經濟-文化-體化特性的學科框架下,以經濟-文化的協同互動為目標,由此既實現一種學科視野和研究方法的超越,又促進有利於旅遊業持續成長的管理品質和管理模式的構建。
目錄
第一章 導論
1.1 選題背景和意義
1.2 研究定位和方法
1.3 基本思路和分析框架
1.4 可能的創新點
第二章 經濟-文化協同運作的方法論資源探討
2.1 經濟-文化:物質生產的效率與精神生活的品質
2.1.1 經濟:以人為主體的物質生產的效率
2.1.2 文化:以人為主體的精神生活的品質
2.1.3 經濟-文化一體化:探尋經濟發展的人文動力
2.2 經濟-文化一體化理論產生的背景和動因
2.2.1 企業面臨市場環境的變化
2.2.2 從生產型經濟到服務型經濟
2.3 國外經濟-文化理論研究及其進展
2.3.1 經濟-文化:早期經濟學家的視野
2.3.2 韋伯命題及其回應
2.3.3 當代經濟學研究中經濟-文化整合的趨向
2.4 國內經濟-文化理論研究及其進展
2.5 對國內外經濟-文化理論研究的評述
第三章 旅遊業的經濟-文化本性及其歷史發展
3.1 “經濟一文化人”假設:旅遊管理的基本前提
3.2 旅遊的目的
3.2.1 政府層面發展旅遊的目的
3.2.2 旅遊企業推進旅遊的動機
3.2.3 旅遊者的旅遊動機
3.2.4 社會文明體系的視野:物質文化與精神文化共生共榮
3.3 旅遊的條件
3.3.1 充足的閒暇時間
3.3.2 足夠的經濟收入
3.3.3 文化溝通與文化理解能力
3.4 不同歷史階段旅遊活動中的“經濟一文化”互動
3.4.1 古代的旅行
3.4.2 近代旅遊的興起
3.4.3 現代旅遊的發展
第四章 旅遊業經濟-文化協同運作系統
4.1 一組相關概念的界定
4.1.1 閒暇
4.1.2 遊憩
4.1.3 旅行
4.1.4 旅遊
4.1.5 旅遊者
4.1.6 旅遊產品
4.1.7 旅遊業
4.2 旅遊業的系統結構分析
4.2.1 系統科學及其研究方法
4.2.2 系統方法在旅遊研究中的套用
4.2.3 基於各種變數關係的旅遊系統結構
4.3 旅遊系統的原生變數
4.3.1 資源稟賦要素
4.3.2 比較優勢要素
4.3.3 旅遊需求要素
4.4 旅遊系統的外生變數
4.4.1 旅遊系統中的政府行為
4.4.2 旅遊系統中的企業行為
4.4.3 旅遊者行為
4.5 旅遊系統經濟一文化特性的協同關係分析
4.5.1 指標體系的確立
4.5.2 灰色關聯分析法
4.5.3 經濟-文化特性協同關係研究模型
4.5.4 實例研究
第五章 旅遊業系統結構的原生變數分析
5.1 “資源稟賦一比較優勢-旅遊需求”的經濟一文化過程分析
5.1.1 資源稟賦:客觀性和歷史性的存在
5.1.2 旅遊需求:主觀性和未來導向
5.1.3 比較優勢:由客觀到主觀、由歷史到來來的經濟一文化過程
5.2 “資源稟賦一比較優勢-旅遊需求”的經濟一文化邏輯分析
5.2.1 資源稟賦:物質要素的形態與品質
5.2.2 旅遊需求:心靈生活的體驗與感知
5.2.3 比較優勢:環境空間與精神內涵的相互作用
5.3 “資源稟賦-比較優勢-旅遊需求”的經濟-文化動態協同
5.3.1 旅遊需求與資源稟賦的相互創造
5.3.2 旅遊需求與比較優勢的共同提升
第六章 旅遊業經濟-文化協同運作的運行模型
6.1 第一種驅動:政府的主導力量
6.1.1 政府主導力量的相關理論回顧
6.1.2 政府與旅遊業的經濟-文化協同運作
6.2 第二種驅動:企業的市場行為
6.2.1 旅遊企業:服務性產品的生產與提供
6.2.2 以市場為導向的旅遊企業行為
6.2.3 旅遊企業行為——城市花卉公園的旅遊開發策略
6.3 第三種驅動:旅遊者的管理及自我管理
6.3.1 旅遊者行為及其特徵
6.3.2 旅遊者的管理及自我管理
6.4 政府-企業-旅遊者模型
6.4.1 政府與旅遊企業之間的博弈
6.4.2 旅遊企業與旅遊者之間的博弈
第七章 旅遊業經濟-文化協同運作的運行機理
7.1 旅遊業市場行為合理性體系
7.2 以旅遊者價值為運行導向
7.2.1 旅遊者價值:從經濟視角到人文視角的考察
7.2.2 旅遊者價值:從消費極大化到生活質量極大化
7.3 以品牌形象提升核心能力
7.3.1 品牌形象對旅遊業的意=;L
7.3.2 旅遊業的品牌形象塑造策略
7.4 以產品創新實現持續競爭優勢
7.4.1 旅遊產品創新系統的主體和客體
7.4.2 旅遊產品創新系統的動力機制
7.4.3 旅遊產品創新:工業遺產的旅遊開發
第八章 旅遊業經濟-文化協同運作的環境支持
8.1 要素稟賦環境
8.2 巨觀經濟環境
8.3 體制和制度環境
8.4 社會文化環境
8.5 國際化環境
第九章 經濟-文化:南京閱江樓風景區之彩鳳雙飛翼
9.1 獅子山閱江樓:天然景觀與人文傳奇的結合
9.2 社會經濟環境分析
9.3 以明文化為主題的市場化運作
結束語:旅遊管理的文化品質、文化建構與旅遊業持續成長中的經濟
文化整合
主要參考文獻
序言
1.旅遊總是有一些非旅遊因素的……旅遊,就是來和去的過程,於來來去去的雲水之間,託付著些許夢想。
旅途,負載著溫暖的心情——抵達抑或離開,託付著所有懷戀和思舊的分量,總和我們的心理記憶相關。
“你從遠方交錯而過,回首再見,小站就像時光擦出的傷感。”月台送行,若有地久天長的情人在小站吻別,應以戰火烽煙為背景,襯托著舊汽輪機蒸發的一籠白煙。青灰的天空,躁亂月台的深深一吻。她戴著一條深紅的毛絨圍巾,他穿一身方格子呢絨襯衫。緩緩出站的火車,車窗里有一個深情的戀人。
相似的場景總是會出現在著名的地方,卡薩布蘭卡、羅馬、巴黎……那些遊人如織如潮的旅遊勝地,誰能說得清是去尋找別樣的風景、膠片中的意境,還是腦海中若有若無的一份嚮往和掛牽?只是今天再不見馬龍·白蘭度的風衣、禮帽,也再不見瑪麗蓮·夢露的一襲白裙,遊走在滿大街的都是牛仔褲、登山鞋以及假冒的名牌包包……
或者是蕭瑟的冬天,可以等待一場飛雪。銀裝素裹,詩意:盎然。看神奇依舊在這裡上演,夢想從這裡綻放,希望升騰于山林之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