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寺院介紹,寺院歷史,
寺院介紹
東岩三處岩寺,占地面積約三千多平方米。該處風景幽美,摩崖石刻豐富多采,是潮陽有名的旅遊勝地。東岩上有唐、宋、元、明、清至近代摩崖石刻數十處,石雕佛像一處。是潮陽區內摩崖石刻保存較豐富的地方,為研究歷史、書法提供珍貴資料。現保存完好,1981年6月潮陽縣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一批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寺院歷史
唐代貞元年間,中原禪宗第九代傳人大顛和尚率玄應、智高等數十門人所拓建。岩上四周,青石壘壘,泉鳴幽澗,從山下繞一池碧水,拾石階登級而上,便達卓錫古寺,門匾是明朝潮陽縣人、監察御史、巡按蕭端蒙所題書。
古寺依山而建,進門左行便是僧舍、齋堂,前行便是寬闊庭院,奇花異果,各呈紛芳。佇立庭院遠眺,可見如帶練江,樓屋櫛次鱗比之城市。庭院之上便莊嚴之大雄寶殿,出寶殿側門,便有泉水汩汩之卓錫泉。本來僧人起居處稱為卓錫,而此處之卓錫泉卻有著一段神奇傳說。相傳唐朝元和十四年韓愈因諫迎佛骨被貶來潮州任剌史,為解旱澇民厄曾來潮陽大湖祭神,路過白牛岩,因韓無命人通報,正在岩上修水渠的大顛和尚便未迎接,後大顛見韓佇立良久,口渴難耐,便用「灰匙」「卓」(即擊鑿)岩,岩即噴泉為韓愈解渴,後人將此泉稱為卓錫泉,寺名為卓錫古寺。
沿卓錫泉石徑而上,便至寬闊的白牛岩洞,洞頂壁有白牛造像幻影,相傳這裡是大顛及閘人面壁修禪的地方。洞下有石佛堂,是大顛等禮佛誦經處所。佛堂石壁有石雕花瓶一個,線條古樸流暢。岩洞四周,有宋代以來各朝摩崖石刻數十處,楷、行、隸、篆字型齊備。上有宋宣和四年(公元一一二二年)士人陳昌年等紀游文字,有元潮州路總管五翰的隸書「白牛岩」、篆書「飛雲」,潮陽達魯花赤(蒙古監臨官)的行書題刻,清潮陽縣令彭家升的楷書「天風海濤」。
白牛岩是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現常住十餘僧眾,晨鐘暮鼓,禮佛誦經。遊人至此或弔古懷舊、觀賞石刻,烹泉品茗,參與僧人的功課,或遊山玩水,登高遠眺,怡情自得,樂而忘歸!
寺址∶廣東省汕頭市潮陽區棉城鎮白牛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