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越的科學家竺可楨

《卓越的科學家竺可楨》節選自《登上氣象科學高峰》(1978年3月18日《人民日報》),編入課本時,經作者修改。作者:白夜 柏生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卓越的科學家竺可楨
  • 作者:白夜 柏生
  • 選自:《登上氣象科學高峰》
  • 時間:1978年3月18日
基本信息,原文,

基本信息

《卓越的科學家竺可楨》節選自《登上氣象科學高峰》(1978年3月18日《人
民日報》),編入課本時,經作者修改。
作者:
白夜 柏生

原文

春天,在北海公園,常常有一位面容清瘦、精神矍鑠的老人,早晨上班從北門進園,南門出去,下午下班從南門進園,北門出去。這位老人就是卓越的科學家竺可楨。從他的住宅到辦公地點,正好經過北海公園。本來他可以坐汽車去,但是他寧願步行穿過公園。他這樣來來去去,度過了許多美好的春天。
竺可楨走北海公園,是為了觀賞景物嗎?不是。他是來觀察物候,作科學研究的。他研究物候的目的,是要掌握自然現象變化的規律,了解氣候變化對生物的影響,以便為社會主義的農業生產服務。他來到北海岸邊,細心觀察:哪天桃花開了,哪天柳絮飛了,哪天布穀鳥叫了。這些自然現象的變化,他都作了翔實的記錄。遇到工作緊張或者外出,就讓他愛人幫著留心燕子什麼時候飛來,也讓他女兒幫著觀察北海的冰什麼時候初融,還讓鄰居的孩子向他報告哪天杏花開了第一朵。
每天早晨一起來,他就把那支放在白銅套子裡的鋼筆式的溫度表拿到院子裡放好,然後做早操。做完早操,又把溫度表拿進屋裡,記錄量得的氣溫。這支溫度表,他經常插在外衣左邊的小口袋裡。長久地插來插去,小口袋的蓋布總是先磨壞了。這樣,做衣服的時候,他愛人就請成衣工人多做一片小口袋蓋布,留著拆換。
經過多年的觀察,他積累了豐富的物候記錄,繪製了北京春季物候現象變化的曲線圖。這幅圖表明了1950-1972年的23年中北京春季物候變化的遲早順序,為編制自然歷提供了科學的依據。在他的著作中,我們可以看到這幅有意義的曲線圖。
為了使科學研究更好地服務於生產,竺可楨並不限於在北海觀察。他在70多歲的時候,還換上耐磨的網球鞋,到野外去工作。去時總帶著那鋼筆式的溫度表,還帶著羅盤高度表照相機。這是他的隨身四寶。每到一處,總是先拿出羅盤定方向,接著用高度表測量海拔,用溫度表測量氣溫,再用照相機把一些景觀照下來,作為科學研究的資料。經過深入的調查研究和實踐,他寫出了《關於我國氣候若干特點與糧食作物生產的關係》這篇學術論文,綜合地分析了光、溫度和降水對作物生長的影響,認為我國農業生產還有很大潛力,指出發揮這些潛力應採取的若干途徑,給氣候工作和農業生產開闢了嶄新的前景。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