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尼縣博物館成立於1981年,位於卓尼縣柳林鎮,隸屬於卓尼縣文化體育廣播影視局。博物館占地面積1500平方米,建築面積1500平方米,展廳面積420平方米,館藏文物394件,珍貴文物6件,以民族民俗文物為館藏特色。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卓尼縣博物館
- 地理位置:卓尼縣柳林鎮葉兒街朱扎路62號
- 類別:歷史博物館
- 投用時間:2009年10月1日
- 開放時間:周二至周日10:00-17:00,周一閉館,節假日正常開放
- 館藏精品:文物394件,珍貴文物6件
- 館長:李新民
- 開館時間:1981年
- 票價:免費
卓尼縣博物館成立於1981年,位於卓尼縣柳林鎮,隸屬於卓尼縣文化體育廣播影視局。博物館占地面積1500平方米,建築面積1500平方米,展廳面積420平方米,館藏文物394件,珍貴文物6件,以民族民俗文物為館藏特色。
卓尼縣博物館成立於1981年,位於卓尼縣柳林鎮,隸屬於卓尼縣文化體育廣播影視局。博物館占地面積1500平方米,建築面積1500平方米,展廳面積420平方米,館藏文物394件,珍貴文物6件,以民族民俗文物為館藏特色。歷史沿...
卓尼縣圖書館成立於1983年,地址位於卓尼縣濱河西路12號,和文化館、博物館合屬辦公,事全額撥款事業單位,無機構代碼證,無獨立財務,館舍面積1565㎡館辦公人員10人,無本科和中級職稱的職工,圖書館有圖書室、閱覽室、電子閱覽室,圖書流動車一輛。簡介 目前圖書館藏書2萬餘冊,期刊120種8000餘冊,地方文獻資料共...
卓尼縣楊土司革命紀念館是2013年7月14日設立的文物系統國有博物 館。歷史沿革 為了學習和發揚楊積慶的愛國主義精神,建設中華民族團結和睦的大家庭,1994年楊積慶被甘肅省追認為“革命烈士”,同年縣政府決定修建“楊土司革命烈士陵園”。 2000年3月,卓尼“土司兩館”正式開館。2011年12月被省委宣傳部評為“甘肅省第...
卓尼縣瑪尼藏式木雕記憶博物館協會 卓尼縣瑪尼藏式木雕記憶博物館協會是2016年10月14日登記成立的社會團體。業務範圍 以雕刻木雕藝術品。註冊地址 卓尼縣木耳鎮。
治《卓尼藏》,其《甘珠爾》部分由卓尼(今甘肅甘南藏族自州卓尼縣)土司瑪索公布(dmag-zor-mgon-po,1686—?)施刻,於康熙六十年(1721)開雕,至雍正九年(1731)完成。校閱師和目錄的作者是卓尼傑尊扎巴霞珠(1675—1749)。底本為《里塘藏》,帙數同《里塘藏》。其《丹珠爾》部分開雕於乾隆十七年(1752),...
趙虎 趙虎,男,藏族,1974年11月生,省委黨校大學學歷,中共黨員。現任甘肅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卓尼縣楊土司革命紀念館副館長。 人物履歷 現任甘肅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卓尼縣楊土司革命紀念館副館長。 職務任免 2023年8月,甘南州幹部任前公示:趙虎擬任副處級事業單位正職。
石門寺,位於甘肅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卓尼縣泄碩鄉石門村,該寺興建於藏曆第十繞迥木羊年(西元一五九五年),寺內建有大經堂、藥師殿、白度母殿、法王殿等9座佛殿,寺周有嘛呢經輪及許多佛塔。石門寺,鼎盛時期有僧人與信眾五百餘人。歷史由來 石門寺,藏語稱為「道衛香巴朗」,漢語意為「石門慈氏洲」,位於...
卓尼禪定寺,中國藏傳佛教寺院。位於甘肅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卓尼境內。是甘肅省南部藏族地區修建較早的一座寺院。歷史沿革 1268年八思巴入京,途經此地,命其弟子布日益西留此,於1295年建寺弘法。因該地有兩棵高大奇異的油松樹,當地藏語叫作cone(漢文譯音為“卓尼”),遂以為寺名。後來,卓尼土司的祖先協地(藏文...
卓尼擬線形跡(新遺蹟屬種)卓尼擬線形跡(新遺蹟屬種)是發現於甘肅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卓尼縣卡車溝的中三疊世時期化石。特徵描述 光滑細長的潛穴系統,潛穴長達18cm以上,直徑4~6mm,可互相交叉,有的潛穴通道有分枝。任意彎曲呈曲線形。平行層面分布。保存單位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逸夫博物館。
趙凌霞,女,藏族,1971年7月出生,甘肅臨潭人,大學專科學歷。現任甘肅省卓尼縣政協副主席。人物履歷 1987.08-1991.07 甘南師範學校中師專業學習 1991.08-2000.01 甘肅省臨潭縣古戰九年制學校任教 2000.01-2002.08 甘肅省卓尼縣扎古錄九年制學校任教 2002.08-2005.10 甘肅省卓尼縣藏族國小任教(其間:2005.05...
楊世棟,男,藏族,1968年8月生,甘肅卓尼人,省委黨校大專學歷,中共黨員。現任甘肅省卓尼縣政協主席、黨組書記。人物履歷 1997.04-2001.07 甘肅省卓尼縣尼巴鄉人民政府工作 2001.07-2006.09 甘肅省卓尼縣尼巴鄉黨委副書記 (期間:2002.07--2005.06函授中央黨校法律專業專科)2006.09-2010.10 甘肅省卓尼縣尼巴...
統籌推進全縣文化旅遊體育廣電公共服務,積極爭取和引進文化旅遊體育廣電建設項目,完善全縣文化旅遊體育廣電基礎設施建設。同時,負責全縣文化、旅遊、體育、廣電行業市場秩序的監管和運行,並做好相關服務管理工作。下設縣文旅服務中心和文化館兩個事業單位。現任領導 卓尼縣文體廣電和旅遊局局長:包建衛 ...
位於卓尼縣卡東鄉安布族村西邊的台地上。現立於甘南藏族自治州博物館的碑亭內。碑用紅色細紗岩雕成。碑身高4.95米,寬1.32米,厚0.5米。靈龜座(頭殘)高0.7米,寬1.32米,殘長2.1米。碑額以三層迭裝(共12條龍)的二龍戲珠和騰雲噴水高浮雕為飾,正中刻“唐故大將軍李公之碑”九個隸書大字,字型...
九巔峽是位於卓尼縣城東部藏巴哇、柏林兩鄉境內的旅遊景區。人文景觀 包舍口古城址,遺址中曾出土北宋古錢及各色陶片,是後涼五屯護軍中石門擴軍跡址,亦是宋王韶進軍洮州時設的軍事重鎮。九巔峽摩岩石刻群。古棧道遺蹟,在峽內岩壁上現仍清晰可辯。清康熙年間所立之“番屯交界碑”橋道堡古堡遺址。納路寺、...
王玉明 ,男,藏族,農村實用文化人才“正高級”職稱。1966年9月出生於卓尼縣洮硯鎮,高中文化程度。現為中國民協硯委員會常務理事、國家級制硯藝術大師;甘肅省一級工藝美術大師;甘肅省工藝美術協會常務理事;政協甘南藏族自治州第十三、十四屆委員;政協卓尼縣十三、十四屆常委。人物經歷 王玉明同志出身於制硯世家,...
藏王墳在卓尼縣洮硯鄉下達勿村北1公里處,全稱“藏王策墨林墓地”。該墓地位於下達勿村果園之中,是藏王策墨林一世家族墓地,因其一度在西藏攝政而被稱為藏王,並開創策墨林傳承制度,使其故鄉聞名於整個藏區。一世策墨林阿旺楚臣,7歲出家為僧,33歲赴藏深造,入色拉寺習經學法,由於勤奮苦學,升任為寺院主持。
禾馱寺為藏傳佛教格魯派寺院,卓尼禪定寺屬寺,位於卓尼縣木耳鎮大峪溝禾馱溝和博峪小溝禾馱灣交界處海拔2850米的禾馱梁,“禾馱”藏語為“山溝里”。禾馱寺藏語名貢臊寺絳曲林,系姜哇・扎巴隆珠創建,恰格阿闔黎建立夏令安居制度,位於卓尼縣大峪溝西側木耳鎮多壩村禾馱溝和博峪溝禾馱灣交界處的山樑,寺址坐...
是發現於甘肅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卓尼縣卡車溝的中三疊世時期化石。特徵描述 枝狀潛穴系統,由一主枝和其基部相錯的側枝組成。主枝長,大於10cm,直徑1.5~2mm,基部略寬,直或微彎。4~5個側枝分布在主枝的兩側,長3~10mm,直徑1~1.5mm。主枝和側枝相交近於垂直。保存單位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逸夫博物館。
喇嘛噶繞倉,男,藏族,1980年10月出生,甘肅卓尼人,大專文化程度,2006年9月參加工作。現任甘肅省卓尼縣人大常委會副主任。人物履歷 2006.09-2016.10 政協卓尼縣委員會副主席 2016.10- 卓尼縣人大常委會副主任 政協甘肅省第十三屆委員 會委員,甘南州第十六屆人代會代表,卓尼縣第十八屆人代會代表。工作分工 分...
冶海,位於甘肅省臨潭縣冶力關鎮以北與八角鄉交界處,右邊是白石山,左邊是樺樹崖。湖面海拔2610米,呈長條形,南北長,東西短,面積1.2平方公里(750畝)。水系水文 冶海上游水源湖水由石門河以及石門河的支流馬槽河、香水河補給,滲漏重現後注入冶木河。石門河,發源於卓尼縣東北白石山南麓,東南向流入臨潭縣八角鄉...
在卓尼縣境西南部,一條全長82公里的車巴河自南向北流入洮河。在車巴河與洮河交匯的三角沖積平原上,有一座美麗的麻路小鎮。麻路藏語為“下游部落”。這裡風景優美,氣候宜人,是卓尼境內僅次於縣城柳林鎮的又一集鎮,而且更好地保持了原始自然環境。兩河沿岸是平坦肥沃的千畝良田,兩河交匯的三角地帶矗立一座長滿千年...
不規則野草跡(新遺蹟種)不規則野草跡(新遺蹟種)是發現於甘肅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卓尼縣卡車溝的中三疊世時期化石。特徵描述 光滑細窄的移跡,寬度粗細一致。長2cm左右,寬0.5mm。沿層面呈不規則多方向分布。保存單位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逸夫博物館。
卡車溝叉形跡(新遺蹟屬種)卡車溝叉形跡(新遺蹟屬種)是發現於甘肅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卓尼縣卡車溝的中三疊世時期化石。特徵描述 小型細長直形繩狀移跡,由一系列"x"字形跡相互平行排列而成。長度為8.5cm,寬約2mm。單個"x"跡長寬相近。保存單位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逸夫博物館。
相似種)翼狀葛洛克跡(相似種)是發現於甘肅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卓尼縣卡車溝的中三疊世時期化石。特徵描述 近菊花形放射跡,直徑5~6cm,沿中心區向外放射分散。放射跡保存的在10條以上,每脊在始端或末端二分枝,脊長約3~4cm,寬2~2.5mm。中心區小,無飾。保存單位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逸夫博物館。
洮州“花兒”別具風格,獨樹一幟,是流傳於今甘南藏族自治州境內的臨潭縣和卓尼縣(部分地區),還有同臨、卓兩縣交界處的岷縣、康樂和臨洮縣的小塊地區的一種民間山歌。她源遠流長,形式活潑多樣,內容豐富多彩,具有濃厚的鄉土氣息,在西北“花兒”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隨著對“花兒”研究的深入,一向很少有人...
硯台製作技藝,遼寧省本溪市、寧夏回族自治區銀川市、河北省易縣、山西省新絳縣、甘肅省卓尼縣、岷縣傳統手工技藝,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早在唐代,易州的奚超父子就繼承了唐代墨官祖敏的松煙制墨技術,並在易水終南山津水峪發現了“奚硯”,即現在的“易硯”。五代時,奚超之子奚廷圭被南唐皇帝授為“墨官...
中共久治縣縣委常委本詞條缺少概述圖,補充相關內容使詞條更完整,還能快速升級,趕緊來編輯吧!范彩林,性別:男,出生年月:1971年6月,民族:藏族,籍貫:甘肅卓尼,出生地:甘肅卓尼,1992年07月參加工作,1999年7月入黨,現任中共久治縣縣委常委、久治縣人民政府副縣長。中文...
含鉛塊狀黃鐵礦 含鉛塊狀黃鐵礦(Massive Lead-bearing Pyrite)是採集於甘南藏族自治州卓尼縣下拉地6號平巷的岩石標本。特徵描述 褐黃色,微細粒結構,碎裂塊狀構造,主要礦物組成為:黃鐵礦、鉛黃、褐鐵礦。主要用途 用於提取硫、製造硫酸,含鈷、鎳、銅、金、硒等元素較高時可綜合利用。
赫茨希樹枝跡(相似種)赫茨希樹枝跡(相似種)是發現於甘肅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卓尼縣卡車溝的中三疊世時期化石。特徵描述 樹枝狀潛穴系統,光滑無飾。主枝直纖細,寬約1mm側枝以35°~45°銳角與主枝相交,寬度與主枝相近。保存單位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逸夫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