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克基鎮

卓克基鎮

卓克基鎮隸四川省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 馬爾康市,總面積298平方公里。截止2007年,全鎮轄3個行政村,8個村民小組,28個自然村寨。總人口 1960人(含駐軍)。海拔2660米,林草覆蓋率達94%。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卓克基鎮
  • 行政區類別:鎮
  • 所屬地區四川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馬爾康市
  • 下轄地區: 轄3個行政村、8個村民小組、28個自然村寨
  • 電話區號:0837
  • 面積:298平方公里
  • 人口:1960人
  • 方言:藏語,嘉絨語,羌語,西南官話
  • 氣候條件:低緯度、高海拔的特殊地理與高山峽谷立體氣候
  • 著名景點:西索民居   卓克基土司官寨
  • 車牌代碼:川U
地理位置,經濟發展,旅遊文化,

地理位置

位於國道317線和省道210線交匯處,距馬爾康縣城8公里,東與梭磨鄉接壤,南與小金縣交界,西北連線馬爾康鎮。

經濟發展

2007年全鎮經濟總收入達523萬元,人平純收入達3143元,比2006年增長353元。

旅遊文化

新農村建設有效推進,境內有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卓克基土司官寨,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西索民居,還有雪馬上、紅軍坪、察柯寺等多處自然人文景觀,民風淳樸、文化繁榮,被譽為嘉絨藏區民俗風情的萬花筒。
西 索 民 居
西索民居位於馬爾康縣卓克基鎮西索村,是一座具有典型嘉絨藏族特色的寨子。整個寨子鱗次櫛比,錯落有致,遠遠望去猶如一座古城堡。漂亮的藏族民居,都是當地居民用山裡的石頭一塊一塊地砌成,石塊之間縫隙均勻,並形成漂亮的曲線,窗子上畫著藏族特有的美麗圖案。清澈的梭磨河從村前奔流而過,河水的流淌聲永遠都陪伴著河邊的人和屋。整個村寨依山而建,錯落有致,寧靜安詳。
西索民居獨具嘉絨藏族特色,保持了嘉絨先民“壘石為室”的傳統建築風格,寨子鱗次櫛比、錯落有致,遠目望去猶如一座壁壘森嚴的古堡。整個民居從遠處鳥瞰,便會驚奇地發現西索藏寨酷似藏族八寶圖案中的“花依”圖案(狀如“中華結”,代表釋伽牟尼的心),寨子中直來豎往、彎來拐去的青石板小道,把圖案的線條展現的非常清晰。走在青石板小路上,腳步聲在高聳的石壁間迴響,在細長的小道中延展,給人一種曲徑通幽的瑕想。這些線條分明,稜角突出的石頭建築,與周圍險峻的山峰,陡峭的崖石等自然環境渾然天成,鮮艷的圖騰房、紅色的瓦片、飄動的經幡、給這裡增添了幾分神秘。藏寨全是三層石樓,底層飼養牲畜,第二層是廚房和住宿,三層是經堂和客房。民居建築形如碉狀,也稱碉樓。房屋四周的牆體均用片石砌成,用黃泥粘合。牆體厚達1米,採用內直外收的砌法, 工匠們僅憑經驗,砌出的石牆如刀切豆腐般整齊,稜角銳利,上窄下寬,整個牆體處於抗壓狀態,成為建築的承重主體。加之內部木結構橫樑的互相支撐拉合,整個建築下大上小、重心向內、穩定性強。到最高處,碉樓四角順勢形成角鋒,造成一種氣勢,最高處的石牆邊緣加厚,避免牆表的平面化,增強立體感。房頂一分為二,前半部分為平頂,三面砌成矮牆;後半部分形成斜山式,覆蓋石板或瓦。每層樓的窗戶都外小內大,窗框很講究,用上了雕刻、繪畫、上彩等技巧,民族特色很濃。這種碉樓不僅冬暖夏涼,而且建築藝術獨特,審美價值高,就像一件件珍貴的藝術品。
卓 克 基 土 司 官 寨
位於距馬爾康縣城8公里的卓克基鎮西索村。卓克基土司始封於元至元二十三年(1286),第一任土司為斯達崩。清乾隆十五年(1750),因隨征大金川有功,擢升長官司職,共延續665年,繁衍17代。官寨既是土司辦公的衙門,也是土司及其家眷生活的地方。現存土司官寨始建於1918年,1936年毀於大火,1938年由第16代土司索觀瀛在原址上進行重建。
整個官寨占地面積1500平方米,有大小房間及展示廳63間。官寨坐北朝南,由四組碉樓組合為封閉式四合院。建築規模龐大,高大雄偉,構造精巧,囊括了嘉絨藏族石碉古建築風格於一體,融世俗與宗教建築理念為一身,獨具魅力的城堡式建築。官寨分東、西、南、北四幢樓,樓層都採用漢式迴廊,迴廊外用漢式花窗與嘉絨式窗花做裝飾。整棟建築為穿斗式結構,未用一釘一鉚,表現出高超的建築藝術。官寨中,嘉絨文化展示區主要集中在一樓及四樓的部分樓房,分為廚房、經幡房、社稷房、銀廳房、釀酒房、衣飾房等12個展廳。二樓主要是紅色文化展示廳,共11個展室。三樓主要展示土司文化。五樓及四樓的部分房間為宗教文化展示廳,主要有文經堂、紅教殿、黃教殿、長壽殿、獅面空行殿、禁食齋、僧人住房等8個展室。卓克基土司官寨是阿壩州藏羌文化走廊上的經典旅遊景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