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音化的歷史演進》是2004年1月1日上海音樂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桑桐。
基本介紹
- 作者:桑桐
- ISBN:9787806673904
- 頁數:462
- 定價:45.0
- 出版社:第1版 (2004年1月1日)
- 出版時間:2004-3
- 裝幀:平裝
簡介,內容,
簡介
《半音化的歷史演進》是2004年1月1日上海音樂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桑桐。
內容
在西方音樂的歷史進程中,令人矚目並具有特別重要表現意義的風格與手法是“半音化”(Chromaticism),它包含了:
半音的聲部進行、和弦結構與和聲進行;
調性的頻繁變換、遠關係調性的密集緊接、調性的游移、隱蔽和無調性、泛調性的出現;
從自然音階基礎的變音色彩至興德米特的半音階理論與實踐和勛伯格的十二音體系;
所有這些,都屬於半音化風格與手法的發展演進範疇。
儘管在20世紀初,西方現代音樂的觀念和手法不斷更新,例如:與“不協和音的解放”觀念有關聯的和聲縱向結構和進行的複雜化;
與“突破傳統大、小調體系”觀念有因果關係的調式音階結構的多樣化與調性的擴展、複合以至解體等;
與“反旋律性”傾向和“反和聲性”傾向相協同的純和音式或純線條式織體、點描式與復調化和聲層結構;
又有“強化節奏因素”、“打破正規節拍”或“摒棄小節線的統治”等節奏、節拍新觀念,形成了現代音樂中不正規節拍、不同節拍的頻繁變換、複合節拍與節奏和特殊的節奏形態等等。
半音化仍然是各種新的風格和手法演進中一項具有根本性意義的風格與手法特徵,無論在現代音樂的旋律與和聲方面、音響與色彩方面都與半音化有密切關係,半音化滲透在音樂的縱與橫、旋律與和聲、調性與調式等各個方面,成為某些樂派的風格特徵。
這種狀況的出現並非是憑空發生的,亦並非是偶然形成的,在西方音樂發展過程中,約從14世紀起,隨著臨時變音的套用即開始了它連綿不斷而又曲折起伏的歷史進程。七個自然音以外的變音從自然音體系的附從地位,亦即“臨時音”地位,經歷了不同的歷史時期,在不少作曲家富於意趣的處理下,在一些理論家睿智的歸納和總結下,充分發揮了它們的色彩和表現作用,並逐步形成各種規範性的使用方法。
特別在浪漫主義時期,由於美學觀念上的原因和表現上更為廣泛的需要,手法上不斷擴充和創新,半音化獲得了前所未有的發展而成為浪漫主義風格的重要特徵之一。
而變音亦逐步打破自然音的統治地位,在十二個半音中達到了同等重要的意義和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