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洞天坑

半洞天坑

半洞天坑位於鳳山縣南部的袍里鄉蘭包村內肥屯,因坑口奇特呈現一個心形而得名,是一個未被開發的原始天坑,從天坑坑頂到坑底的垂直距離有180米,容積1800000立方米,其深度能容納兩座大本鐘,容積相當於800個奧林匹克游泳池。從鳳山三門海流出的坡心河,在洞口周邊不足2平方公里的範圍內,創造出了一個龐大的洞穴系統,在鳳山縣南部的大部分地區和巴馬縣北部的小部分地區共約70平方公里的範圍內,構成了以岩溶洞穴景觀為主題的國家地質公園,半洞天坑就是其一處。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半洞天坑
  • 外文名稱:Ban dong Tian Keng
  • 地理位置:廣西壯族自治區河池市鳳山縣
  • 氣候類型:亞熱帶季風氣候
發現,構造和發展,介紹,景觀,現狀,

發現

2013年8月16日,一支中外聯合考察隊伍進入了半洞天坑進行科學考察,為期4天。這4天考察過程就是2013年8月16日播出的紀錄片《秘境中國——天坑》。在短短4天時間裡,科考隊發現了許多罕見的地質奇觀,並逐漸揭開了中國西南部,尤其是桂西北這一地區的地理面紗。同時,在這一節目播出後,裡面的內容引起了許多人的關注,在節目裡,這個神秘的天坑有著奇特的小動物,還有最高的洞道;有幽深的坡心河,也有各種各樣的洞穴沉積物等。雖然節目播出後,許多好奇的遊覽者想要看一看這神秘的“世外桃源”在哪,但是這心型天坑的具體位置在何處也成了一個巨大的謎團。

構造和發展

從地理學的角度來說,半洞天坑的成因是這樣的:2.4億年前,亞歐板塊印度洋板塊相撞,漸漸形成了青藏高原,青藏高原的重量給較脆弱的中地殼帶來了巨大的壓力,其地下壓力影響到了這塊地區,西南的這塊地區受到了地下力的擠壓,這裡的地層比較薄弱,青藏高原隆升的邊緣在四川盆地周圍形成了一個“3”字形,這就是中國隆升帶的邊緣,而中國所有的天坑都在“3”子的第二個彎處,這裡正處於洞穴形成帶的中心,在這裡出現了構造隆升,速度不是太快也不是太慢,許多大大小小的裂隙在這片地區生出,半洞天坑的前身就是其中的一個。
這些裂隙經歷了幾千萬年的風吹雨打,逐漸發展成為溶洞。而鳳山縣所處的這塊地區又處於亞熱帶季風氣候,雨量充沛,地下的流水匯集起來就成為了地下水系統,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地下暗河。在暗河的侵蝕沖刷和地心引力的作用下,洞頂裂隙中的岩石掉落在暗河中,洞頂也就越來越高,同時,也在暗河的沖刷下,洞的底部越來越深,溶洞的高低差距也越來越大,直到千萬年前的某一天,最後一塊石頭崩塌了,陽光直射到了廣闊的洞裡,一個小小的天窗也就形成了,後來,石頭一塊接一塊的掉落,天窗的視窗越來越大,同時,地下河把洞底侵蝕得越來越深,直到石頭在峭壁旁掉落完了,剩餘沒有掉落的石頭就在坑口呈現一個心形,這樣,半洞天坑就形成了。

介紹

半洞天坑位於鳳山縣袍里鎮坡心村小悶水屯,是一個未被開發的原始天坑,從天坑坑頂到坑底的垂直距離有180米,容積1800000立方米。其深度能容納兩座大本鐘,容積相當於800個奧林匹克游泳池。在坑壁中還有一個支洞,坑底自成一方原始森林,坑口森林密布,怪石嶙峋,坑壁垂直陡峭,布滿裂痕,坑底的原始森林鬱鬱蔥蔥,布滿了石灰岩。
同時,有許多珍稀動植物生長在這片原始森林裡,在森林旁還有兩個洞穴,其中一個洞就是著名的大洞馬王洞。洞裡有一個巨大的洞廳和一條地下暗河——坡心河,在巨大的洞廳里有著奇特的洞穴沉積物。在馬王洞旁就是另一個洞——黑洞。黑洞裡有一個高高的洞道,洞道高且窄。

景觀

如此美麗的心形天坑足以迷倒無數探險家的心,想一想,在180米全懸空上下時的心跳是不是足以讓人永生難忘呢?這樣神奇的一塊淨土就是廣西鳳山的半洞天坑,CCTV多次播放的《秘境中國——天坑》拍攝取景地。半洞天坑內,那陡峭的懸崖正是探險者的聖地,天坑內飄起的層層雲霧也正是半洞天坑的面紗。當驕陽似火時,半洞天坑內卻依舊涼風習習,毫無熱意;當冰霜突降時,坑內卻春意盎然,綠意滿林。在一旁懸崖的一個洞口處,有兩塊奇特的石筍,它們形態奇異,像極了一對長壽老人。洞中有著絕美之景。滴滴清水從洞頂飛下,像一場雨花,上百個玲瓏的小石盆聚集在一起,石盆內散布著大小不等的穴珠,猶如蓮葉晨露,熠熠生輝,層層疊疊的流石壩套在洞底一個接著一個,沒完沒了,最為奇特的是,在洞裡,有一種會演奏音樂的石筍,水滴從洞頂滴下,滴在在石筍上,奇特的石筍就會發出“叮咚”的聲音,在最大的石壩中間還有如定海神針般的石柱,石柱高20多米,孤零零的立在石壩里。在半洞天坑旁的另一個洞的洞道的中段,巍峨的石柱聳立在100多米高的洞道里,猶如頂天之柱,在石柱下方,各種洞穴沉積物順著裂隙發展、綿延。如此壯觀景象在國內實屬罕見!但半洞天坑的景色遠遠不止這些,它的面紗似乎永遠揭不掉……據相關人員介紹,在鳳山縣南部和巴馬縣北部共約70平方公里的範圍以內,構成了以岩溶洞穴景觀為主題的國家地質公園。除了坡心地下河系統,這裡還有長度超過30公里的江洲地下長廊,連通坡心河與萬壽谷。洞內寬闊平整,大部分洞道的高寬均在50米以上!洞內仍有大量支洞、豎井也沒有探完,這也許是廣西潛在的最長的洞穴了!同在鳳山縣境內,有中國第四大洞穴大廳——穿龍巖;還有有世界第三高的石筍(36.4米)的鴛鴦洞;在鴛鴦洞的一個支洞——西西里洞裡,出現了世界罕見的景象:在西西里洞發現的洞穴穴珠直徑22厘米,而一般的穴珠只有1—3厘米,這真的是世界之最!
在天坑旁的萬壽谷內,美麗的景色不亞於半洞天坑。一個極其巨大的洞廳連線著三門海第六天窗,巨大的光幕撒入寬曠的的大廳內,幾絲水汽從喀斯特漏斗下的第六天窗舞動而出,親密地依偎在報春巨苔旁,有長壽草之稱的“報春苣苔”也僅生長在此谷中。它就於一旁的岩壁上生長著,似乎在與坡心河述說著千年來的往事;看著看著地上熬煮過硫磺的大坑時,紅軍進入東巴鳳革命老區的情形就不由自主的呈現在眼前:一個個為國捐軀的紅軍扛著炸藥,在這一帶激戰敵人,他們保家衛國的形象永遠銘記心中!當跟隨者風飄到半洞天坑時,幾根藤蘿阻擋著在光灑入坑中,它的影子投射到了一塊石筍上。石筍長在迎光的石台,猶如一位慈祥的長壽老人,笑呵呵地站在那裡迎接著你,老人的一個手杖指向馬王洞,那平均高度高於150米的洞道延伸著、蜿蜒著到了萬壽谷,兩地的自然疑問似乎在這個洞中得到了答覆。半洞天坑內的原始森林也因馬王洞而得以保存。光影流轉,好像在這裡,長壽的秘密會被慢慢地揭開……
同是在三門海鎮,天坑另一旁的同壽山水的景色絲毫不遜於萬壽谷與半洞天坑。當坐上劃在長壽河的竹排時,民歌山謠悠悠的傳入耳簾;進入經上億年的水流衝擊溶蝕、崩塌而成的地下河穿洞,大自然鬼斧神工使河水穿山而過。這裡有著目前已發現的最大的水上穿洞大廳,當晨曦的第一縷陽光透過洞頂天窗灑在蒙濛霧氣的寬闊水面時,極高含量的負氧離子便在水面上形成、升騰。在竹排上順著坡心河走,那巨大晶瑩、形態各異的鐘乳石,矗立在水面上,令人不由得驚嘆:“水上石林!洞內下龍灣!”尋著石壁往一旁看去,那幽綠色的河中突兀地聳立著一塊金黃的鐘乳石,神似一張風帆,這風帆彰示遊客一帆風順,更為神奇的是帆石上自然渾成一個繁體壽字,真是山水壽,壽山水,人同壽!在隱隱水濤聲中,一隻酷似鳳凰的山石,棲息在壽桃洞門口上,鳳凰遙望半洞,好似在傳達什麼長壽之語。陽光撫摸著這隻鳳凰,鳳凰的雙翼微張,欲騰飛而起,飛往半洞裡。半洞天坑內的一對“長壽老人”遙相呼應,他們也想與鳳凰相見。同壽山水、萬壽谷、半洞天坑,這三者猶如一對好姐妹,難捨難分,形影不離。在光、水、空氣三者中,長壽的密碼就蘊含在鳳山這一“世界壽源”裡面。根據本地的長壽老人說:“鳳山這個名字就是因這隻鳳凰而想出的!”真是好不神奇!穿過那撰著養生密秘的藏寶洞,又划過歷千萬年而成的古河道,你會看到記載著已經流失的歲月的紅軍寨;竹排悠悠地划過穿洞,絲縷陽光與薄霧交織,再往前,眼前豁然開朗,鳥語花香、小橋流水,有勝似龍脊梯田的層層玉片,還有甲過桂林山水的悠悠光景,光霧散,景色猶如世外桃源……
這裡是世界洞穴探險者與的天堂!

現狀

直到現在,半洞天坑還是一個未被開發的自然天坑,它與它身旁的馬王洞、弄樂天坑、萬壽谷、同壽山水、江洲地下長廊、三門海以及周邊的一些未被發現的天坑天窗和樂業大石圍天坑群等地質奇觀組成了一個龐大而神奇的地質奇蹟:“樂業——鳳山世界地質公園”。這片地區,是廣西壯族自治區的重要地理代表,也是我國乃至世界的地質瑰寶。它的存在,見證了中國西南地區地質演化的過程,也是喀斯特地貌演化的標本,在2010年鳳山縣與樂業縣獲得“世界地質公園”的稱號,成為西南地區喀斯特地貌最為集中分布的地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