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坑圍

半坑圍位於著名武當山風景區之南端,圍屋因地處半坑得名。半坑圍又稱象形圍,處龍南縣武當鎮半坑村,與廣東省和平縣、連平縣一山之隔。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半坑圍
  • 地點:武當山風景區之南端
  • 特點:因地處半坑得名
  • 現狀:只留下古老的圍牆和被毀壞的炮樓
  • 時間:1946年
歷史沿線,戰爭時期,

歷史沿線

這是一座石砌的小圍屋,自1946年毀壞後,至今沒有重建,這裡偏遠,山里人的生活依然很貧困。
1946年5月間,敵密探偵得半坑圍是游擊隊的據點,妄圖踏平,摧毀。
東江游擊隊曾先後駐紮過半坑南華庵,此時,游擊隊與此圍的民眾秘密地建立了親密的聯繫。圍里的一批窮苦受壓迫的青壯年如賴門石、賴觀妹、賴德勝、賴德桂、賴亞松、賴班海等人,常常冒著生命危險為游擊隊購買糧食、乾菜、電池、膠鞋、雨傘等食物和用品,還幫游擊隊帶路、轉移戰利品等。雖然很秘密的行動,最後還是被敵人偵知獲悉了這些情況,定下詭計要踏平半坑圍。
5月6日,駐和平縣俐源的敵人部隊由李姓連長率領一連人馬,一大清早就開到半坑,包圍象形圍。象形圍是一座土圍、小圍,也是一座古堡。四角有炮樓,如四座碉堡,敵軍不敢貿然進圍,生怕撞到游擊隊的槍眼上。於是,李連長便向圍內喊話,要打開圍門,進圍搜“匪”。當時,游擊隊並不住在圍內,賴門石等六人各持獵槍守在炮樓里。聽到敵軍喊話,便答“圍內沒有‘土匪’,快把兵撤走!”敵方見圍門仍然緊閉,發現有處圍牆下方有個缺口,即命兩個士兵從缺口進去。

戰爭時期

“砰”的一聲,賴門石從圍內炮樓鳴槍警告,不讓敵軍進圍。
敵方聽見槍聲,便火急求援。午後,駐楊村的保警大隊趕來增援。敵陣猛增到200多人,包圍半坑圍,機槍、步槍依然攻圍不入。便使用迫擊炮向半坑圍發射了12發炮彈落在屋場內外,圍牆絲毫無損。
第二天黎明,敵軍發現圍內民眾早已從暗道秘密突圍轉移,敵方便從圍牆缺口處進入圍內,砸開各家門戶,逐間搜尋,沒有發現游擊隊,也不見百姓。便大肆進行搶掠,把各家各戶的糧食、衣物、雞、鴨豬、牛掠奪一空,敵人臨走時,點了一把火,全圍火光沖天,燒毀圍內房屋12間,一棟中廳,一座門樓。
半坑圍由開基祖賴德柱於雍正初年建造,至今有300多年。賴姓從楊村遷入,也歷經20餘代了。
現在的半坑圍屋,只留下古老的圍牆和被毀壞的炮樓,滿目蒼涼。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