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情概況
全村國土面積16.50平方公里,海拔 1600米,年平均氣溫 16.50 ℃,年降水量 1400 毫米,適合種植糧食、核桃等農作物。全村耕地面積 2358 畝,人均耕地2.3 畝,林地3300畝。2007年全村經濟總收入172。5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 1292 元。該村屬於貧困村,農民收入主要以種植業、養殖業為主。(截止2007年底)
自然資源
全村有耕地總面積2358畝(其中:田655畝,地1703 畝),人均耕地2.26 畝,主要種植糧食等作物;擁有林地 3300 畝,其中經濟林果地680畝,人均經濟林果地 0.65畝,主要種植核桃、茶葉等經濟林果;水面面積100.00畝,草地 面積2442 畝;荒山荒地9500 畝,其他面積7050畝。
基礎設施
截止2007年底,該村已實現水、電、路、電話四通。全村有173戶通自來水,有 57 戶還存在飲水困難(占農戶總數的25%)。有230戶通電,未安裝有線電視,擁有電視機農戶 125戶(分別占農戶總數的100%、 54%);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80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32戶(分別占總數的35%和14%)。
該村到鎮道路為彈石路和土路;進村道路為土路 路面;村內主幹道未硬化;距離最近的車站15公里,距離最近的集貿市場 8公里。全村共擁有拖拉機4輛,機車3輛。全村耕地有效灌溉面積為 475畝,有效灌溉率為20%,其中有高穩產農田地面積340畝,人均高穩產農田地面積0.33畝。該村農戶住房以磚木和土木結構住房為主,其中有1戶居住磚混結構住房;有89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有 140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
人口衛生
截止2007年底,該村有農戶230戶,共有鄉村人口1077人,其中男性619人,女性485人。其中農業人口1077 人,勞動力736 人。該村以漢族為主(是漢、彝、佤族混居地),其中彝族43人,佤族14人,其他民族55人。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鎮衛生院,該村距離鎮衛生院 15 公里。
文化教育
截止2007年底,該村建有國小1所,校舍建築面積678平方米,擁有教師6人,在校學生134人,距離鎮中學15公里。行政村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160人,其中小學生134 人,中學生26人。
基層組織
截止2007年底, 該村建有黨支部1個,下設2個黨小組,共有黨員29人,其中男黨員26人、女黨員3人。村委會由主任、副主任、委員組成,下設7個村民小組。該村設有團支部1個,共有團員38人。
人文地理
半個山村名由來只因村子四周群山環繞,且村寨地處半山腰,路人只看到寨子的一部分或一半而得名。
該村1971年前隸屬於勐捧公社流水大隊,1972年初隨著行政區域劃分調整,從流水大隊劃分而出成為獨立的行政村。該村居住農戶大多為漢族,民風民谷受象腳水和流水傳統習俗影響,每逢喜事或節日常以“打歌”的方式慶祝。這裡的村民在熱情好客,為此有句常用打歌詞“半個山人來做客,一對粑粑兩盒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