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千金廟
- 建於:五代十國
- 類別:古建築
- 前身:府宅
建造背景,歷史變遷,歷史典故,
建造背景
南安金淘千金廟位於下圩街西端,乃金淘山後鄉陳目五所建。始建於五代後梁開平年間,至今已有千餘年歷史。廟內供奉開閩王王審知(白馬三郎)、仁聖大帝、西嶽大帝、文昌帝君、註生娘娘、城隍公等十六尊文武諸神。
千金廟原名《乾金朝》,至今仍留下陳目五女兒陳千金巧改《乾金朝》為《閩王生祠》及再改名《千金廟》的一段婦孺皆知的優美民間傳說。且說當時閩省各地、東南亞各國以及港、澳、台香客絡繹不絕,香火旺盛至極,享譽之高,無與倫比。斯時金淘地區之地名、車站、郵局等均稱為千金廟,一直延襲至上世紀六十年代末,方才改為金淘。
歷史變遷
千金廟現存之建築為清代重修,嘉慶二十年,南安縣令慈谿盛雄手書《千金橋》碑文及捐資修建千金廟芳名錄具存。“千金橋”石碑現仍立於金淘千金橋(虎舌橋)旁。
又邑人監生黃倫思重修,清光緒甲申,里人吳志中、楊承梓重建千金橋。
1930年,閩南軍閥陳國輝毀千金廟神像辦學,抗日戰爭時,泉州中學內遷借用過,僑光中學辦學也動用。
1998年4月3日,南安市政府根據千金廟的歷史影響和文物價值,特列為第四批南安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000年被作為旅遊景點標在省旅遊地圖上。
2006年10月,港胞王秋霞熱心公益,率先提倡修建千金廟。2007年獨資壹佰貳拾多萬修復千金廟,同時重新雕塑仁聖大帝暨合廟文武神明16尊金身等。又續捐五萬元擇於歲次已丑年正月十一日舉行千金廟仁聖大帝暨合廟諸神明開光儀式。為諸神明點開聖眼,供四方善男信女焚香朝拜。
在金淘鎮黨政領導的重視下,2008年5月5日由金淘鎮人民政府南金政[2008]49號文成立“南安市千金廟管理委員會”和2008年11月8日成立以王秋霞為董事長的“南安市千金廟董事會”。並設計擴大旅遊景區,集旅遊觀光、朝聖休閒與康樂為一體的旅遊勝地。
歷史典故
:“千金救父”
如今,千金廟重光煥彩,請欣賞史話“千金廟與王審知”和民間傳說“千金救父”之故事:
唐光啟元年八月,王潮奪下王緒軍權後,王審知三兄弟(王潮、王審邽、王審知)率幾萬饑民起義,流亡南方。他們先走江淮,繼入南康,再攻打汀州。其時泉州名紳張延魯為民請命,曾去汀州晉見王氏兄弟,痛訴泉州刺史廖彥若暴虐無道,魚肉百姓的種種劣跡。王氏兄弟激於大義,由王審知帶領一支人馬經漳州北入南安,在詩山、金淘一帶安營紮寨,厲兵株馬,侍機攻打泉州。王審知常騎白馬出入兵營,英姿青壯,對百姓藹然可親,又他在兄弟中排行第三,所以人們都稱他“白馬三郎”。
王家軍兵進駐詩山、金淘之時,金淘大富豪陳目五,平日善於投機鑽營,悉知王家軍缺少糧食,認為是下賭注良機,便親臨兵營拜見王審知將軍,說:“在下尚存糧數萬石,可供一時之需,望勿見外”。審知大悅,握住目五之手:“真乃雪中送炭,有勞你啦”。且有言日後攻下泉州定加倍報答。
一年多後,王審知攻下泉州,大立戰功。後梁開平年間,審知被封閩王。他不忘昔日老友的大力支持,特賜贈陳目五一件黃龍襖及一批金銀財寶,表彰其作過貢獻。
陳目五就此飛黃騰達,飛揚跋扈,忘乎所以,大興土木,營建豪華府第。
由於目五為富不仁,欺壓百姓,奪人妻室,仗勢橫行,又他建成的府第規模超於皇家,且府第用名《乾全朝》,所以有人告發他圖謀不軌,意欲稱王。
閩王為此大怒,嚴令泉州府前往查抄。陳目五一獲知之日,惶然不安,急得似熱鍋上的螞蟻。
目五直至五十歲才喜得一女,視為掌上明珠,取名“陳千金”。“千金”與其父為人截然不同,她知書識禮,聰明過人,而且生來端莊漂亮,品德優良,樂於助人,是遠近聞名的“女才子”。
這天,“千金”驚奇目睹父親孤獨坐於後花園,無心觀賞這百花鬥豔、景色怡人美景,又是面孔憔悴,神態焦煩,便一下追問個究竟。
追問後,其父長嘆一聲:“唉,小女不知,現有人告咱家建造的府第屬犯王法,大禍臨頭……”言下之時,她父目瞪口呆,滿臉失色。
千金面對現狀,好不傷心。都怪父親平日不檢點,才招此大難……,可是,事出於父身,怎能見死不救呀!
千金望著雕樑畫棟,曲徑迴廊,凝思片刻,忽然柳眉一舒,計上心來。此時只見她附在爹耳邊如此這般說了些什麼?
目五那呆滯的目光頓時神醒,破涕為笑:“妙妙!我女千金勝男兒啊!”
原來,陳千金要爹以“王有恩於我,即時把府第名《乾金朝》改為《閩王生祠》,並速塑《白馬三郎》形像於府內。
官兵前來查抄,視察府第其況,就不毀宅,快馬飛報閩王。閩王釋疑,不僅無治罪,還親題《忠義》金匾遣人送來。千金巧計救父,去禍生福。
及後,鄉人感戴陳千金聰穎賢慧,請了鄉紳劉登軒把《乾金朝》改書《千金廟》,更換《閩王生祠》。千金廟(“廟”為“廟”的繁體字)牌匾高懸,廟內仍供奉“白馬三郎”及十六尊文武諸神將。
廟西北有“清劍泉”。相傳北宋楊文廣“平閩南十八洞”行軍過此地,軍士乾渴,拔劍戳壁,引泉解渴。今清泉仍從石中湧出,春秋耕種,藉以灌溉,並供飲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