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足蛇

千足蛇

千足蛇是“蟲”不是“蛇”。由於外觀像蛇,所以稱之為“蛇”。但它完全不是千足蟲,不能與千足蟲混淆。千足蛇生長在原始森林(例如神農架),是極其罕見的一種微小生物。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千足蛇
  • 直徑:約4mm
  • 長度:500mm 以上
  • 顏色:半透明乳白色
  • 發現時間:在20世紀70年代
  • 會聚形狀:直徑約4mm 的繩狀物
簡介,相關傳聞,

簡介

曾有資料介紹在神農架見過千足蛇。
千足蛇的外觀更象一跟細麻繩,直徑約4mm ,長度有500mm 以上。其實它並不是個體,而是由無數個細微的小蟲堆積組成的。
個體小蟲呈半透明乳白色,直徑不到1mm ,身長在3mm 左右,當看到它們的時候,是由無數個小蟲聚集成一個非常規則的,直徑約4mm 的繩狀物,慢慢地在地面上往同一個方向移動。
小蟲聚集在一起的時候,是完全交織成實心的圓柱,看不到有任何鬆散的個體離群。用樹枝輕撥一下,小蟲即散開,形成單獨的個體小蟲,但是它們仍然朝著一個方向行進,然後也慢慢朝中間聚攏,數分鐘後又完全合併成千足蛇。
千足蛇千足蛇
當前行的千足蛇頭遇到“複雜地形”過不去時,蛇頭會散開,分成二個部分,千足蛇就形成一個“Y”字形的雙頭蛇了。奇怪的是,雙頭蛇的二個頭的直徑仍然保持在直徑4mm 左右。
這張圖片是2000年在福建省三明市區的白板山拍攝的。在三元圓通寺旁邊上山,離白板山公路約200米的位置,正好遇見千足蛇橫在小路上慢慢往山邊移動,我用奧林巴斯自動對焦相機拍下來。但是由於拍攝距離太近,小於最近拍攝距離,所以圖片不夠清晰了。

相關傳聞

以前在書上看到過一篇文章:在20世紀70年代,一支野外動物考察隊在神農架森林中進行考察。有人發現一個像是條蛇的東西趴在一塊大石上,長約17厘米,身體呈暗紅色,一動也不動。有人好奇折了根樹枝去捅它,一捅就出怪事了:那條“蛇”立刻變成了許多小蟲子,看起來足足有好幾百條。過了一會兒,這些小蟲慢慢地合攏在一起,重新組成一條“蛇”,慢慢地爬走了。
幾天后考察隊員再次發現一條長几十厘米的“蛇”掉在他們身邊,竟然“摔斷”了。摔成了四五節,在地上不斷蠕動。不久,幾截“蛇”身和“蛇”頭似乎有一股巨大的吸引力,重新組合後又變為一條“蛇”,飛快地鑽入草叢中。
現在看來,那個可以分成許多節,又可以恢復原狀的“蛇”也就是神農架里特有的罕見生物——“千足蛇”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